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程實
2016年,全球金融風險和地緣風險兩大“黑洞”正迎來碰撞中相互融合的高潮期,由此釋放的“危機引力波”將持續沖擊復蘇進程、金融穩定和全球秩序。從危機演化的邏輯看,接下來,地緣政治領域出現“黑天鵝”事件的概率較高,建議投資者高度警惕。
中國農歷春節期間,國際金融市場再掀驚濤駭浪,歐洲銀行業流動性風險驟增,美元指數突然急速貶值,大宗商品市場在絕對低位大幅震蕩,金價在避險需求推動下逆勢急漲,全球股市進入全面普跌的極端模式,危機恐慌氛圍持續積聚。
在此筆者認為,春節異動只是2016年以來“危機引力波”的新一輪漣漪。市場本身就是最好的預言者,一系列金融動蕩只是開始,2016年,全球金融風險和地緣風險兩大“黑洞”正迎來碰撞中相互融合的高潮期,由此釋放的“危機引力波”將持續沖擊復蘇進程、金融穩定和全球秩序。從危機演化的邏輯看,接下來,地緣政治領域出現“黑天鵝”事件的概率較高,建議投資者高度警惕。
具體說來,金融風險與地緣政治風險的相互加持幾乎不可避免。金融風險和地緣政治風險,就像兩個黑洞,始終威脅著和平與發展的世界經濟主題。而這兩個黑洞,都悄悄地自我膨脹到了巨大體量。
國際權威機構的定量評估表明,2015年地緣政治風險已上升到近年來的最高水平;而2016年新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也已充分彰顯了金融風險的危險程度。筆者認為,這兩個黑洞正在相互激化、相互融合:
第一,這是危機演化的邏輯使然。正如筆者此前一直強調的,2008年以來,雖然形勢變化經常性出人意料,但危機演化始終遵循著邏輯順暢的進階主線。從信用透支的順序看,微觀信用、財政信用、貨幣信用和霸權信用逐個發生崩塌,進而引致美國流動性危機、歐洲債務危機、新興市場貨幣危機和全球秩序危機的接連爆發。
2016年以來,危機進入第四階段,市場對全球兩大穩定核心的信心都受到打擊,而全球貨幣政策分道揚鑣造成的短期失序進一步激化了恐慌情緒,如此背景下,地緣政治整體平衡的物質基礎被削弱,地緣政治動蕩爆發的頻率悄然上升。
第二,這是國際博弈的進程使然。當前,全球經濟弱復蘇和大波動已成新常態,多元化退潮和全球化退潮漸成大勢所趨,對有限復蘇利益的爭奪更趨激烈,在歐日貨幣政策已進入負利率極端狀態、全球赤字財政空間普遍有限、大宗商品價格跌至絕對低位的背景下,利益博弈勢必將進入以地緣政治對抗為主題的新階段。
第三,這是歷史規律的作用使然。從人類歷史進程來看,經濟金融風險積聚到一定階段,地緣政治對市場出清的破局作用就至關重要,而當危機演化到中后期,民粹主義的盛行也會給地緣政治帶來更大的變數,大蕭條在二次探底之后迎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一個較為極端的例證。
因此,金融動蕩和地緣動蕩的輪番接力將成為今年主題。
金融巨震給了2016年開年一個下馬威,但經濟基本面短期內并不會發生根本性劣化,關鍵是市場對中美兩大穩定核心的穩定性、對全球政策應對的掌控力、對全球秩序重建的可能性都充滿擔憂。這種擔憂暗示著,接下來地緣政治領域發生黑天鵝式變局的可能性悄然加大。
事實上,2016年也將是地緣政治風險深度積聚的一年:朝鮮半島局勢高度緊張,正成為牽動亞洲乃至全球時局的重要風險點;美國大選逐步升溫并初顯超預期的特征,美國政治周期正處在大轉變的重要關口;英國退出歐盟鬧得沸沸揚揚,歐元區和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的背道而馳正讓英國真正變得左右為難;中東局勢在低油價刺激下變得越發復雜,ISIS恐怖主義在大國博弈和地緣糾葛的夾縫中反而覓得了持續做大的機會,沙特等國家的異動正讓局部沖突升級的可能性不斷加大;俄羅斯和巴西等資源型新興經濟體由于強勢美元和大宗商品市場暴跌而進入衰退周期,社會動蕩正威脅著區域安全。
基于地緣政治局勢自身的復雜性及其與金融風險相互融合的新動向,筆者認為,2016年金融動蕩和地緣動蕩將輪番接力。相比金融動蕩,地緣動蕩目前受到的關注還相對有限,值得投資者高度警惕,并對可能之變局做出應對。
讓我們來關注“危機引力波”沖擊下的市場。
金融風險和地緣風險這兩個黑洞的融合,勢必會產生一波又一波的“危機引力波”,對全球市場產生持續沖擊。我們認為,沖擊既是全局性的,又是分波次的,這意味著,一方面,避險需求具有長期存在的物質基礎,其追逐的標的將不僅包括傳統的黃金和美債,還包括少數具有較高確定性的投資主題。
另一方面,全球股市普跌具有階段性“錯殺”和“超跌”的成分,畢竟全球經濟復蘇和政治局勢具有大分化的特質,危機恐慌階段的普跌不會長期持續,在邊際變化引致的階段性反彈階段,具有經濟基本面和政治穩定相對優勢的區域將會產生值得重視的市場修復機會。
正如我們在此前深度展望報告中強調的,當前諸多金融變量的單邊走勢已積聚了較高的“Priced-In”因素,在所謂“共識”的長期方向上可能已經行至極限區間,例如美元和油價,我們始終強調美元指數將在加息后迎來階段性貶值,油價在30美元/桶下方的運行則難以形成常態。目前來看,市場已有初步印證,未來在地緣動蕩壓過金融動蕩成為階段性主題之后,市場可能還將發生一系列有悖于現有“共識”的變化。
再看“危機引力波”沖擊下的中國。
農歷新年這一波“危機引力波”一方面對全球市場帶來了巨大沖擊,另一方面反而相對舒緩了中國的壓力。無意間,國際金融市場已做了一個剔除中國因素的“壓力測試”,測試結果表明,中國因素并非全球金融動蕩的唯一成因,沒有人民幣匯率和A股市場的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依舊無法獲得系統性穩定。
由此可見,當前的經濟疲弱是全球性的,中國經濟的“減速增質”反而具有“歲寒見后凋”的性質;當前的金融紊亂也是全球性的,人民幣匯率的大貶、急貶和一次性貶值預期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存在下注者急于“逼空中國”的投機因素。
筆者認為,在全球問題已經暴露的大背景下,集中唱空、做空中國的壓力反而有所舒緩,中國經濟金融改革正迎來一段復雜卻難得的喘息階段。
接下來,中國有望抓住時機,確定宏觀審慎監管新框架,推進財政貨幣和匯率政策的“三松”搭配,細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落實,引導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政績觀的切實改變,重建宏微觀激勵機制,為中國經濟轉型和中國金融系統性風險管控夯實制度基礎。在此過程中,底線思維和強國思維將進一步彰顯,金融安全和全球治理將成為重要關注點。
(本文作者介紹:經濟學博士,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著有《多元化退潮:數據背后的經濟真相》、《盜夢空間與亞當斯密:電影與經濟的思想共鳴》等專著。)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責任編輯:郝美津 SF173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