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市場反彈后的五大熱點問題
來源:中金點睛 王漢鋒 林英奇
A股、港股均在近期兩個交易日出現連續反彈。特別是A股,大小盤均上漲、小盤反彈更強,A股成交量也跳升至5600億人民幣。同時滬深港通北向資金繼前一交易日大幅凈流入后繼續凈流入73億元。我們就投資者關心五大問題綜合評論如下:
一
反彈受哪些因素支持?
當前反彈背后的推動因素,依據重要程度可能依次包括如下:
(1)穩增長政策再發力:中央辦公廳及相關單位發文,地方專項債募集資金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可以用作項目資本金,這對基建等領域有支持作用。同時從全球來看,美聯儲部分官員近期也發出了相對比較明確的寬松信號。與今年年初情形類似,兩大經濟體目前在政策上都在走向寬松;
(2)同時金融監管機構近期連續采取動作及公開針對中小銀行去杠桿方面的影響來表態安撫市場,使得這方面的擔心暫時邊際有所緩解;
(3)滬深港通北上資金近日連續大幅凈買入,也引發了較多關注;
(4)有些市場參與方根據美國總統等對G20潛在會談及貿易摩擦的表態預估G20會議后貿易磋商僵局可能會緩解。
另外,根據我們與投資者溝通,投資者倉位相比此前已經有所回調,目前還有空間繼續上調倉位。
二
反彈可能走多高?
在基準情形之下,我們認為年內剩下的市場可能是“上有頂、下有底”的走勢,短期反彈可能還有一定持續性,但也不宜預期過高。市場整體可能處在“增長壓力”與“政策發力”的權衡之中。與今年年初的反彈相比,目前市場估值更高,中國政策發力空間比年初可能會略小;盡管外圍降息概率比年初更高,但增長下行也更確定。
綜合來看,未來短期市場反彈的潛在空間可能大幅小于年初那波反彈。市場在中期可能需要平衡一正一負兩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中國政策穩增長仍有空間,外圍政策環境也走向寬松;另一方面,在國內去杠桿政策背景之下,政策能多大程度上穩增長、增長壓力能否徹底緩解可能在中期是仍需要關注的問題,全球來看增長下行也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必須得承認,短期市場的預測不確定性較大,我們后續仍需跟蹤多方面因素變化來更新我們的判斷。
三
反彈關注哪些領域?
持倉結構比指數點位更重要
年初至今我們持續看好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大趨勢,代表這些趨勢的龍頭個股近期盡管有所調整或者滯漲,但年初至今依然大幅跑贏。我們認為接下來有如下兩條主線參與潛在的反彈:
(1)相對短線的看,關注政策直接作用,且此前預期較低、估值較低的板塊或領域:基建相關個股無論在A股港股此前下跌較為充分,估值重新回到歷史低位,倉位也較低,借著政策刺激,可能有可以操作的反彈空間;另外,像汽車類的板塊,此前估值較低、低迷較長時間、倉位也較低,近期政策環境也在逐步改善,也值得關注。
(2)繼續關注符合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趨勢的優質龍頭,無論A股和港股,特別外資青睞的如食品飲料、家電、醫藥、科技等領域龍頭。
盡管年初至今這些板塊已經跑贏,但近期多少有些回調或滯漲,市場情緒改善、外資流入(6月下旬有個別指數納入效應、8月份還有一批MSCI提高納入因子效應)可能仍會對這些板塊形成支持。這些代表了中國有長線成長前景、最優秀的一批公司。對于潛在中小創板塊反彈,我們預期可以擇龍頭股參與而非普遍行情。科創板潛在的推出、不少中小盤個股質地欠佳,這些因素可能使得中小市值個股的表現較為分化。
四
中期需要關注哪些因素?
后續需要持續關注如下因素,來判斷反彈持續時間與高度:1)中國目前的增長壓力有多大程度上被當前的穩增長政策所緩解;2)后續是否有可能有更多的政策穩增長?3)中小銀行去杠桿的影響是否會限定在一定范圍抑或繼續演化;4)G20會議中及其后貿易摩擦是否能階段性緩解,等等。如果這些方面情況進展都較為積極,對市場中期走勢可能更有利。
五
海外資金流入持續性如何?
波動可能不會小,但仍有可觀凈流入的空間。上周滬深港通北上資金一改前期的連續大幅流出,變成凈流入,我們在本周周報及近幾個交易日連續提示要關注北上資金動向。本周一滬深港通北上資金凈流入近80億元,今天凈流入超過70億元。我們認為這背后的動力,一方面是部分外資對部分A股的中長線價值開始認可,另一方面也是國際范圍資金的風險偏好在美國降息預期下有所改善,中國今天的穩增長政策顯然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從板塊上看,近期北上資金買入的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家電、銀行/券商、醫藥等板塊。
往未來看,我們估計盡管北上資金的波動可能不會小,但外資中長期加大A股配置的方向未改、年內剩下的時間可能還有可觀的流入空間。我們維持此前的估計,年內可能仍有2000億元或以上的凈流入。其中值得關注是6月24日富時指數納入A股的首批將開始生效(我們估算帶來的主動+被動資金增量約20-30億美元),MSCI年內第二批提高A股納入比例5個百分點將在8月份生效,第三批將在11月份生效。
另外,滬深港通南向資金近期也持續凈流入,周二也大幅凈流入40億元,近期買入的主要標的則集中在內地銀行、券商保險、騰訊等板塊及領域, 可能也代表了內地機構對短期市場偏積極的觀點。
文章來源
本文摘自:2019年6月11日已經發布的《市場反彈后五大熱點問題》
相關閱讀:
【6月11日暴漲解讀】
【下半年策略】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常福強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