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結構性行情中開展投資布局?新浪財經《基金直播間》,邀請基金經理在線路演解讀市場。
來源:分析師徐彪
推薦科技的心路歷程
——當我們談論風格時,本質上在討論什么?
具體報告內容和數據交流請聯系:劉晨明
摘要
核心觀點:
經過對過去一年推薦科技板塊的復盤,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與教訓,并對未來的中長期風格做出展望。我們的核心結論包括:
1、過去一年推薦科技的經驗與教訓:
(1)在“信用周期——估值”框架中,信用擴張的初期,往往貨幣擴張先行,是市場全面估值抬升的最優時間,對應科技股的估值彈性往往最大。反之,信用收縮的初期,市場整體殺估值,科技股也大概率下跌最多。
(2)在一季報分水嶺效應中,4月底一季報披露后,業績連續兩個季度加速的公司或者行業,在未來3-6個月左右表現最佳,超額收益明顯。
(3)當一類風格趨勢性走弱的過程中,其能否出現階段性占優,取決于幾個因素:①業績的短期波動和關鍵的業績披露節點;②流動性、利率和風險偏好;③風格演繹的剪刀差到達的程度。
(4)當一類風格的產業趨勢或者景氣度趨勢已經非常確定的時候,任何做波段和做交易的想法可能都是錯誤的。同時,估值的短期貴賤,也并不是核心因素。
(5)在挖掘底部板塊時,估值或股價位置低是必要條件,代表預期低且機構持倉少,但更重要的是未來景氣度趨勢的研判。在挑選到這些板塊的過程中,與市場的充分交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2、關于市場風格的展望:
(1)當我們從自上而下角度討論風格的時候,其本質是對不同板塊景氣度趨勢的判斷,背后則是對科技板塊和傳統經濟產業周期的理解。
(2)階段性風格波動的判斷:如果屆時逆周期政策全面發力,地產、基建刺激加碼,利率底部反彈,疊加Q1已經比較大的風格剪刀差裂口,的確不排除藍籌風格,出現一個階段的表現,就類似于16-18年,科技風格在趨勢性落后的過程中,出現的階段性占優。把握起來難度較大,買點、幅度、持續度都不好確定,同時,如果不參與,全年來看也不會造成太大損失。
(3)中長期風格趨勢的判斷:在內生動力不足且刺激政策無法長期化的背景下,傳統經濟產業周期大概率在Q2、Q3短暫反彈后,繼續回到中長期不斷“L型”下臺階的趨勢中。相反,四大全球科技產業周期的確定性趨勢,疊加“內部擴散化”的邏輯,會使得科技風格的景氣度趨勢更加確定。于是,一個簡單邏輯鏈條,被建立起來:科技產業周期的趨勢更確定,導致科技風格的景氣度趨勢更占優,決定了長期風格趨勢站在科技風格一邊。
因此,全年來看,后續由于科技股短期漲的多、或者風格階段性偏向藍籌,導致的調整,都可能是科技風格的重要機會。
近期關于科技板塊的重點報告(點擊題目即可查看報告):
1.《敬畏趨勢——論“少部分公司”牛市推動力的切換》
2.《2020年哪些領域的景氣有望顯著改善?——兼論一年維度決定股價的核心變量》
3.《科技輪番表現,后續應該關注的問題是?》
4.《歷史上哪些春季躁動的主線能夠貫穿全年?》
5.《疫情如何影響行業配置?——以“非典”為鑒,抓核心矛盾》
6.《年報預告中哪些行業景氣度在擴散?——兼論市場最新觀點》
7.《如果疫情平息,市場風格會否逆轉?》
8.《科技景氣度擴散化的起點——再融資新規的7個問題》
9.《爆款基金是否意味情緒頂點?科技股還有哪些增量資金?》
今年以來,創業板50大漲25.55%,同時上證50下跌3.1%;行業層面電子、計算機指數上漲30%左右,而鋼鐵、煤炭、銀行、地產指數則下跌超過5%。短短2個月,風格的分化程度令人震撼。
復盤過去一年天風策略推薦科技板塊的心路歷程,有一些不錯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也有一些教訓值得好好總結。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試圖回答一個問題——當我們談論風格的時候,實質上我們是在討論什么?
1.推薦科技的心路歷程——2019年以來的復盤、得與失的總結
1.1. 最悲觀的時候,也是機會最大的時候
——精準把握2019年1月底創業板商譽減值靴子落地后的布局窗口
2019年開年的第一篇報告《Q1關鍵節點:成長股的至暗時刻和拂曉晨曦》中,我們根據自己“嘔心瀝血”整理的過去10年超過1000次創業板外延并購案例構成的數據庫,提示大家2019年年報是商譽減值爆發的最高峰,大概率在1月31日年報預告截止日之前會有很多公司業績暴雷,而此后則是布局創業板的好機會,春季躁動的主力就是靴子落地后的科技板塊。
站在事后的角度來看,在整個1月份全球risk on模式開啟,主要國家股票指數紛紛大漲(包括滬深300和上證50)的情況下,創業板的確是幾乎唯一沒漲的市場。
1月底,我們召開電話會議,聯合天風TMT團隊,推薦了一攬子底部的科技股。但是,當1月最后一周,我們和大家匯報并建議布局科技股的時候,市場的反饋是非常消極的,情緒悲觀到了谷底,但恰恰最猛烈的創業板反彈,正是從2月1日拉開序幕,一路向上,最終指數漲幅超過30%。
【經驗小總結】:
這一次的成功推薦,并不是基于對創業板景氣度的判斷,并且回過頭來看,2020年創業板一季報事實上也并沒有什么顯著的改善(這也為我們等下要說的19Q2的下跌埋下了伏筆)。
當時我們之所以特別看好科技風格在春季躁動的階段性占優,主要是基于兩個方面的邏輯:
(1)市場對創業板情緒極度悲觀,機構普遍沒有持倉,同時,創業板業績爆雷靴子落地,迎來了悲觀預期修復的機會。
(2)當時對Q1的判斷是逆周期調節政策伴隨貨幣寬松大幅發力的窗口期,對應在我們“信用周期——估值”研究框架中,是市場整體估值抬升的階段,而同時每年春季躁動2月開始科技股的超額收益概率接近90%。結合第一點,科技股迎來全面估值修復的可能性最高。
雖然這是科技風格一波與業績和景氣度關聯性不大的超跌反彈和階段性占優,甚至諷刺的是wind業績爆雷指數也出現了大幅上漲,但對于2019全年來看,仍然是比較值得參與的科技風格的β性機會。
1.2. 一季報分水嶺效應,決定每年Q2占優的風格
——準確判斷了19Q2科技股的暫時休息和消費風格的重新占優
在19年3月底到4月初,情緒最亢奮的時候,市場對Q1即將經濟觸底的預期過于樂觀,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比較早的提示大家,一季度可能不是盈利的底部,逆周期擴張政策大概率是脈沖式的而不是趨勢性的,并且貿易戰可能還有反復。
隨后,很快在4月下旬到5月初,以上幾個邏輯紛紛兌現,市場也出現了顯著的下臺階。
在結構上,當時我們的判斷是:科技風格階段性休息,消費將在Q2占優。。最終19Q2創業板出現顯著調整,而以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品公司大幅跑贏。
【經驗小總結】:
19年經過春季躁動的全面反彈后,創業板相對滬深300率先走弱,科技風格相對消費風格開始全面落后:
一方面,貿易戰黑天鵝和信用重回收縮后,市場整體估值的下臺階,導致估值彈性大的科技跌幅更大。
另一方面,業績還是核心主導因素,尤其是所謂【一季報分水嶺效應】,即每年4月1季報和年報披露后,未來一個階段表現最好的往往是ROE(TTM)連續兩個季度抬升。
前面我們提到,創業板19年一季報并不盡如人意,縱觀整個A股中的一級行業,只有食品飲料在當時出現了連續兩個季度的ROE(TTM)抬升,于是二季度甚至到8月份,即便沒有外資的情況下,整個消費風格都相對更加占優。
?1.3. 景氣度趨勢明確之前,科技風格的階段性占優取決于什么?
——較早給出了19Q3科技股占優的判斷
2019年7月前后,我們在報告《Q3策略:科技階段性占優,擇機收集核心資產的籌碼》、《科創板開閘能否引領科技股的階段性占優?》中,開始建議大家逐步布局科技股。
一方面,我們判斷科創板開閘對于科技股的帶動作用會比較明顯,類比09年創業板開閘對中小板的影響,情緒提振的正面效果要大于資金分流的負面影響(但這一點當時分歧很大,市場很多觀點不看好科創板,也看衰其對創業板的影響)。
另一方面,經過二季度的調倉后,市場對于科技股尤其是電子的持倉水平已經非常低,疊加7月初開始的中報預告一些核心公司陸續超預期,比如圣邦股份、滬電股份、生益科技等。
最終,創業板從6月下旬開始逐步走出底部。
【經驗小總結】:
16年至今,由于創業板業績趨勢性落后于滬深300,因此,科技股風格也趨勢性跑輸價值藍籌。但是,在此背景下,科技股風格也發生過3次明顯的階段性占優,持續時間大約都在2個月左右。分別是17年的7-8月,18年的2-3月,19年的2-3月。
19年7月,我們在報告《復盤過去3年科技股階段占優的“四大相似點”》中,對景氣度趨勢明朗之前,科技風格階段性占優的特點做了一系列總結:
(1)相似點之一:業績的階段性占優
業績趨勢還是最核心的問題,過去3次科技股階段性占優的行情前后一段時間,創業板相對滬深300都發生過1個季度左右的業績趨勢占優。由于這幾次的階段性業績趨勢占優沒能持續,因此對應的科技股風格占優也只是階段性的。
(2)相似點之二:流動性、風險偏好改善、shibor利率下行
其次重要的是市場的流動性環境,這一點部分決定了市場的整體風險偏好,是必要不充分條件。當市場風險偏好較高時,投資者傾向于相信短期的業績趨勢相對占優是可以延續的。
因此,當我們以shibor3個月,來衡量市場流動性環境和整體風險偏好的時候,可以比較清楚的看到,在過去3次科技股階段性占優的行情前后,都伴隨了shibor3個月的回落。
(3)相似點之三:為了“避雷”,機會都發生在業績預告披露期之后
從17年開始,商譽爆雷開始引起廣泛的注意,于是在中報和年報預告的關鍵時間點,投資者都想規避業績爆雷對科技股整體帶來的股價壓力。
每年的1月31日和7月15日,分別是創業板公司強制披露年報和中報預告的截止日。而業績爆雷的公司,往往傾向于在截止日的最后幾天公布業績預告。
因此,過去3次創業板相對滬深300階段性占優的機會,都發生在業績預告披露之后,17年18日、18年2月初,19年2月初。
(4)相似點之四:前期價值藍籌風格的行情都有過渡演繹
17年7-8月科技股風格階段性占優之前,從16年8月開始,以滬深300為代表的藍籌指數大幅跑贏接近1年。
18年2-3月科技股風格階段性占優之前,從17年年底開始,到整個18年1月,以銀行、地產為代表的藍籌股連續大幅上漲一個月。
19年2-3月科技股風格階段性占優之前,從19年初開始,A股中的大盤藍籌,尤其是消費股,在全球權益資產大幅反彈和外資全面流入的情況下,連續反彈,同時創業板是幾乎全球表現最差的指數。
?1.4. 當景氣度趨勢明確以后,盡量不要做波段
——根據日歷效應我們判斷19Q4偏向低估值藍籌,但藍籌的表現很短暫
19年10月中旬,我們在報告《未來半年如何配置——日歷效應背后的基本面邏輯》中判斷,年報年初的階段(11、12、1月)往往是與經濟預期相關性比較高的低估值板塊相對更加占優,比如家電、水泥、銀行、工程機械、保險等。
而歷史上,這些板塊沒有在年末、年初占優的時間,都對應了極度悲觀的經濟預期,比如典型的08年和18年。
事后來看,雖然銀行、水泥、家電等板塊的確在9月下旬到11月明顯占優,但持續時間比較有限,而以電子為代表的科技風格,幾乎是持續性的占優。
【教訓小總結】:
去年10月底,我們的想法是三季報利好階段性兌現,1月下旬的年報預告可能還會有一些減值的影響(雖然商譽風險邊際下降),因此科技板塊經過一個季度大幅上漲后,可能需要調整一段時間,結合日歷效應,的確科技股從轉年2月開始占優的概率更高。
但事實上,我們忽略的問題是:創業板的三季報業績在過去一年中首次轉正,相對滬深300而言,已經開始出現走出底部的跡象,以電子龍頭為代表的科技股景氣度趨勢也已經開始比較明確。
因此,我們需要總結的教訓是,當科技風格的產業趨勢或者景氣度趨勢已經非常確定的時候,任何做波段和做交易的想法可能都是錯誤的。
在這一過程中,幸好一些優秀的頭部基金經理也提示了我們這樣的問題,我們也及時糾正,推薦的主線重新回到科技風格。
?1.5. 一年維度來看,景氣度趨勢的重要性遠超過估值
——19年12月開始,成功推薦幾個重要勝負手:【新能源車】、【PCB】、【光伏】、【面板】、【傳媒】、【竣工鏈條】。
19年底,在我們年度策略報告《敬畏趨勢——論“少部分公司”牛市推動力的切換》中,核心邏輯是2020年少部分公司牛市的推動力將從消費股轉向科技股。
而對于科技股核心推薦的方向,在11月的路演中,我們與三地客戶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交流,我們確定了除了電子以外的【新能源車】、【PCB】、【光伏】、【面板】、【傳媒】、【竣工鏈條】六個細分領域。
并在隨后的報告《如何理解央行的<求是>刊文和少部分公司牛市的暫時受挫》、《<政治局>透露的信息和影響市場整體格局的兩個因素》、《2020年哪些領域的景氣有望顯著改善?——兼論一年維度決定股價的核心變量》持續推薦這幾大主線。
最終,他們的確成為了2020年的重要勝負手,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
【經驗小總結】:
在挖掘底部板塊時,估值或股價位置低是必要條件,代表預期低且機構持倉少,但更重要的是未來景氣度趨勢的研判。在挑選到這些板塊的過程中,與市場的充分交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2.當我們談論風格的時候,實質上我們在討論什么?
于是,很多人不禁會思考一個長期問題:在一季度科技風格大幅上漲之后,隨著二季度逆周期調節政策的加碼和經濟數據的反彈,那么今年以來大幅落后的藍籌,會不會出現風格上的逆轉?
這就要引出一個我們今天要回答的核心問題:當我們談論風格的時候,實質上我們是在討論什么?
在前一部分的復盤中,我們提到,對于市場階段性風格的判斷,可能起到關鍵性作用的因素包括:
(1)業績的短期波動和關鍵的業績披露節點;
(2)流動性、利率和風險偏好;
(3)風格演繹的剪刀差到達的程度。
但實話來講,這些因素并沒有相對比較一致的判斷標準,并且由于是階段性的風格演繹,也就是交易性機會,即便能夠判斷正確方向,但買點、幅度、持續時間都不容易把握。
而相對更容易把握的,是市場的中長期風格趨勢,而中長期風格趨勢背后的實質問題,是中長期(2-3年)景氣度趨勢的相對強弱。
在上圖中,我們可以比較清楚地觀察到,灰色曲線代表創業板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比值,即風格;紅色曲線代表兩個指數的凈利潤累計同比增速的差值,即業績趨勢。
13-15年,創業板景氣度相對滬深300趨勢性占優,那么風格上就更加偏向科技。
16-18年,創業板景氣度相對滬深300趨勢線走弱,那么風格上就更加偏向藍籌。
而景氣度趨勢背后,對應的是產業趨勢或者產業周期的相對強弱。
13-15年,4G產業周期伴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傳統經濟的產能過剩,決定了景氣度趨勢上科技風格更加占優。
(其中并購政策、流動性、利率等,都是科技風格估值相對占優的助推器,核心因素還是景氣度相對趨勢)
16-18年,全面經濟刺激、地產基建出口先后發力,但同時科技產業周期進入4G尾聲和前一輪“大干快上加杠桿”后的消化期(商譽暴雷、股權質押爆倉),決定了景氣度趨勢上藍籌風格更加占優。
(其中外資持續流入、金融去杠桿、經濟去杠桿,都是藍籌風格估值相對占優的助推器,核心因素仍然是景氣度相對趨勢)
因此,自上而下角度對風格的討論,其本質是對不同板塊景氣度趨勢的判斷,背后則是對科技板塊和傳統經濟產業周期的理解。
同樣,對于自下而上選擇個股的時候,以年度單位來看,個股的超額收益排名,也幾乎只取決于景氣度的差別。
注:上圖中1、每個年份的漲幅分組,由左到右(顏色由深到淺),漲幅分別由高到低;2、各組的財務指標取中位數;3、漲幅統計的是當年的漲幅,財務指標來自當年年報,如20180101-20181231,對應的財務指標歸屬2018年年報。
向前看,階段性的風格判斷來說,比如Q2,我們可能會考慮前面提到的幾個因素,比如短期業績變化、流動性和利率、風格剪刀差的裂口。
但是這其中前兩個問題,與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政策的力度和持續度關系極大,相對比較難把握。
如果屆時逆周期政策全面發力,地產、基建刺激加碼,利率底部反彈,疊加Q1已經比較大的風格剪刀差裂口,的確不排除藍籌風格,出現一個階段的表現,就類似于16-18年,科技風格在趨勢性落后的過程中,出現的階段性占優。
但是,對于中長期風格趨勢的思考,我們可能還是要回到景氣度以及背后的中長期產業趨勢的相對強弱中來。
首先,對于傳統產業周期而言,在Q1遭遇疫情重創的情況下,隨著逆周期政策的發力,很可能逐漸從Q2開始反彈,甚至不排除連續1-2個季度的環比改善。但是,從更長的周期來看,傳統產業包括基建、地產、傳統制造業都面臨內生動能不足的問題,政策刺激的持續性,對這些產業的長周期景氣度來說,就至關重要。
而關于“政策刺激”,最近一兩年發生了很大變化:
(1)在中長期“杠桿不能上天”、“房住不炒”的政策決心下,逆周期調節政策的邏輯發生了比較大的改變,正如前文圖2中的“債務總額同比增速”(代表信用周期)所示,過去20年的政策以“大開大合”式的刺激為主,而去年以來,政策基調轉為“小心翼翼”式的托底,這就類似決策層所講的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
(2)自18大以來,其實中央政策基調在大部分時候都是淡化增長,更加注重結構性問題,比如供給側改革、三大攻堅戰等等。2020年實現經濟目標后,對經濟數字的下行容忍度可能更高,而核心關注的指標更可能是就業數據,比如大學生就業、退伍軍人就業、農民工就業這類敏感人群。
因此,總結來說,在內生動力不足且刺激政策無法長期化的背景下,傳統經濟產業周期大概率在Q2、Q3短暫反彈后,繼續回到中長期不斷“L型”下臺階的趨勢中。
其次,對于戰略新興產業而言,Q1也會遭遇疫情的打擊,尤其是一些高端制造業,比如消費電子等。但是科技產業周期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周期、全球5g周期、全球半導體周期、以及全球云計算周期帶動下,內生動力更足,類似于03年的傳統經濟部門,在WTO入市、地產、汽車等產業的帶動下,疫情緩和之后得以迅速修復。
另外一個推升科技板塊景氣度的邏輯是“內部擴散化”。
過去幾年,科技板塊的中小公司幾乎沒有任何機會,整個產業周期處于向下的階段,同時融資和并購政策收縮,導致業績崩塌。即使科技板塊中有表現好的公司,也基本是少數的一些龍頭白馬。
進入2020年,在全球科技產業周期整體共振向上的背景下,結合政策端的放松,大概率中小公司也能在此過程中,享受到產業和政策的紅利??萍及鍓K的行業內不僅僅是龍頭公司業績好,中小公司也可能出現明顯改善,景氣度大概率擴散化,我們認為這可能是2020年的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從創業板2019年的年報預告中,我們也能看到景氣度逐步擴散化的跡象:
首先,從創業板的增速區間分布來看:高增速比例在提升、低增速比例在降低,盈利結構在改善。創業板年報預告中,負增長的比例39%,低于三季報和中報的44%和43%,板塊整體盈利在改善;增速在100%以上的比例有16%,也高于三季報和中報的水平。
進一步,我們剔除18年凈利潤在0.5億以下的個股,再按照各個行業市值區間分布,計算各行業凈利潤增速提升的公司數量占比(19年年報相比19年三季報增速提升)。
(1)從全部A股來看,市值分位在20%以下的公司增速提升的比例有53.3%,增速改善比例高于其他市值分位區間的比例。說明了在剔除小基數(利潤在0.5億以下)的公司后,小市值公司盈利增速也有普遍性的改善。
(2)從各行業增速提升的公司數量占比來看,市值處于行業中下水平的公司(分位在0-20%或20-40%)增速提升的比例也普遍高于大市值公司。表現比較明顯的行業有:通信、建材、電氣設備、商貿、采掘、電子、輕工、農業等。說明行業內部的景氣度也在擴散。
因此,科技產業周期的確定性趨勢,疊加“內部擴散化”的邏輯,會使得科技風格的景氣度趨勢更加確定。
于是,一個簡單邏輯鏈條,被建立起來:科技產業周期的趨勢更確定、導致科技風格的景氣度趨勢更占優(如上圖11中我們的預測),決定了長期風格趨勢站在科技風格一邊。
3. 核心結論
經過對過去一年推薦科技板塊的復盤,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與教訓,并對未來的中長期風格做出展望。我們的核心結論包括:
1、過去一年推薦科技的經驗與教訓:
(1)在“信用周期——估值”框架中,信用擴張的初期,往往貨幣擴張先行,是市場全面估值抬升的最優時間,對應科技股的估值彈性往往最大。反之,信用收縮的初期,市場整體殺估值,科技股也大概率下跌最多。
(2)在一季報分水嶺效應中,4月底一季報披露后,業績連續兩個季度加速的公司或者行業,在未來3-6個月左右表現最佳,超額收益明顯。
(3)當一類風格趨勢性走弱的過程中,其能否出現階段性占優,取決于幾個因素:①業績的短期波動和關鍵的業績披露節點;②流動性、利率和風險偏好;③風格演繹的剪刀差到達的程度。
(4)當一類風格的產業趨勢或者景氣度趨勢已經非常確定的時候,任何做波段和做交易的想法可能都是錯誤的。同時,估值的短期貴賤,也并不是核心因素。
(5)在挖掘底部板塊時,估值或股價位置低是必要條件,代表預期低且機構持倉少,但更重要的是未來景氣度趨勢的研判。在挑選到這些板塊的過程中,與市場的充分交流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2、關于市場風格的展望:
(1)當我們從自上而下角度討論風格的時候,其本質是對不同板塊景氣度趨勢的判斷,背后則是對科技板塊和傳統經濟產業周期的理解。
(2)階段性風格波動的判斷:如果屆時逆周期政策全面發力,地產、基建刺激加碼,利率底部反彈,疊加Q1已經比較大的風格剪刀差裂口,的確不排除藍籌風格,出現一個階段的表現,就類似于16-18年,科技風格在趨勢性落后的過程中,出現的階段性占優。把握起來難度較大,買點、幅度、持續度都不好確定,同時,如果不參與,全年來看也不會造成太大損失。
(3)中長期風格趨勢的判斷:在內生動力不足且刺激政策無法長期化的背景下,傳統經濟產業周期大概率在Q2、Q3短暫反彈后,繼續回到中長期不斷“L型”下臺階的趨勢中。相反,四大全球科技產業周期的確定性趨勢,疊加“內部擴散化”的邏輯,會使得科技風格的景氣度趨勢更加確定。于是,一個簡單邏輯鏈條,被建立起來:科技產業周期的趨勢更確定,導致科技風格的景氣度趨勢更占優,決定了長期風格趨勢站在科技風格一邊。
因此,全年來看,后續由于科技股短期漲的多、或者風格階段性偏向藍籌,導致的調整,都可能是科技風格的重要機會。
風險提示:貿易戰爭端再起、科技產業發展趨勢不及預期、科技公司業績不及預期等。
注:文中報告節選自天風證券研究所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告,具體報告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告。
證券研究報告???《策略·專題:推薦科技的心路歷程——當我們談論風格時,本質上在討論什么?》
對外發布時間????2020年2月23日
報告發布機構????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
本報告分析師
劉晨明? ?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6090006
李如娟? ?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8030001
許向真? ?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8070006
趙? ?陽? ?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9090002
聯系人? ? 吳黎艷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