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幣圈創業者自殺,疑百倍杠桿做空比特幣爆虧超1億
來源:中環007
01 一場離奇的死亡
90后孫宇晨估計也沒想到,就在他“官宣”拍下巴菲特午宴的第二天(6月5日),一位他的同行——“幣圈”的創業者,42歲的比特易創始人惠某,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圖為惠某本人,圖源:虎嗅網)
6月10日,前比特易合伙人張歆彤在長江商學院同學群中宣布了這一消息:
同為幣圈人,一個即將迎來自己最高光的時刻,跟資本界的“神”一起吃飯,一個則在不惑之年停下了腳步,人生戛然而止。
這多少有些像是對數字貨幣這個叢林市場的大型映射。
(圖為孫宇晨在某平臺開設的課程)
據了解,惠某,2003年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編輯出版學學士,管理學碩士),長江商學院EMBA,曾擔任IBM中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Microsoft高級產品經理。在智能硬件、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創辦多家公司。
他所創辦的“比特易”,曾一度號稱是“幣圈同花順”,官方介紹為:業界領先的區塊鏈市場數據分析與服務平臺,為數字貨幣投資者提供專業的市場分析工具、數據指標和風險管理策略,幫助投資者有效控制數字貨幣投資風險。
在惠某出事之前,一直對外宣稱有獲軟銀中國、藍馳創投的A輪戰略投資,不過如今已遭軟銀方面的否認:
有媒體將軟銀此舉解讀為“甩鍋”。實際上只要多了解一些細節,大抵也可以理解軟銀的慌張。
02 自殺原因:100倍杠桿做空比特幣導致爆倉?
與大多數逝者伴隨著哀悼與追憶不同的是,惠某的去世催生了一大批媒體的猜測和小道消息,材料之翔實,儼然仿佛已經坐實,盡管這些說法都還未得到其家人或朋友的確認。
一個流傳最廣的說法是:
惠某系自殺,多個包括比特易500人投資群的微信群中顯示,其生前或遇到比特幣的百倍杠桿空單虧損重挫,或因百倍杠桿爆倉導致折合近1億人民幣的虧損致其選擇了輕生。
這則傳言的信息量實在是大到爆炸。
補充信息還有:
疑似動用了客戶2000個BTC;今年 1 月份向用戶募集資金作為用戶基金,準備靠用戶的錢去“交易”來養活自己;目前比特易公司已人去樓空。
加上補充內容,信息量簡直就是宇宙大爆炸。
甚至還有些離奇,如果滿倉開10倍杠杠的BTC看漲合約,當BTC下跌10%,用戶將會爆倉。而惠某是100倍杠杠開空,假如滿倉操作,BTC價格只要上漲1%,賬戶內資金就會損失殆盡。
惠某自己做的產品比特易號稱是“為數字貨幣投資者提供專業的市場分析工具、數據指標和風險管理策略”,能夠“幫助投資者有效控制數字貨幣投資風險”。
可見其從一開始就確定了只賣水而不去親自挖金子的策略,何以后來自食其言,直接挺身犯險,不光動用了客戶資金,還膽大包天的開了100倍的杠桿?
只是隨著群聊截圖、好友訪談等更多“證據”的曝光,以上未得到官方認可的說法,似乎在逐步得到印證。
(網上流傳的比特易投資群群聊截圖)
03 天堂地獄一瞬間
實際上,在那個小圈子里,惠某一度還有“大神”的名望。
2015年上證指數飆到4800點的時候,惠某就主動撤退,股票全部清倉,待得5178點之后股災驟然降臨,其先知先覺一舉成名,朋友們都稱他是“逃頂俠”。
等到殺入比特幣市場,惠某又成了他人眼中的“專家”,不然也無法解釋為什么比特易的500人投資大群始終滿員。
今年1月8日,比特易公眾號發布比特易首期“用戶基金”收益單,三個月最終收益79%,并顯示新一期基金即將開啟對外募集。
再聯想過去幾個月來比特幣市場的躁動行情,不難想象持幣操作的惠某都經歷了什么。
網傳比特易投資群中惠某的“秀倉位”舉動和群聊截圖:
(圖源:巴比特)
因此也有人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這人以前都很準,應該賺了不少,為啥一次爆倉就自殺呢? ”
要解答這個問題,或許只能用心理學來解釋了,幾乎所有爆倉的“大神”都走過類似的路徑:
小賺——自我膨脹——暴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以為自己可以操縱市場、預測市場——變得貪婪,開始加杠桿——硬幣拋向天空,另一面的幾率是50%,甚至還更高。
“惠神”大約就是這么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深淵,拋向硬幣另一面的。
04 交易需要信仰,德行必須配位
不知怎地,今時今日看到惠某的故事,總叫我想起那位股票大神、《股票大作手回憶錄》的作者李佛摩爾。
1940年11月29日,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交易員李佛摩爾開槍自殺,結束了他充滿傳奇與投機的一生。去世的時候,李佛摩爾負債累累,生前無數次經典戰役,被1932年一次失敗的抄底一筆勾銷。
1932年7月,道瓊斯終于見底,三年大蕭條讓美股跌到原來的11%。在之后的40余天中,道瓊斯指數反彈逾9成。李佛摩爾認為機會來臨,于是在反彈頂部大規模做多。可惜這次反彈名不符實,持續性極差,自1932年9月到1933年2月,又跌去4成之多。
1934年,李佛摩爾破產,并欠下500萬美元的債務,從此一蹶不振,再也未能東山再起。
后人在復盤這位偉大交易者的生命歷程時,大多會提及一個詞:“德行”:
“從一個口袋里1000美元的豪賭小子,到身價1億美元的“巨熊”,李佛摩爾還是那個沒有信仰,以交易為生,對金錢癡迷的人。
而他同期的金融大佬,包括摩根,伯納德.伯魯克等,今天都成為了美國的大家族,也永遠留在了美國的商業歷史上。而李佛摩爾,除了那本經典的書,什么都沒有留下”(語出“點拾投資”,作者朱昂)
誠然,交易需要信仰,正如德行需要配位。做有風險之事,就要有對風險足夠的敬畏。加杠桿本來就是犯險,加百倍杠桿就更是不理智,視風險為兒戲的行為。
據說惠軼在辦公室的正面墻上寫過這樣一句話:
你要真心喜歡錢,錢的別名是自由。
只是不知道惠軼生前是否聽聞過法國思想家盧梭這句話:
人生而自由,卻無處不在枷鎖中。
——看來還是先人想得通透,二百多年前的一句話,放到今天依然入木三分,不服不行。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志杰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