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國際油價又雙叒暴跌了,“負油價”恐再次刷新歷史。
4月28日,受存儲空間緊缺等因素影響,美油6月原油期貨重挫15%,收盤價約10美元/桶;布倫特7月原油期貨跌2.64%,報22.45美元/桶。
國際油價的跌跌不休,使得國內三大石油石化巨頭憂心忡忡。近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一把手接連發聲,要求企業充分做好長期應對低油價的思想準備,牢固樹立長期過緊日子思想,并紛紛對2020年預算指標進行相應下調。
與國際油價相比,國內設立40美元/桶的地板價已經不低,可謂是當下全球原油價格的新“天花板”了,但為何“三桶油”卻依然叫苦不迭呢?
為何油價過高過低,“三桶油”都難逃虧損局面?
“三桶油”中,要數中石油受到低油價沖擊最大,披露的會議內容也最為沉重。
中石油一把手直接將當下的低油價環境概括為“至暗時刻”。“公司又一次走到了生存發展的緊要關頭。”中石油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在會上表示,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企業,中石油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油氣產業鏈穩定中肩負著重大責任,要緊緊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帶領公司穿越當前的至暗時刻。
事實上,這與中石油在產業端的布局有很大關系。國內石油產業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已經構建出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上游勘探開發、中游運輸和下游煉化銷售。
中石油是國內最龐大的石油上游勘探企業,但下游業務相對較少,“頭重腳輕”。目前國內產量排名最前的兩大油田:長慶油田和大慶油田,皆歸屬于中石油。
但在國際超低油價背景下,國內龐大的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就轉變為沉重的成本負擔:油田面臨“采一桶虧一桶”的窘境。而對于國內基礎能源行業而言,不能“說停就停”,在壓縮成本支出的同時,也要堅定不移執行增儲上產任務,保障國計民生。
為何40美元/桶的地板價仍無法阻止虧損,成本高企是其根本原因。鑒于我國“多煤少油”、勘探難度大的現實國情,國內大部分油田的盈虧平衡點是50—60美元/桶,遠高于40美元/桶的地板價。
完全依賴石油進口也不現實。撇開運輸成本因素不談,作為危化品,石油對倉儲設備有很高的要求,投資極大,短期很難增加設備。據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4月報告顯示,目前全球陸上石油儲存空間基本全滿,海上還漂浮著大量已經裝滿原油的油輪。假使我們大幅進口原油,將面臨著“無地放油”的現狀。
除了努力控制成本,中石油似乎沒有其他選擇。“國際油價的高低取決于市場,控制企業的成本取決于自身。低成本不是短期的應急之策,而是長期的戰略舉措。”戴厚良表示。
那么,低油價是不是全無好處?并非如此。低油價雖然給上游勘探開發環節帶來了沉重負擔,但同時利好于下游煉化銷售,使得下游成本大幅減少。
所以,每當面臨低油價沖擊時,中石化的壓力相對中石油要小一些,業績也要好看一些。
但中石化的桶油成本也不低。據中石化2019年年報,2019 年中石化油氣現金操作成本為人民幣782元/噸(折合15美元/桶),同比下降1.8%;加工原料油的平均成本為人民幣3403 元/噸((折合65美元/桶),同比下降4.1%。
“要打破高油價情結,優化投資安排,深化成本管理,減少費用支出,做好打持久戰準備。”中石化董事長、黨組書記張玉卓表示,在降本增效之外,他還重點提到了嚴防債務和資金風險,確保負債率和負債規模可控在控。
擁有國內最大煉化和銷售板塊的中石化,為何擔心負債率?這背后又與國內煉化行業產能過剩的現狀有關。
2019年,布倫特原油同比下降10%,中石化的營收繼續居“三桶油”首位,但凈利潤卻下降8.7%。這主要是由于銷售價格同比下降,中石化的煉油事業部經營收入同比減少3.1%。
這點從中石油的年報中也可以得到佐證。中石油2019年財報顯示,受國內煉化產能過剩、毛利空間收窄、化工產品價格下降及該公司推進內部價格市場化等因素影響,其煉油與化工板塊去年實現經營利潤137.64億元,同比下降69.2%。
到底什么情況下,“三桶油”才會盈利?
目前,國內“三桶油”都已經發展成為上中下游一體化企業,所以國際油價的波動可謂牽動著整個營收的基本面:過高虧下游,過低則虧上游。
“三桶油”中,要數中海油應對國際油價波動的能力最強,這背后同樣與其生產成本有關:中海油是“三桶油”中唯一一家桶油成本低于30美元/桶的企業。
“做好長期應對低油價挑戰的充分準備,牢固樹立過‘緊日子’‘苦日子’思想,扎實開展降本提質增效活動。”4月24日,中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表示,要高度重視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給公司帶來的巨大沖擊,努力提升成本管控能力。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已經是大概率事件。“低油價將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這不是疫情導致的低油價,而是根本供需關系導致的。”4月26日,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對當前的油市低迷格局做出上述判斷,并認為低油價將持續1至3年。
“油價的短期走勢主要取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態勢。”他還表示,只要油價恢復到50美元/桶,產量又會大幅上升;但從長期來看,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還是石油價格戰導致的油價大跌,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石油供應能力過剩的問題。
當國際油價回升至50美元/桶,國內“三桶油”的勘探與生產板塊都將隨之復蘇,但要大規模盈利恐怕還不夠。
“當油價回升至50美元/桶,公司部分油田可以有盈利能力,有個別區塊仍然達不到盈利水平。整體而言,油價要回到60美元/桶以上水平,才可以實現全部油田和區塊盈利。”面對2016年國際油價一度跌至30美元/桶,中石化前董事長王玉普這樣表示。
這意味著,國內石油行業可能要等到國際油價回升至50—60美元/桶,才能見到曙光。
“一季度,國內成品油銷量下降也超過了20%,勘探、煉化等業務收入成本倒掛,石油石化企業整體虧損。”4月20日,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一季度中央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表示,低油價對降低我國經濟運行成本有利,但是對中央石油石化企業生產經營和效益產生較大沖擊,導致一季度石油石化企業整體虧損。
彭華崗還在在發布會上披露,一季度石油石化企業的虧損直接影響了中央企業的效益增速30個點。
所以,國內設立成品油40美元/桶的地板價用意就在于此。
根據財政部、國家發改委2016年發布的《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征收管理辦法》顯示,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低于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價格調控下限時,繳納義務人應按照汽油、柴油的銷售數量和規定的征收標準繳納風險準備金。
這些風險準備金將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列“其他專項收入”,統籌用于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保障石油供應安全,以及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實施保障措施。
責任編輯: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