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索賠額高達21億元,再度揮動法律大棒的吉利能嚇倒威馬嗎?
(觀察者網 文|潘昱辰 編輯|徐喆)
維持一年多的車市寒冬仍未退潮,今年汽車傳統銷售旺季“金九銀十”還未到來,一場傳統造車勢力同新造車勢力的較量便悄悄地拉開了序幕。
日前,部分媒體報道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關于威馬汽車以及旗下四家子公司侵害商業秘密一案的訴訟,索賠金額高達21億元。該案將于2019年9月16日前后開庭。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2018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列舉的一些代表性案件中,便已點出了這起2018年就已提交的訴訟。
臨近開庭,吉利方面并未大張旗鼓地宣揚這一案件。面對外界的疑問,吉利公關部門回應稱:一切以法律判決為準,不做額外評論。
威馬方面則表態稱,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硬創新”的科技實力派,威馬始終堅持正向研發、自主開發,在確保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同時注重對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
這是繼去年“黑公關”事件后,吉利再度向其他整車企業揮舞法律大棒。2018年11月,吉利起訴其直接競爭對手長城汽車,稱對方惡意傳播虛假和誤導性信息,損害自己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要求其停止侵權并賠禮道歉。而長城方面不甘示弱,甚至發表聲明直接斥責“某品牌擁有海量水軍是不爭的事實,專門抹黑所有民族自主品牌、粉飾自己、表里不一”。
一時間,雙方劍拔弩張。然而不到一個月,這起訴訟便以兩家的和解而告終。
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逾百年歷史的汽車行業迎來了“質變”。蔚來、威馬、小鵬等一系列“造車新勢力”不斷涌現。
不可否認的是,吉利汽車雖然被譽為中國頭號自主品牌,并曾實現收購國際豪華品牌沃爾沃這一壯舉,但市場的整體下行,仍讓吉利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和利潤雙雙下滑。更重要的是,在象征行業未來趨勢的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汽車方面,吉利并未取得與燃油汽車同等的地位。
在這一領域,吉利對內面臨同比亞迪、長城歐拉、北汽、上汽、廣汽等自主品牌的激烈競爭,對外又有即將實現國產的特斯拉虎視眈眈。同時,造車新勢力的逐漸成熟,也讓吉利在新的大環境下,不再具備燃油汽車時代的超然地位。
而吉利此次的訴訟對手威馬,正是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中的頭部企業之一。今年上半年,威馬汽車實現交付8536輛(上險量),位居所有新勢力第一。面對來自吉利的壓力,成立還不到五年的威馬卻表現得非常坦然:“我們對贏得這起訴訟非常有信心。”
同時,威馬方面透露,其一直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在設計、技術等領域的專利數量已達1076項。
對于吉利和威馬之間的訴訟,安徽中天恒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律師朱婭娟表示,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有關雙方的調查取證周期一般比較漫長,吉利首先要證明其對涉案商業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被告方有機會接觸到涉案的商業秘密且負有保密業務。其次就是進行相應的商業秘密技術比對,看是否成立;對于秘密點的比對,可能要委托專業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的數據顯示,僅2013-2017年間,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件中原告的敗訴率高達63.19%,部分勝訴的案件占27.54%,全部勝訴僅9.27%。朱婭娟律師指出,這是因為即使有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原告賠償訴求也不一定會得到法院支持。
資料顯示,浙江新和成訴福抗藥業、海欣藥業、俞科一案,是迄今為止判賠數額最高的侵害商業秘密案件,法院最終判決三被告連帶賠償原告3500萬元經濟損失及22萬元合理費用,遠遠低于吉利此次訴求的21億元天價索賠金額。
業內人士認為,此類知識產權案件,更多時候被作為打擊競爭對手的一種商業策略和營銷手段。另一方面,雙方往往也通過漫長的訴訟過程提升了各自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一如數年前“3Q大戰”引發全網的廣泛影響力。
目前,吉利和威馬都沒有透露有關訴訟的具體細節,這場傳統勢力和新勢力圍繞新能源汽車這片紅海的較量,將在9月中旬正式揭曉。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