文/張維迎 著名經濟學家
如果你做一個企業,生產的東西別人不喜歡,你怎么可能富有?財富本身是人創造的。當一個人富有以后,他沒有什么可害羞的,這是他靠努力而獲得的。而不是說太愧疚了,社會給了我這么多財富,我該想著怎么回報它。
現在中國人關于財富、資本主義的概念都是從馬克思主義的經典作家那里來的。這些作家強調的是階級斗爭,他們認為財富就是萬惡之源,資本主義一定會導致富的越富、窮的越窮。我們知道很大程度上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在我看來,資本主義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它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今天的資本主義不是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而是原來的窮人變成富人,原來的富人變成窮人了。資本主義沒有階級的概念。階級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固定的特權身份,好比封建的貴族,如果你的祖先不是貴族,你不可能變成貴族。當然你可以用錢買,但是,整體上來說階級是不變的。資本主義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是由于你有特權而獲得財富,而是你有能力獲得財富,之后才有一定的特權。但是,你的特權沒有制度的保證。批評資本主義最多的人,好多都是資本家,恩格斯本身就是資本家。
做慈善也是一種追求個人幸福的方式
最近讀了資中筠女士的《財富的責任與資本主義演變》,結合這本書,談談我的感受。第一,我覺得慈善是人的本心。慈善是不求直接回報地對他人提供幫助。但是,不是不求間接回報。好比說我幫了你卻養了個白眼狼,我心里很不舒服,也不會再幫你。
人類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并不過多地與物質財富、個人享受聯系起來,這就決定了人類有一部分是物質財富,另一部分是非物質的,這一點就是別人對你怎么看,你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樣的,這是非常重要的。你吃得再好、穿得再好、開再好的車,人家見了你都瞪白眼,都鄙視你,你會幸福嗎?一個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是與其他方面相聯系的。
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怎么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是我們能為別人做什么,而不是從別人那里拿到什么。現在的富人做慈善也是他追求自己幸福的一種方式。當然,也有很多守財奴。守財奴之所以守財不是因為自私,而是因為無知。
真正有知的理性的人,不會變成守財奴。因為你不可能把財富帶到棺材里,你一定希望以最好的方式把財富花出去,F在很多人把財富留給孩子,孩子以后不干活都可以活得很好,這是愚蠢的人。凡是把財富留給孩子,讓孩子不努力就可以活下去的人,有什么好結果?反而是把財富花出去,讓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活得像個人,結果都比較好。
財富的增長擴大對慈善非常重要
第二,資本主義是可以使人類的慈善之心得到最大發揮的體制。人類自古以來就有慈善,到了資產階級以后,這個慈善發揮到了最大的程度。資老師說它還在演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就是建立一種生態。
資本主義確立了私有財產制度,我們認為私有財產是萬惡之源,私有財產使人變得自私。其實亞里士多德在2000多年前就講到,一個社會沒有私有財產,人就不會有慈善之心。人的偏好和需求是有層次的,如果社會財富只能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真的很難有慈善之心。他吃的有限、住的有限,怎么能夠使他活得更有意思?更受人尊重呢?資本主義就是人類創造財富,財富的增長擴大對慈善是非常重要的。
財富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如果你做一個企業,生產的東西別人不喜歡,你怎么可能富有?財富本身是人創造的。當一個人富有以后,他沒有什么可害羞的,這是他靠努力而獲得的。而不是說太愧疚了,社會給了我這么多財富,我該想著怎么回報它。如果是偷來搶來的,那是為了漂白,也不是出于慈善之心。
市場化產生跨部落的慈善之心
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有一些實驗研究發現社會的市場化程度越高,人們越愿意給陌生人提供幫助。在市場經濟發展程度不高的情況下,人們有部落慈善之心,就是在一個家族或者村莊里面,大家互相幫助。只有在資本主義下,人們有跨部落的慈善之心。
資本主義是和陌生人之間的合作,而慈善就是陌生人之間提供幫助。中國發生地震了,美國、日本、英國都會給我們提供幫助。同樣的,日本發生海嘯,我們也提供幫助。這在傳統的非市場經濟國家是真的不可能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是人的慈善之心發展到了最高的經濟。
法治國家的慈善事業比專制國家多得多
第三,在自由、公正和法治的環境下,創造財富的人更愿意通過慈善事業與他人分享財富。如果財富是在不公正的情況下得到的,或者你沒有得到應該得到的財富,人們都不太容易有慈善之心。這也就是回答了第二個問題,真正的市場經濟下人們更有慈善之心。凡是法治國家,慈善事業就比專制國家多得多。
這一點對于我們思考中國的問題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怎么建立真正的自由、公正、法治的社會。當我在做生意的時候,受了各種委屈,被各種人欺負,即使賺錢了,心里也是很不舒服的。我寧可把財富糟蹋了,也不會給別人。這種憤恨不滿的情緒就會影響他做公益慈善這些事情。
主張小政府的人更愿意提供慈善幫助
第四點,我想強調的是人的意識形態方面的認知對人的慈善行為有重要影響。在美國進行過調研,在意識形態的概念當中,越是擁護大政府,希望政府通過稅收來解決收入分配的人越不愿意給別人提供慈善幫助,包括捐款、志愿服務。反倒是那些主張小政府、政府少干預,每個人靠自己的努力去發達的人給提供的社會的捐獻和志愿服務更多。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對于主張大政府的人來講,他們認為幫助別人是政府的責任,不是自己的責任。他自己有困難,也希望政府幫助他。對于主張小政府的人來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這是一種個人的責任,他就更愿意幫助別人。
從對研究經費的捐款就可以看出來,美國的基金會有左中右,我們發現靠右的基金會得到的資助最多,靠左的基金會得到的最少?赡苡幸粋原因,靠右的基金會認為社會就應該這樣運作,愿意為自己的理念提供資助?孔蟮幕饡际窍M麆e人出錢,不愿意自己出錢?傮w來說,美國的基金會有這樣的特點。
強迫別人做慈善是最大的不道德
第五個問題,當我們強迫別人做慈善的時候,這可能是最大的不道德。慈善一定是自愿的,愛心是不能強迫的。只有法律的責任是可以強迫的,慈善是不完全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幫助別人。但是,不等于說我不幫助你,你就可以告我、批評我。
做慈善的目的是什么?我覺得我們怎么使得每個人活得更有尊嚴,這才是最重要的。傳統的慈善做法是簡單地給別人施舍,我覺得不是真正的慈善。有些人天生好吃懶做,愿意當乞丐。但是,大部分人不是。
人活得幸福就是要活得有尊嚴,活得有尊嚴就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一個手腳不殘、腦袋不殘、精神不殘的人,他應該靠自己的努力活下來,而且還要活得像個人樣,這才是有尊嚴的,F在的慈善使好多人覺得活得越來越沒有尊嚴了,我覺得這是問題。不要以為把錢給別人就是幫助他。
“救急不救窮”應該是慈善的指導思想
中國人有一句話“救急不救窮”,這句話應該是我們做慈善的指導思想。一個人遇到了特殊的災難,那需要我們救助,比如地震災難、重大疾病。這個人老是讓我們養活他,除非他天生不具有自己工作的能力,否則就是不應該的。應該自己養活自己的人,不自己養活,看起來我們的慈善很發達,其實大家活得都沒尊嚴。
市場的正常交換買賣,我借用亞當·斯密的比喻,它類似于房子的柱子、墻壁。如果房子沒有柱子、墻壁,那是不能住人的。慈善充其量是墻上掛的畫,沒有這個畫,我們可能覺得不太舒服,但仍然可以住人。我們不要過高地估計了慈善本身。我前面講慈善是依賴于財富的創造。如果你沒有創造出產生比爾·蓋茨的環境,就不能批評人家不像比爾·蓋茨一樣把財富捐出來。
市場經濟中的財富所有者也是社會財富托管者
最后一點是關于政府和慈善的關系,我們在這個問題上有太多的誤區。剛剛資老師說做慈善要自愿,我自己曾經打一個比方,比爾蓋茨拿出幾百億美元,不是看誰窮就給誰,他是為了挽救人類。結果他發現花錢比賺錢還難。
為什么呢?因為他要找到值得資助的項目。并不是說像中國有的企業家拉著車去到處撒票子,這樣真的不是慈善。我們的體制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是我歡迎你做慈善。古代還有施粥,現在我們提出的是你要施粥不可以,但你可以把米給我,我熬了以后施給他們。我們不愿交出來,萬一我把米給你以后,你自己喝了,怎么辦?所以應該是真正的民間性的、自愿性的,才是真正的慈善。
貫穿資本主義整個過程的,不僅是創造財富,也是讓財富所有者能夠更好地使用這些財富。我甚至愿意用這樣的觀點,在真正的市場經濟當中,財富的所有者其實也是整個社會財富的托管者。你可能有300億美元的財富,它是一個工廠,一個公司。
為什么是由你托管呢?因為這些財富的真正受益人是普通大眾。如果我把它用一把火燒了,我自己變成窮人了,是不是更道德、更高尚了?不是,因為你不僅用一把火把自己的財富燒了,也把很多人的飯碗燒了。資本主義的財富不是說我有多少財富就是多少財富的享受者,如果這個財富真正是靠能力和智慧創造出來的,我覺得他就是為社會管理財富而已。你能不能拿到錢,依賴于人家相不相信你能把這個事情管好。
(本文整理自作者在資中筠《財富的責任與資本主義演變》新書首發活動上的演講)
(本文作者介紹: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