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銳說 | 回應社會關切,湖北紅會不妨大大方方走兩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全國人民的眾志成城,面對洶涌而至的愛心捐贈,湖北省紅十字會被推上風口浪尖。
圍繞捐贈物品如何發放、該發放給誰、其中是否存在貓膩,這兩天,在網絡上引發了巨大的震蕩和關切。
▲1月30日,合肥發往武漢的蔬菜車輛出發。 新華社發(周誠 攝)
希望捐助的善款和物資能得到落實,期待紅會在分配物資的時候能一碗水端平,網民的心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小銳覺得,質疑面前,紅會不如大大方方出來走兩步,當前的爭議既是對紅十字會的考驗,也是紅會為自己正名的最好機會。
說考驗,一是救援物資數量大,愛心捐贈洶涌而至,紅會工作人員數量則很少,如何及時接收和有效分發,挑戰不小;二是紅十字會近年來可以說一直面對不少風波,這一次也肯定要接受全國人民更為嚴苛的審視,相信工作人員壓力也不小。
但挑戰也是機會,壓力更可轉化為動力。
一是要增加透明度。這個春節假期,四千萬網民圍觀興建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的直播引發熱議。也正因此,有網民建議,最該直播的其實是紅十字會。
小銳以為,有關部門當可呼應網友的訴求,在確保人力的前提下來個“直播”,采取的方式未必一定要架起攝像頭(當然這種方式最佳),也可以是文字直播,哪怕是每天來一次詳細的信息發布,更大范圍、最大限度增加透明度,提升公眾參與慈善事業的信心。
二是要學會和輿論打交道,第一時間回應社會關切,清晰闡明坊間爭議問題所在。
細節決定成敗。對于一個肩負外界無限信任的慈善機構或慈善組織來說,細節尤其重要。疏忽哪怕一個微小的細節,就可能令整座信任大廈崩塌,而再重建信任,簡直難于上青天。
▲1月30日, 在蘭州中川國際機場,海關工作人員協助搬運境外捐贈的醫用口罩。 新華社發(楊曉琴 攝)
今天的中國公眾,大多可謂都有著經歷過郭美美事件等風波磨練出來的“火眼金睛”,慈善事業最揉不得沙子,所以這種苛責并不過分。而從事慈善事業的工作人員顯然要比其他行業更多一些自律,更多一點和輿論打交道的經驗。
像每天公布疫情病例一樣公布救援物資收、發、存的賬目,讓社會各界和公眾明明白白捐贈,讓每一筆善款的行走通道都更加陽光和透明,應該是紅會努力的方向和可以嘗試的回應社會關切的最佳路徑。
接受人民監督,自然要求對于有關質疑能夠第一時間給予回應,有則改之,無則也要說清楚、講明白,這是紅會應該做的,沒有討價還價余地。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