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策略會跨年專場:12月31日(周四)20:00-1月1日(周五)00:30跨年專場,冠軍基金經理農銀匯理趙詣,招商白酒基金經理侯昊,工銀瑞信單文,私募大咖王慶、陳宇、李金龍等,與你過一個不一樣的跨年!點擊查看
都2021年了,天能股份還要利用科創板給鉛酸電池業務輸血?
來源:全景財經
原創 全小景
扶持科技創新的科創板,竟“混進”了一家夕陽行業的龍頭?
2020年12月25日,作為鉛蓄電池行業大龍頭的天能股份,在科創板完成招股,將于12月30日開啟詢價路演。
據了解,公司主營業務是給電動二輪車、三輪車提供鉛蓄動力電池,2017年至2020年1-6月,該部分營收占比分別高達95.25%、97.99%、97.59%、96.28%,占據著絕對比重。
2020年我們想象中動力電池配套的電動車是這樣的:
圖/來源于網絡
但是天能股份提供服務的電動車是這樣的:
圖/來源天能股份官網
鉛酸電池的技術有多“傳統”呢?
這么說吧,最早的鉛酸電池問世是1859年,那一年圓明園還在……
鉛酸電池技術成熟于1970年,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無論在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在產品設計、產品種類、產品性能等方面都已發展十分成熟。
如今,由于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方面不足,鉛蓄電池作為動力電池僅能滿足電動二輪車、三輪車等輕量車的需求,基本無緣新能源汽車。而且隨著鋰電池技術成熟,鉛蓄電池已有的市場也將被逐步替代。
鉛蓄電池行業發展受限,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實。天能動力看似有所準備,早在2009年,就將鋰電池技術研發提上日程。但11年過去,今天其鋰電業務營收占比僅占到2%左右,且處于虧損狀態,突圍遙遙無期。
更令人費解的是,天能動力好像并沒有要努力追趕,就連此次合計募資近36億資金中,最大項目是10億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近13億元投入鉛蓄電池兩個項目,投入鋰電項目僅8億資金。
這樣一家企業登陸科創板,究竟是為了發力創新研發,還是通過給傳統業務輸血?真的能贏得投資者認可嗎?
時代不再 鉛蓄電池正在慢慢淘汰
屬性天花板過低,鉛蓄電池存在被替代的巨大風險。
與當下火熱的鋰電池相比,鉛蓄電池性能全面落后。在壽命方面,相對于鋰電池3年使用時間和500-1000次的循環次數而言,鉛電池僅有1.5年時長和200次左右循環次數。
同等規格容量的鋰離子電池的體積是鉛酸蓄電池體積的2/3,重量是鉛酸蓄電池的1/3,并且鋰電池還沒有記憶效應,可隨充隨用,無須先放完再充電。再加上鉛的污染性和理論安全值,也都較鋰電池相差甚遠。
不過由于開發十分成熟,當前的鉛電池憑借低成本和穩定性,仍在輕量電動車等領域還被廣泛使用,但這樣的局面或許維持不了多長時間。
數據顯示,鉛蓄電池的輕量車大本營正在被“襲擊”。
隨著鋰電池的技術進步,鋰電池在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配套市場中,占有率明顯提升。
根據高工鋰電預測,2019年國內市場中,新增的鋰電池電動自行車占總新增電動自行車數量的比例接近20%。
而根據測算,在存量替換市場中,鋰電池電動自行車占比還不到5%;電動三輪車、微型電動車、電動摩托車等領域鋰電池占比則更低。如果技術突破帶動鋰離子電池價格降低或安全性提升的話,鋰離子電池在輕型車中占比還將進一步加速,因此鉛蓄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存在較大的下滑風險。
這一因素,也出現在了天能股份招股書重大風險提示的第一項:
“鋰電池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方面較鉛蓄電池具有一定優勢,若未來出現如鋰離子電池價格全面降低或安全性大幅提升等重大技術突破,而鉛蓄電池未能在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指標上有重大突破,公司將面臨鉛蓄電池被鋰電池技術替代進而對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的風險”。
長期替代風險之下,天能股份很久之前就開啟的鋰電池突圍路,也并沒有走通。
10余年鋰電開發 仍是一事無成
此次科創分拆上市的天能股份,其實是港股天能動力的全資子公司,也是天能動力的核心業務集合。根據天能動力年報資料顯示,早在2009年年報營運回顧中,公司已經開始提及在進行鋰電池技術開發。
但是10余年過去了,公司鋰電業務基本毫無起色。
數據顯示,天能2017年的鋰離子電池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是最高的,也僅有4.4%。隨后更是轉為下跌,2018、2019年全年占比不到2%。
公司明確表示,當前鋰電池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
圖/來源天能股份招股書
公司目前似乎也有一絲“認命”的態度。
天能此次科創上市募資用途項目中,投資額度最大的是10億元補充流動資金,之后是鉛酸電池業務的技改項目的8.64億元,再然后才是鋰電業務投入8.53億元,排在第四的仍然是鉛蓄電池的啟停電池項目。
而且此次鋰電池項目,還要承擔合資風險。
經過10多年鋰電技術研發的天能,于2019 年 11 月還是與法國道達爾集團旗下的帥福得公司達成合作協議。不過,天能在招股書中提到“兩國外交政策發生重大變化”、“雙方經營理念無法融合”、“雙方合作產生糾紛”、“雙方合作項目經濟效益未達預期”等多項因素,都可能影響到募資唯一投入鋰電相關的“高能動力鋰電池電芯及 PACK 項目”。
遲遲未能在鋰電領域有所建樹的天能,隨著行業龍頭技術越來越成熟之后,成功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
而且,這些并不是天能的全部問題,公司后續還要面臨業績透支后的增長乏力。
透支業績 增長注定乏力
天能動力2019年業績增長提速背后,是電動自行車《新國標》疊加新冠的偶發因素在影響。
數據顯示,天能2017-2019年分別實現280.52億元、358.63億元、427.4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23億元、12.17億元、14.92億元,歸母凈利潤增速由2018年的9.4%大幅提升至22.45%。
公司表示2019年,受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實施影響,電動輕型車廠商整車空配電池比例下降,導致鉛蓄電池采購需求快速增長。公司當年對愛瑪集團及雅迪集團的產品銷量分別增長了 492 萬只及 544 萬只,增長比例達到 36%和 83%,增速較快,從而帶動公司新車配套市場銷量較 2018 年增長 27.77%。
2020年,公司預計歸母凈利潤為22.5億至25.5億元之間,同比增速進一步提升至51%至71%。
主要驅動因素有兩個,其一是2019年4月實施電動自行車新國標之后,2020年8月1日,福建、貴州、江西等地區的過渡期也結束了。
其二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人們更加傾向于選擇電動自行車等個性化交通工具出行。兩方面原因,公司導致電動自行車及配套的動力電池市場需求增加,帶動公司鉛蓄電池銷量同比增長約14%。
然而,短期因素只是透支需求,2021年形勢再難樂觀。
從統計數據來看,8月份之后電動自行車整體產銷表現開始轉弱,1-10月國內電動自行車產量累計為2548萬量,累計增速達到12.1%。
市場預測全年產量為2980萬輛左右,年增速將會降至10%。
而且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推動下,市場提前迎來了換新銷售高峰,部分透支了后期的銷售量,高增長持續性不強,9月份之后的銷售放緩,已經在部分佐證該邏輯。2020年電動自行車置換高峰過后,2021年產銷形勢很難樂觀。
再加上目前小電池使用比例和鋰電池替代潛力逐步增加,電動自行車對鉛的消費還會進一步回落,屆時天能股份業績增長驅動力將會缺失。
身處夕陽行業,技術創新突圍遲遲未能成功,還要面對業績增長乏力的天能股份,強行登陸科創板,究竟是對“電池技術”的諷刺,還是對“科技創新”的諷刺?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楊紅卜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