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十四五開局之年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傳遞新信號
作者: 馬晨晨
一年一度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于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
新華社消息顯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同時,會議討論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討論稿)》。
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將助推我國的生物育種產業快速發展。按照歷年慣例,年末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確定下一年的農業工作重點,并醞釀討論“一號文件”。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傳遞出哪些新信號?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重點監測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繼續精準施策。對脫貧地區產業幫扶還要繼續,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要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多渠道促進就業,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搞好社會管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習近平還強調,黨中央決定,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要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調整節奏、力度、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全國工商聯農業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孫文華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跟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精神一脈相承。后續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序推進,充分展示了黨中央重視“三農”工作的決心。
孫文華表示,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對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作出了強調,進行了部署,提出了城鄉一體化的五個目標,即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
根據以往文件,2018年9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發布,對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工作做出具體部署。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并提出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一般公共預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支持鄉村產業振興。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土地管理法》,取消了多年來集體建設用地不能直接進入市場流轉的二元體制,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掃除了制度性的障礙。
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優先支持鄉村振興的意見》,要求到“十四五”期末,地方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到50%以上。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的政策背景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何理解“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農業農村部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廖洪樂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當前我國面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做好“三農”工作有利于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廖洪樂表示,新發展格局要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從區域來看,農村市場具有巨大潛力,農民對家電、小轎車、農用設備等產品的消費水平都處于起步階段,做好“三農”工作是充分拉動內需的重要前提。其次,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強調解決好種子和耕地等問題,能有效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本次大會的兩個關鍵詞。十九屆五中全會也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桂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根據目標任務,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戰略的長期性要求我們,要分步驟、分階段地實現。在這個過程中,鄉村振興是發展路徑,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最終目標。
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指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建設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12月18日發布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提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點任務,“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被列為其中之一。
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鄧興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要藏糧于地,是要確保足夠量的有效優良耕地問題;也要藏技于地,解決種子優質和高技術含量的問題。我國已經從要“吃飽”轉型到要“吃好”的階段。這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兩手都不能放松。
“糧食是國家安全的壓艙石,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對中國這么一個人口大國以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來說,國家對種子與種質資源怎樣重視都不為過,這是保國計民生、保國家穩定的根本舉措。”鄧興旺說。
桂華表示,黑土地本身非常重要,這也包括我們的北大荒糧倉。這幾年,雖然糧食增產了,但是也因為農業種植技術的濫用對耕地資源造成了一定的破壞,例如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地的板結和沙化,下一步應著力解決土地面源污染問題,促進耕地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與此同時,“要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堅持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范圍。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要繼續抓好生豬生產恢復,促進產業穩定發展。要支持企業走出去。要堅持不懈制止餐飲浪費。”習近平強調。
12月28日,農業農村部前部長韓長賦在《人民日報》上撰文提出,要把提高我國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擺上突出位置,推動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文章提出,當前,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不高的問題突出起來。同時,我國農業還存在基礎還不穩固,抵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能力較差、市場化組織化程度不高、農產品結構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質量安全風險隱患等問題。
國家統計局12月發布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2020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5152萬畝,比2019年增加1056萬畝,增長0.6%;全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382公斤/畝,比2019年增加0.9公斤/畝,增長0.2%。
習近平強調,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必須加強頂層設計,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推進。
包括了: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要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尊重基層和群眾創造,推動改革不斷取得新突破。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要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戚琦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