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瑞幸少了“資”味,明爭轉入暗斗 來源:來咖智庫
瑞幸的“造假”鬧劇,開始從臺前轉入幕后。
隨著6月29日美股開市,瑞幸咖啡正式從納斯達克摘牌退市,股價定格在1.38美元,與當初17美元的發行價相比,跌幅近92%。在巔峰時總市值曾達到130億美元的瑞幸,如今總市值僅3.21億美元。
作為星巴克的挑戰者,來咖智庫特別梳理了一份瑞幸咖啡的大事記(如下圖所示),真可謂是成也“快”,敗也“快”。
如果回看瑞幸的招股書,其間竟罕見披露了49個風險點,包括日常運營需要大量的資金、無法成功管理其高速增長、獲客成本升高、補貼效果無法持續、高度依賴咖啡以及面臨行業競爭等,由于這些風險和不確定性,可能會引起股價大跌,損失全部或部分的投資。而如今的停牌退市,似乎一語成讖。
而按照美國證券法規定,瑞幸這一系列的造假行為,將面臨包括民事、刑事、行政在內的各項處罰。據了解,瑞幸咖啡面臨集體訴訟賠償約在30-40億美元之間,約合人民幣210-280億元。
一位接近瑞幸的人士跟來咖智庫透露,目前瑞幸賬面上還有100億,之前是虧了40億,目前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還在正常運營,每天的流水收入估計有1000萬,但這如果真要用來賠償,顯然是杯水車薪。
此時的瑞幸,還有更多的內部問題需要解決。從近期幾份公告看,瑞幸大股東與董事會的“火藥味”已經上來了,而控制權之爭卻異常復雜且周期很長,畢竟前有剛假釋的黃光裕,與陳曉的股權之爭,近有“萬寶之爭”這些案例在目。另外,瑞幸的資產怎么處理?未來會走向哪?國內咖啡市場格局又有什么新變化?這些都值得進一步關注。
01 “股董公告”之爭,誰的瑞幸
瑞幸此次退市后,當下第一個要解決,就是歸屬控制權的問題。
自從瑞幸咖啡4月2日自曝財務造假以來,這家公司的董事會就陷入了震蕩之中。4月23日,外籍獨董托馬斯·邁耶則宣布辭職。5月11日,在調查中被發現參與造假的COO劉健和CEO錢治亞被免職,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郭謹一成為代理首席執行官,同時補充進了新任的高級副總裁曹文寶和副總裁吳剛。6月16日,獨立董事濮天若又宣布辭職(編者注:瑞幸內部特別調查委員會由邵孝恒、濮天若、莊偉元三名獨立董事組成)。
隨后,大股東陸正耀與董事會之間的公告之爭開始上演。
6月19日,瑞幸發布公告稱,公司將于7月5日下午3點,在北京召開臨時股東大會討論8項決議,其中包括審議免除獨立董事邵孝恒、大鉦資本創始人黎輝、愉悅資本創始人劉二海以及董事長陸正耀本人的任命,同時增補曾英、楊杰兩名獨立董事。
但在6月26日,瑞幸連發兩則公告,稱將于7月2日舉行董事會會議,討論陸正耀是否辭去董事長,同時考慮到獨立董事邵孝恒擔任特別調查委員會主席,擔心內部調查或會受到干擾,建議股東投票反對解除邵孝恒的職務。公告中還首次披露出了罷免陸正耀的原因:特別調查委員會的這一決定,是基于調查中發現的其他證據和評估了陸正耀在內部調查中的配合程度之后作出的。公告中還顯示,截至6月26日,陸正耀實際控制的好得投資(Haode Investments )持有瑞幸37.2%的投票權。
在上述26日的公告中,還特別提到了罷免陸正耀的建議,已經得到多數董事的采納。而瑞幸的董事會目前有8席,除了陸正耀本人,還包括黎輝、劉二海,陸正耀老部下郭謹一,造假風波后從外部引進的董事吳剛和曹文寶,獨董及特別委員會成員邵孝恒和莊偉元。既然大多數成員同意罷免陸正耀并“保下”邵孝恒,那就意味著,至少有5人站在了陸正耀的對立面。
這三份公告真正的焦點在于,大股東陸正耀要拉著原有董事一起卸任,而董事會則堅持保留邵孝恒的獨董職位。
公開報道顯示,瑞幸造假報告被曝光后,黎輝、劉二海支持將結果公諸于眾,并支持邵孝恒詳查造假原委,這些均與陸正耀意見相左。有媒體報道稱,陸正耀的打算很明顯:將“不受控”的黎輝、劉二海和推動內部調查的邵孝恒踢出董事會,再通過提名新董事增強對董事會的控制。在他的愿景下,未來的瑞幸董事會仍處于其控制下。
而如果陸正耀一方的議案被通過,意味著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危機爆發時的董事會成員,除了莊偉元外其它將全部離開。對于僅剩一人的特別調查委員會來說,針對瑞幸的內部調查很可能就此終結,舉行聽證會也就更沒有意義了。
美股維權律師、北京郝俊波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郝俊波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瑞幸咖啡實質上是已經放棄了保留上市資格的努力,它之前的很多做法可能會考慮到為保留上市資格繼續努力,或者想通過內部調查來達到某種結果,但是現在退市已經不可避免,幕后老板真正的安排和意圖現在就比較清楚了。”
所以最終調查的出口可能還是要來自內部調查,這就給了調查結果可操作性,如果按照瑞幸公告中的說法有證據指向陸正耀涉嫌內部造假,那這場爭權就極有可能是為了掩蓋真相。
另外,根據英屬維京群島法院的文件,由瑞信牽頭的包括高盛在內多間銀行在英屬維京群島法院起訴Summer Fame Limited(由瑞幸咖啡前ceo錢治亞控制,錢治亞持有瑞幸咖啡15.43%的股份)及Haode Investments Inc(由董事長陸正耀控制,持有瑞幸咖啡23.94%的股份),并將于7月6日宣判。
有媒體報道,陸正耀等人持有的瑞幸咖啡股票將歸瑞信在內的投行所有,股票持有人發生變動之后,陸正耀等人的超級投票權也將消失,宣判后陸正耀將喪失對瑞幸的控制權,因此在7月6日宣判的前一天7月5日,陸正耀選擇召開臨時股東大會。
02 瑞幸未來如何,市場判斷不一
除了控制權歸屬以及內部調查是否繼續外,圍繞瑞幸的另一個大問題,就是瑞幸當下及未來會怎么走。
6月27日,瑞幸咖啡發布聲明強調,在國內消費市場方面,瑞幸咖啡全國4000多家門店將正常運營,近3萬名員工仍將一如既往的為用戶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來咖智庫在最新調研時也發現,目前瑞幸咖啡的門店正常運營,顧客可在門店和小程序上正常下單,優惠券等也可照常使用。在App上可以看到,門店內商品種類尚齊全,只有少部分售罄。
盡管如此,但瑞幸的一系列調整卻已經發生了。
首先就是人員結構調整,瑞幸官方向記者表示隨著公司業務戰略調整,個別部門涉及人員的轉崗和優化,一些員工離職屬于正常的人員流動,主要是在執行2019年績效考核的末尾淘汰機制;對于離職員工,瑞幸咖啡按照國家相關法律進行賠償。
其次則是開店策略調整,瑞幸咖啡計劃在北京地區關閉多達80家店面,占據瑞幸在該地區總門店的五分之一。瑞幸方面則回應稱,受疫情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公司確實在進行正常的門店優化,對個別效益不好或客戶覆蓋重合的門店進行“關停并轉”,同時持續新開門店,這也是公司門店戰略調整的方向。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國含有“瑞幸咖啡”名稱的企業,能夠找到4246家公司,但2020年至今僅新增186家含上述關鍵字的企業,較去年同期增速下降80.6%,同時有99家相關企業注銷或吊銷。
在停牌退市,融資渠道已經切斷的情況下,瑞幸還能維持多久?未來會怎么發展?對于這樣的問題,業內也給出了不同的判斷。
在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看來,瑞幸咖啡已經穩住了基本盤,也就是在一二線城市核心商圈、商務區和園區內的門店,關閉短期內預計虧損的門店。“瑞幸這時候要考慮哪些是有價值的資產,然后全力保住這些資產,其他都要戰略性的放棄掉。門店數量,市場占有率之類的都是說給投資人聽的故事,但是接下去沒有投資人了,這些故事說的再好也沒有意義了。”
“我對瑞幸咖啡的評價一如既往。”中國品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明確表示,“從瑞幸咖啡的用戶黏性以及公司旗下產品矩陣來看,我對瑞幸咖啡的經營模式是比較認同的。此外,4000多家門店能夠為公司帶來充足的現金流,未來一旦有新的戰略合作方加入,不排除其重新走入資本市場二次上市的可能,我對瑞幸咖啡有信心。”
根據瑞幸公布的2019年三季報,經計算目前瑞幸全部流動資產約為63億人民幣(約8.9億美元),如果后續作為賠償的話,那這遠遠不夠。但瑞幸目前還有幾千家線下門店持續運營,因此瑞幸此后是否會走入破產清算、或者被并購,投資者最終能拿到多少賠償金額,目前還仍需等待下一步審理。
外界觀點更多傾向于:退市后瑞幸將面臨聲譽貶值,融資渠道收窄,企業可能面臨一定資金壓力,易主的可能性會更大。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嫁入豪門,成為生態一部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獨立運營權,從而尋找雙方的協同效應,對瑞幸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好歸宿。
在新零售分析師肖海燕看來,瑞幸的部分資產和模式,最重要的是用戶數據和門店網絡,可能會吸引此前一些本土競爭對手。
路透社在此前報道中透露,百勝中國、喜茶和Tim Hortons,是瑞幸三個潛在買家。不過,百勝中國和喜茶均否認了收購,Tims至今對傳聞尚未回應。
03 少了瑞幸,新的咖啡格局正在顯現
在很多人看來,與瑞幸“造假者”并列的標簽,還有“星巴克的挑戰者”、“追星者”,尤其是作為一條鯰魚攪動了國內的咖啡市場。
從瑞幸的擴張數據看,僅花了兩年時間,瑞幸就在門店數量上超過了星巴克。截至2020年4月2日,創立30個月的瑞幸,營業門店數量已經達到5256家。同期,星巴克中國營業門店數則是約4300家。就開店速度來看,瑞幸已經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打敗星巴克”這個目標。
如果將瑞幸和一些常見以連鎖著稱的餐飲連鎖門店進行對比,發現:在城市布局上,瑞幸也一直緊跟星巴克的步伐。主攻一二線城市的同時,在三線及以下的城市也均鋪設了超過40%的門店。而在瑞幸的刺激下,星巴克也開啟了加速擴張的步伐,在2019財年,星巴克在中國開設了629家新店,這已經大大超過之前定的500家/年的計劃。顯然,瑞幸的出現,對星巴克還是構成一定的壓力。
2020年第二季度,星巴克在中國開設了59個新網點,并在4月內又新增了至少7個網點。預計整個2020財年星巴克將至少開設500家新店,其中有100家是原計劃推遲至2021財年才開的新店。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星巴克預計整個2020財年,美國和中國的同店銷售額將下降10%-20%,其中第三財季中國同店銷售額將下滑20%-25%,而到第四財季結束時,中國同店銷售額將持平。
在瑞幸歸于平靜,星巴克放緩步伐的同時,隨著如今咖啡消費習慣以及市場的成熟,新的競爭對手已經入場。日前,連咖啡與中石化易捷宣布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正式推出“易捷咖啡”進行獨立運營,預計將在近期正式落地,目前雙方已作出3年開設3000家門店的整體計劃。而在更早之前,今年5月,騰訊投資了加拿大咖啡連鎖品牌Tim Hortons(簡稱“Tims”)的數億元級別投資,布局咖啡線下市場;開酒店的OYO中國宣布進軍咖啡新零售,推出“芬然咖啡”;便利蜂、全家、蘇寧小店等便利店售賣現磨咖啡;雀巢、可口可樂、伊利、蒙牛紛紛推出了即飲咖啡產品。
這里也特別提下“小紅杯”的Tims,是2019年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的,至今已在中國開出近50家門店,其在價格定位、選址規劃上都與瑞幸相似,在獲得騰訊的數億元級別投資后,表示將加速市場拓展,計劃在全國開設1500多家門店,同時也會更傾向于數字化升級,包括采用微信小程序、會員體系以及手機點單等功能。
瑞幸過后,中國咖啡市場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正如咖啡行業的一位資深人士所說,2020年是風起云涌之年,將會加速中國咖啡行業的洗牌,咖啡巨頭星巴克發力中國市場,不少國際咖啡品牌正積極布局中國,預計也會出現新的品牌,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東吳證券此前在發布的研報中預計,全球咖啡市場規模超過12萬億元,而我國目前只有約700億元,與人口比例差距較大。同時,我國咖啡消費年均增速達15%,遠高于世界2%的增速。2025年,預計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將達到1萬億元的規模。
瑞幸沒了“資”味,但平價、便利和品質的咖啡滋味還在。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