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朔
我還沒有去過西藏,卻先到了“西藏的邊陲”。梵語中,西藏(Bhota)的邊陲(anta)叫不丹(Bhutan)。
不丹簡史
從歷史看,這里最早的土著是印度庫奇人。公元650年后,北方吐蕃王國的藏族人翻越喜馬拉雅山,驅逐了庫奇人。相傳8世紀時,一只老虎馱著蓮花生尊者從西藏飛來,藏傳佛教傳入,后來成為不丹的國教。
1907年,旺楚克(Ugyen Wangchuk)統一了多族紛爭的不丹,廢除神權體制,成為世襲國王。
1947年印度獨立,第二任旺楚克國王和印度建立了類似之前與英國的關系,不丹獨立自治,但在對外事務上接受后者指導,且“永久和平與友好”。
第三任旺楚克國王1953年創立了名叫“贊都”(Tshogs Hdu)的國民議會,把古老部族的民主協商習慣改為現代議會制,1968年更下令不丹采取立憲君主制。次年,“贊都”通過決議,如有2/3以上代表對國王投不信任票,他必須讓位給下一位繼承人。
2006年,第四任旺楚克國王——辛吉傳位給26歲的兒子基薩爾,父子一起將不丹進一步轉型為議會民主制國家。行政權歸首相和內閣,立法權歸議會,上院和下院議員分別在2007年和2008年由普選產生。由于法律規定選民必須到出生地投票,政府不僅派巴士送選民投票,還出動直升機在山區空投選舉手冊,甚至用騾馬把選票運到偏遠的投票站。當時有一個65歲的奶奶和她13歲的孫子,用14天時間步行600公里返回老家投票,成為民主化進程中的經典符號。而辛吉的那一句,“為了不丹人長遠幸福,我們必須推行民主,一個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也打破了從孟加拉國、尼泊爾到巴基斯坦,所謂“民主政體并不work”的宿命。
在現代不丹歷史上,辛吉因為提出國民幸福總值(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而成為享有國際影響的人物。這位8歲就到英國留學的王子17歲學成回國、繼承王位后,提出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而不丹制定政策的依據是“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是否會失去精神生活,平和的心態和國民的幸福”。
偉玲與林青霞的不丹
“聽說有一個地方,那里沒有嘈雜的聲音,只有小鳥的叫聲,和在不同的季節里面的很好聽的風聲,那里沒有污染的空氣,只有花草樹木發出的香氣,那里沒有無理的暴力,人與人之間只有和諧的相處,那里都沒有物資上的享受,所以人與人之間還有純真的感情。其實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這樣的地方,但我相信有,一直都好希望能夠跟女人在這一個地方生活。”梁朝偉1994年在《日與夜》專輯里的這段獨白,被意外“賦能”給了不丹。前來參加婚禮的林青霞寫到,“這個地方是朝偉夢想要帶他女人來的地方”。
林青霞不僅寫好友的婚禮,還寫了《不丹·虎穴寺》。”聽人說,到了不丹如果不去虎穴寺朝圣,等于沒有到過不丹。”世界十大寺廟”之一的虎穴寺(Tiger‘s nest),在林青霞筆下仿佛是古代的桃花源。“水深水淺東西澗,云去云來遠近山”,“有時候在飛機上看一朵朵的云在大自然的宇宙中,會想到逝去的親人,想象著他們會不會是其中一片云。有時候躺在船的甲板上看云彩的變幻,又感覺到活著的生命力。”《云來云去》,就這樣成為她的散文集的書名。
再過10天,英國的威廉王子與妻子凱特就要到不丹訪問了,估計這又會給不丹熱再添柴火。誰叫世界上像這樣單純和神秘的地方越來越少了呢?
在不丹,幸福是什么
12年前,我在《南風窗》寫過《從國內生產總值到國民幸福總值》,提出國富是為了民樂,舉的例子就是不丹,但靠的引述資料而不是感性認識。十多年過去了,源自不丹的GNH理念已經影響到了世界。2011年第6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幸福:走全面發展之路”決議,是在不丹提議下作出的;2012年4月,在不丹倡議和組織下,聯合國舉行了“幸福和福祉:定義新的經濟模式”研討會,首次發布《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2012年6月,聯合國大會宣布每年3月20日為國際幸福日。而不丹創造的GNH評測體系,包括四大支柱(可持續發展、環境、文化、善治)、九個一級指標(教育、健康、生態、政府治理、均衡分配時間、文化活力、社區活力、內心幸福感、生活水平)、72個二級指標、數百個三級指標,也被多個國家研究和參考。
然而,5天過去,留在心中的,不是關于觀念的訪問,而是點點滴滴的感悟。于是,我不再整理采訪錄音,只想把幾點真切感受和朋友們分享。
1、幸福不是不發展,而是不攀比,不傷害,不過度發展,幸福就是做你自己。
有人說不丹非常封閉貧窮,不丹人幸福是靠與世隔絕、不受外界信息擾亂,所以安貧樂道。不丹的人均GDP是中國的1/4,人均購買力大概是中國的1/3強,確實窮,但不丹并非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樣的,并非不知道怎么發展GDP。不丹很早就有公派留學,王室成員留學牛津、斯坦福的不乏其人,但幾乎沒有滯留海外的。不丹GNH辦公室的Rinchhen Khandu留學過美國和澳洲,他向我強調的核心概念是need(需要)和want(需求),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不會幸福,但基本需要滿足后還欲求無盡,也沒有幸福。
如果要和別國攀比GDP,不丹可以開銅礦搞工業,放寬旅游業標準,砍伐森林(不丹有72%的森林覆蓋率),但不丹都沒有做,而是放棄了眼前的財富,合理地管理欲望,不是多多益善,而是夠了就好(good enough)。
不丹只發展三種“無煙產業”,一是發展水電,90%以上賣給印度;二是旅游,原則是質量重于數量;三是農業,2002年農業大概占國民收入的26%,2014年減少到16%。關于水電,不丹的自然條件優越,但至今也只建有不多的幾座水壩,最大一座叫楚卡(Chukha Hydro power),為了不影響森林地貌,采取了挖透山壁數十公里、將高山上雪水導入地下的辦法,這一慢,就是12年。在岡帖谷地,為避免驚擾瀕危的黑頸鶴,政府不讓把電線拉入,耗費高成本給農民裝上太陽能發電。
不丹政府從不把自然資源當作經濟資產,他們不打算從自然上獲利,而是把保護自然看做自己的責任。所以山民砍樹建房要特別許可,國有林區伐木要嚴格審批,未經處理的木材禁止出口,有時還進口木材以確保70%以上森林覆蓋的目標。
不丹人信仰佛教,一日數次膜拜,但佛教在不丹更像一種避免短視和眼前利益的人生哲學。這種哲學有很多含義,比如不和別人攀比,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整天攀比、生氣嫉妒,就是害自己。我在書中看到,所謂典型的不丹人就是don’t do harm to others的那種人,是think twice before stepping on an ant的那種人。問了幾個不丹人,都說是這樣,不丹人是臉上趴了蚊子都只趕不殺的人。不傷害動物,不傷害植物。
幸福就是做你自己。有你自己的文化、服裝和關于家庭的觀念,而且發自內心地喜歡和踐行。在一處農舍吃晚飯時,我和年輕的女主人用英語交談。她畢業于不丹的大學,之后到印度,在一家跨國公司工作。有一天,她媽媽打電話來,說希望天天看到她。她立即回來,在家里養牛,做牛奶、奶酪,通過農協銷售,同時接待游客。她覺得很自然,生活不就是這樣嗎?這和《華爾街日報》曾經報道過的從哈佛畢業的不丹才俊王格爾的故事很像,王格爾畢業后回到不丹當公務員,領120美元月薪,5年間最大的消費是一輛登山腳踏車,每天騎車上班。
2、幸福,更多是平等和互助的發展。
不丹全國實行免費醫療(如有重病免費送往印度的大醫院),免費教育,9所大學各有所長,不分排名,農村和城市的學生考取出國留學,國家都給予獎勵。不丹的農民都有自己的土地。
人人有地,有醫,能上學,就覺得很快樂。
不丹貧富分化的程度很輕,即使是富人也很謙卑,不會財富驕人。有人說,不丹是“偽幸福”,人均壽命才66、7歲,而事實是,1985年后的20年,不丹的人均壽命提高了近20歲,嬰兒死亡率下降了50%,國民識字率提高了1倍;不丹有了公路、電力、凈水、貨幣、郵政、電話、電視、互聯網,水平雖然不高,但已經國泰民安。
平等能帶給人普遍的快樂,這就是不丹的幸福之源。
幸福還來自于互助。不丹很多寺廟都有“四友圖”的壁畫,大象、猴子、兔與鳥。大象有力,但需要猴子幫它取得果實;猴子敏捷,但沒有兔子保護樹根、讓種子生長,它就沒有家園;兔子聰慧,但沒有鳥把果籽銜到土壤里,就沒有樹。沒有合作,就沒有彼此的依存。在不丹,樸素的微笑隨處可見,只要你有需要,就有一臂之助。鎖和鑰匙無用武之地,在哪里都可以敲開一扇門,喝到一杯茶,這在不丹并非虛言。
3、幸福是知止,less is more,fast is slow
佛教的觀念是“有舍才有得”,而現代工業文明的價值觀是“擁有得越多越好,反復地,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認為這是真理”。(米奇·阿爾博姆《相約星期二》)
在不丹,幸福是懂得control,是知止。我們的旅伴、在一家外資銀行工作的中國人Angel,和她的不丹丈夫正在進行“用一生去結婚”的征程,因為不丹在5年之前凍結了涉外婚姻,剛剛恢復。她來面試。我和他們兩口子聊天,最大的不同是,Angel性子急,她先生總是勸她要control。
何謂control和知止?比如,不丹限制游客入境,規定所有外國游客必須以參團方式旅行;雖然煙草稅賺錢,但不丹2005年全面禁煙,2010年出臺更嚴厲的禁煙令,成為世界首個“無煙國”;不丹不允許使用塑料袋。目前不丹游客每年超過10萬人,除了通過指定旅行社安排酒店機票外,每人每天還要支出250美元左右的消費,抬高門檻的目的,就是希望游客的體驗不要下降。
不丹的發展速度不算快,它和環境仿佛有一個約定,就是發展不能傷及環境。Less is more,fast is slow,不丹人得到的是整個國家的碳吸收能力是排放量的3倍,鳥類的種類(700多種)幾乎可以媲美整個北美,不丹還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個100%有機的國家。
Less is more,我們在不丹的幾天,無論是在飯店還是農舍,吃得都非常簡單,但很舒服,消化得也非常順暢。
只要相信,就有幸福
不丹有沒有受現代社會沖擊的問題?有。有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美?我們只在帕羅和廷布旅行了5天,這里屬于不丹的“發達地區”,地勢相對平緩,很少森林,我覺得沒有想象中奇幻的美。至于有人用別的意思的縮寫嘲笑GNH,隨他去吧。
我覺得不虛此行。在上下虎穴寺(建議一定要到山洞里看看蓮花生大師降魔的壁畫啊)的路上,我讓自己平靜再平靜,慢,還是慢,結果四五個小時也順順利利走完了。這個時候,我突然感到,幸福,可能是當你用出世的態度做入世的事情時,你會比你想象的多走一步,多體驗一點。
中國今年就會成為到不丹旅游的第一人口大國,這還是在中國和不丹沒有建交的情況下。祝你開心,至少用雙腳走完虎穴之旅。
有錢能使鬼推磨,記住是鬼。人的快樂,并不是錢能買來的。
在虎穴寺,望著茫茫蒼蒼的綠,我又想到了40多年前,那個17歲、從倫敦回來接替王位的孩子,有佛心,有權力,開眼看過世界,胸中充滿慈悲,目睹鄰國尼泊爾大開國門發展旅游經濟、同時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的現實,深深地意識到在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留住這一片土地山水、延續這一脈文化傳統的重要。他苦思冥想,給出了他的答案,幸福是一種平衡,是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間保持平衡,失去了精神生活,物質再發達也不會通往幸福之門。
那個孩子的愛與睿智,穿越時空,不僅帶給不丹人可持續的發展,也帶給世界一面幸福國度的鏡子。今天的你,今天的我,能不能找到那個“好希望在那里生活”的地方呢?
人生宛如一橫一豎,橫的是我們生活的外部世界,它的如何由不著你我,想改變也難,越想改變心里越難;但是,人生還有一豎,那一豎,是你我可以把握的命運,是每一天,每一點,每個微笑,每個知足,每個攙扶,每個悲憫,每個克制,每個出發。
不憂不懼,不卑不亢,不傷不害,不攀不比。只要相信,心里相信,幸福就有。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號:qspyqswhz
(本文作者介紹:)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