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家長和娃們苦校外培訓久矣。
在前不久召開的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講到“大力度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的問題。他說,“這是當前面臨的緊迫難題”“這件事非辦不可,必須主動作為”。
言辭懇切,不乏激越,一下子抓住了無數家長的眼球。
之前有篇文章,說家長朋友圈曬娃“止于四年級”,在這之前,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肯定是天縱英才、神童再世,再不濟也得是藤校清北;之后孩子越大,家長越沒心思曬,期待值也逐漸降低,最終“有個學上就行了”。
為啥?因為教育的階梯越往上越難。負擔越來越重,登頂壓力山大,哪還有心思欣賞或分享沿途風景?
越來越重的“擔子”里,校外補習班肯定占了一大部分。
不瞞諸位,島叔的兒子以及兒子的同學,幾乎都在上校外培訓班。主課語數英一個不落,其他的也一堆,有的孩子一周七八個班是常態,“雞娃”嘛。每天一放學,就得把孩子從學校接到培訓班。做完學校的作業,再做補習班的作業,不累才怪!
家長也輕松不到哪兒去。工作要緊趕慢趕,一天接送孩子兩次。有的補習班還要求家長一起聽,好回家輔導孩子。自己當年都沒學明白的奧數,誰成想中年后還得掰扯“雞兔同籠”?
因此,陳部長報告中的那句話——“目標是減輕學生和家庭負擔,把學生從校外學科類補習中解放出來,把家長從送學陪學中解放出來”,的確戳中了父母們的痛點。誰不求解放?可這事兒顯然不容易。
需要注意,整頓主要針對的是“學科類補習”,即“強化應試”“超綱教學”“提前教學”的代名詞。這類補習之所以大行其道成為校外培訓的主餐,皆因其效果立竿見影。
有媒體報道,最近很火的滑雪新星谷愛凌出生在美國,利用暑假在北京海淀奧數班刷完題,回美國就成了學霸。“到中國上十天課,能頂在美國一年。”武俠小說里開外掛的練功橋段,卻成了中國教育的現實。那些個校外學科類培訓班,家長都是擠破頭報名。
面對洶涌的補習熱潮,很少有家長能淡定。人家孩子補習了你娃不補,這不是眼瞅著要掉隊?于是家長們主動或被動地撲進去,結果呢?抬高了潮水,淹沒了更多新晉家長。島叔不知道每年全國的補習費用能給GDP做多少貢獻,但能看到至少催生了路上的一堆“刷題”“名校”廣告,不斷刺激著你的焦慮。
客觀說,造成這種擰巴狀態的根子存在幾十年了。只要唯分數的教育選拔機制依然存在,只要優質教育資源分布仍不合理,這種焦慮就有現實基礎。畢竟,小學沒有好成績就上不了好初中,也就意味著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學,這是很簡單的邏輯。家長都希望“一代比一代強”,通過孩子完成家庭社會地位的向上進階,而教育是家長們最不含糊、最舍得投資的渠道。
在如此龐大的“教育剛需”背景下,校內供給不足,校外培訓機構就擠進來填充。有人跟島叔吐槽說,校外培訓的火爆是對前些年“校內減負”的反彈,是需求催生的市場,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說白了,學校教得少、教得不夠的,校外培訓機構會彌補空缺;添了什么要考的、學校又不怎么教的,校外培訓機構當然更會輕車熟路占據身位。
“把因果鏈搞清楚,把責任鏈理清楚,把新的路徑劃清楚”——陳部長這幾句話說得很到位。到底是什么催生了火爆的校外培訓市場?到底是什么讓家長和學生都身在此中、叫苦連天,卻不得不“內卷”地擺脫不了?
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千萬不能倒果為因、避因談果。否則,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抓了老鼠忘了屋子里還有頭大象。校外補習是系統性問題的產物,得用系統性觀念解決。揚湯止沸式的整頓,只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東方不亮西方亮,換個馬甲繼續上。
如果上述舉措是破,那么陳部長下面這句話就是立:“要堅持眼睛向內抓治理,校內教育教學安排、管理服務要調整、要跟上,切實解決好學校內、課堂內教不到位的問題”。
校內教育是學生教育的主戰場、主陣地。以前“減負”是減校內,結果負沒減下來,轉到校外,也轉給家長了。壓縮校外培訓空間,勢必要加強校內教育。校內教育是正餐,校外培訓機構是佐餐,切不可本末倒置。
當然了,大力整頓校外培訓機構,肯定會動一些人的奶酪。但為了中國教育更好的未來,動奶酪的事,還得早下決心、早點動手為好。
文/田獲三狐
編輯/綾波、點蒼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