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倒計時1個月!6.6萬億延期貸款即將到期,銀行業一季度承壓?4月開始或滋生不良
“3月31日,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點!”
即將于3月底到期的延期還本付息貸款是今年銀行業一個重要的潛在不良資產來源。農業銀行董事長谷澍在3月2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這部分貸款比普通貸款不良率高一些。
據中信建投預測,延期貸款將在2021年4月至12月期間滋生不良,該部分貸款不良率約在5%-10%,這意味著,延期政策的退出將使銀行業整體不良率提升18-33個基點(BP)。
券商中國記者從多位銀行業人士處進一步了解到,國有行、股份行延期貸款規模較大,城商行等中小銀行受該政策影響較小。同時,受訪人士均表示,銀行已于去年對延期貸款客戶進行摸排,具體措施包括建立臺賬、逐戶走訪等,該部分貸款風險可控。
延期政策退出倒計時
“今年3月31日,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點。”3月2日舉辦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谷澍在談到今年銀行業不良貸款的情況時特別提及。
這是指監管部門在疫情期間為扶持中小微企業推出的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即將于3月底退出。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去年全年,銀行業累計對6.6萬億元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
谷澍進一步表示,農業銀行一直在監控去年延期還本付息的貸款質量情況,“從目前的情況看,這部分貸款比普通貸款不良率高一些,但是仍然可控”。
券商中國記者從多位銀行業人士處了解到,銀行基本均已對辦理延期的小微企業客戶進行過摸底,對這部分資產風險情況已有預期,并完成相應撥備。
3月1日,蘇州銀行也在一次投資者調研中披露,該行已提前在全行范圍內進行疫情影響排查,尤其是對延期還本付息客戶建立臺賬,進行名單制管理,按戶進行動態監測。“從已排查和監測的情況看,除少量客戶風險狀況有所惡化外,大部分客戶已經走出疫情陰霾,恢復正常生產,后續風險狀況總體可控。”
“在經濟環境好的時候,銀行其實對摸排客戶的經營狀況還沒有這么主動,現在銀行反而更想、也更需要去了解自己客戶。”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表示,“國內生產鏈逐步恢復正常運轉,這些企業是因為疫情暫時困難,還是本身就存在經營問題也隨之浮現,過了這么久,銀行其實對這些情況都已經有所把握。”
他進一步指出,另一方面,政策退出也不意味著全部“斷貸”,反而能給銀行更大的自主裁量權,“銀行仍然會為資質較好的企業提供延期、‘續貸’等服務,而一些劣質企業也不能倚仗政策扶持,白白占用信貸資源”。
影響幾何?
據了解,國有行、股份行延期貸款規模較大,城商行等中小銀行受該政策影響較小。“延期還款政策屬于銀行貸后環節,這意味著銀行在決定向一家企業放貸的時候,就已經了解其風險等級,因此,在決定要不要為其辦理延期還本付息時,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控制要求進行決策。“一位城商行風控人士向記者解釋道,“特別是城商行不像國有大行,沒有那么高的讓利要求,政策落實可控,退出的影響自然也不大。”
對比不同類型銀行已披露的延期貸款數據也可印證這一情況。據中信建投研報披露,工商銀行預計2020年全年累計延期還本付息的貸款規模為8000億元;招商銀行也在三季報中披露,截至去年第3季度末,累計辦理延期還本付息貸款規模為1389億元;相比之下,蘇州銀行該數據為11.1億元。
從風險敞口來看,工商銀行預測,2020年產生的該部分貸款占全部貸款比重大致在4%-4.5%之間,去年有300億元將轉變為不良,次年有500億元將轉變為不良,不良率約為10%;招商銀行披露數據則顯示,截至2020年3季度末,該部分貸款余額占比1.46%,還款比例為51.2%,潛在風險敞口相對較低。
根據中信建投楊榮團隊測算,去年全年6.6萬億的延期貸款在總貸款中占比達3.8%,如果該部分貸款的不良率在5%-10%,那么在最樂觀情況下,預計延期還本付息政策于3月底到期后,風險敞口逐步暴露,將使銀行業整體不良率提升18個BP,在最悲觀情況下,將使銀行業整體不良率提升33個BP。
“預計延期貸款將在2021年4月至12月期間滋生不良,如果出現不良后將直接進入銀行的不良率中,這將帶來銀行不良率的大幅回升,并最終體現在銀行今年的半年報、三季報、年報上。”該團隊表示,考慮到這一政策退出因素,疊加一季度因錨定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帶來的貸款重定價,一季度銀行業基本面將承壓。
需要處置的不良規模可能還會增長
據銀保監會披露,2020年全年,銀行業處置不良資產規模達3.02萬億元,創下歷史紀錄,截至年末,銀行業不良余額為3.5萬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郭樹清在前述發布會上表示,今年銀行業需要處置的不良貸款可能還會增長,甚至會延續到明年,因為有的貸款期限比較長。
劉曉春表示,去年能完成那樣大規模的不良處置,也是銀行為今年的不良反彈預留空間,從而主動進行不良資產確認和核銷。
“核銷不意味著不良就消失了,而是一種‘賬消案沉’,也就是說,賬面這筆不良用撥備抵消了,但是銀行仍可以對這筆資產進行清收。”他進一步解釋稱,另一方面,用撥備核銷不良不會直接影響當期損益,計提撥備才會侵蝕利潤,二者是不同步的,銀行通常會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安排。
但劉曉春也指出,受到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很難對今年的銀行業新增不良的情況作出預判。“銀行業資產質量與整體經濟環境息息相關,后疫情時代,從國內到全球可能都會出現產業鏈重組,誰能把握機會,市場就是誰的。”
對此,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則指出,如果今年不良資產處置規模仍保持在去年的高位,意味著“2021年也和2020年一樣,會有很多新確認的不良”。
新生成的不良可能產生于疫情沖擊造成新增不良的滯后暴露,例如延期的中小微企業貸款,也可能來自于嚴格資產分類等措施下,挖掘出的存量不良。“去年銀行業全年凈增不良2800億元,相比龐大的不良余額來說,變動極小。所以,2020年處置的不良資產主要是把過去存量不良給暴露、處置了。”王劍認為,從郭樹清披露的不良資產處置預期判斷,“今年處置的不良可能主要還得靠存量”。
“顯然,這是全行業的一次‘凈表’行動。”他表示,“如果2021年銀行業如期完成這樣一個規模的不良確認與處置任務,那么,我們將擁有一張非常健康的銀行業資產負債表。”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