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金融e觀察(微信公眾號:sinaeguancha)專欄作家 王永利
伴隨此次降息,央行[微博]完全放開了對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上下浮動的限制,有人由此認為,“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已經走完了最后一步”,這可能過于樂觀了。
10月23日傍晚,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宣布,自24日起,對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以及金融機構人民幣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實施“雙降”,并取消對商業性金融機構存款利率上浮限制(至此,存貸款上浮和下浮的限制全部取消)。巧合的是,24日恰恰是中國傳統節氣中的“霜降”日,真的是“霜降”之日有“雙降”啊!
對這次“雙降”,可以說完全在預料之中。
從相關部門披露的9月份宏觀數據看,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依然很大:三季度GDP增長6.9%,已經低于7%的心理預期線。分項指標看,PPI已經連續43個月環比負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依然低迷;9月份CPI為1.6%,再次回到2%以下;我國進口已連續11個月同比負增長,出口也連續3個月同比負增長;國家外匯儲備和央行外匯占款繼續呈現下降態勢,對基礎貨幣構成收縮壓力。
9月份M2同比增長13.1%,已連續個月高于13%,也高于年初確定的12%左右的目標;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6.1%,盡管低于二季度增速3.1個百分點,但對GDP增長的貢獻度仍然很高:今年一、二、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分別是26%、27%、25%,遠高于去年同期10%左右的水平;今年前三個季度金融業對GDP增速的貢獻分別是1.33、1.4、1.14個百分點,均大幅高于上年同期。
在三季度證券業由熱轉冷之后,銀行貸款高速增長為金融業增加值做出了重大貢獻:今年三季度人民幣貸款月平均增速為15.4%,高出上年增速2.13個百分點,也高出二季度平均增速1.6個百分點。
但有人指出,銀行貸款的增加,主要是對政府融資平臺和證券公司貸款增加,并不意味著對實體經濟貸款擴大,因此,對經濟增長的持續支持能力值得懷疑。正因為如此,盡管M2增長連續三個月超過13%,但GDP增長卻仍呈現下降態勢,要維持經濟穩定,仍需加大貨幣政策寬松力度。
實際上,即使M2增長超過13%也不為過。本人在“兩會”公布今年M2增長目標確定為12%左右時就已經明確指出,根據歷史數據分析,在大的政策和環境沒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今年要達到GDP增長7%左右的目標,M2增長12%的安排太低了,是不可能的,至少需要13%以上;今年M2安排太低,不僅影響今年的經濟增長,而且會影響下一年的經濟增長。現在這一結論依然成立!
可見,針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的局勢,進一步實施“雙降”是必然的選擇。
從當前全球經濟增長形勢看,同樣呈現明顯的下行壓力。今年以來,IMF[微博]四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率,從年初的3.8%下調到目前的3.3%;WTO[微博]同樣四次下調全球貿易增速至2.8%。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自2014年大幅度下滑之后,當前依然低迷。
這實際上是在以中國為核心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帶動的全球化高速發展30年之后,全球產能和流動性已經過剩,加之人口紅利和地球承受能力釋放殆盡,現在全球性有效需求不足正在嚴重抑制經濟增長,不斷加大的經濟刺激力度,盡管會延緩經濟衰退乃至經濟危機的爆發,但卻難以消除危機因子,甚至可能積累更大的危機隱患,使經濟增長面臨更大壓力,甚至引發更加嚴重的經濟衰退乃至經濟危機。
相對于世界經濟大勢而言,中國的情況并不是最嚴重的: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消費和經濟增長的潛力仍然很大;中國很大的外匯儲備,很高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較高的社會融資成本等,貨幣政策寬松和財稅金融改革仍存在較大空間,運用得當,不僅有利于保持中國經濟的穩定,也有利于支持世界經濟發展,并使中國贏得更大的國際影響力。
因此,如果經濟繼續呈現下滑態勢,中國完全有必要也有能力進一步實施降息或降準。需要明確的是,為抑制經濟下行,實際零利率(名義利率-CPI)并不是政策底線,實際上,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很多國家都已推行名義零利率甚至負利率。
另外,伴隨此次降息,央行完全放開了對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上下浮動的限制,有人由此認為,“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已經走完了最后一步”,這可能過于樂觀了。
首先,央行盡管取消了存貸款基準利率上下浮動的限制,但央行仍在發布存貸款基準利率,說明這并不意味著央行不再對存貸款利率進行管理,除非央行連存貸款基準利率也不再發布。
其次,即使央行連存貸款基準利率都不再發布,也不一定就表示利率真正市場化了:如果銀行利差不能隨市場變化而相應變化(長期保持2.5%上下基本不變),說明銀行對利率有實際控制權,利率市場化就仍是任重而道遠!
因此,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決不能由此而停步不前,而要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培育開放統一、公平競爭、平等互利的金融市場環境,抓緊完善利率市場化形成和調控機制。
(本文作者介紹:樂視金融CEO,前中國銀行副行長)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