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 姚洋
政府先后九次出臺不同的抑制房價的政策,但房價仍快速上漲。一位北京的普通居民需要積攢34年的全部收入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對于上海和廣州的居民來說,分別是29年和27年,這比國際上的其他城市要高得多。
“中國經濟存在硬著陸的風險”,這種觀點在過去經常出現,但都被證明是錯誤的,然而世界銀行[微博]最近再次發出這一警告。筆者認為,今年的經濟增長放緩是政府實施一定政策目標的結果,在多重因素影響之下,我國經濟的金融風險在上升。
在金融領域,政府試圖同時推進兩大結構性改革,一個是經濟的去杠桿化,另一個是利率市場化。分開來看,兩個改革都正確,但是結合在一起,卻可能增加我國的金融風險。為了實現經濟去杠桿化,貨幣當局實施了偏緊的貨幣政策,從而導致市場上的資金緊缺。
另一方面,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沒有通過直接方式,即解除對銀行存款利率的上限來實現,而是通過擴大影子銀行的范圍來實現的。其結果是,大量非銀行金融機構,比如財富管理公司和互聯網金融,開始利用高投資回報的前景吸引小額投資者。就本身而言,影子銀行的作用值得肯定,但由于貨幣政策偏緊,它們之間的競爭推高了資金成本。
很多人相信,掌握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外匯儲備,中國政府將有能力阻止金融領域的大規模危機。然而,溫州的金融危機表明,我們不能高估政府防范風險的能力。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像溫州這樣的危機不會在全國層面上發生。
高額的借貸成本正在將那些無力提供高回報率的低風險企業擠出市場。同時,那些以為房價會持續上漲的地產開發商們已從影子銀行借了很多錢,但現在還貸的壓力與日俱增。我國經濟的一大風險是,一旦房價急速下跌,債務違約將不可避免。由于很大一部分影子銀行的資金是正規銀行通過各種手段放出去的,這很有可能導致金融行業的連鎖反應。
2003年以來,政府先后九次出臺不同的抑制房價的政策,但房價仍快速上漲。盡管諸如限制二次購房者按揭以及一線城市的戶口要求等政策可能有助降低需求,但供給面政策,如限制向地產開發商的信貸供給、向二手房賣家征稅等,都被證明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如今,一位北京的普通居民需要積攢34年的全部收入才能買得起一套房子,對于上海和廣州的居民來說,分別是29年和27年,這比國際上的其他城市要高得多。
今年前4個月,房地產銷售面積同比下降了7%,而新建住房面積下降幅度超過22%;房價下行壓力開始不斷累積。在正常情況下,居民和政府都應該對這一趨勢持歡迎態度,但在經濟表現疲軟的大環境下,對經濟增長貢獻超過30%的房地產業一旦出現大面積下滑,中國將無力承受相應的代價。
為防止這一局面出現,政府應該盡快采取一些反周期措施,除了降低準備金率之外,放棄對房地產行業的行政控制恰逢其時。這些控制不僅導致了對經濟的扭曲,還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方向矛盾。現在,放棄行政干預既可以起到穩增長的作用,又不會進一步推高房價,何樂而不為?(本文原載于環球時報)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