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蕩行情就是上車機會?牛市共鳴仍在,A股迎來“后浪”主力軍,你還在等什么?點擊立即開戶,3分鐘極速響應,助你直通“牛市”!
相關閱讀:
A股能否扛震?如何應對牛市調整?來新浪理財大學,聽黃利明《每周A股投資內參》,提高投資勝率!
來源:新時代策略
原標題:多頭已戰略性勝利——策略周報
1
策略觀點:多頭已戰略性勝利
過去1年多空雙方圍繞3000點上下震蕩,恰恰形成了多頭對空頭的“圍點打援”。通過3000點附近的震蕩,大部分大級別的空頭邏輯已經被消滅。之前,3000點看似多空僵持不下,但是股市的賺錢效應持續回升,由此帶來的格局是多頭越打越多,空頭越打越少。一旦突破,將會是摧枯拉朽的,A股上周的上漲速度堪比2014年12月和2015年5月。我們認為,未來一個季度,宏觀層面沒有值得擔心的利空,居民資金進入股市的熱情還會持續,唯一的干擾力量將會是監管政策。理論上,政策這一次會比2014-2015年的牛市更早出手,更早恰恰意味著力度上將會是綿綿不斷,而不是一刀切。市場上漲的速度可能會改變,但趨勢不會變。
(1)這一次上漲的速度非常快。A股近期的上漲速度(5個交易日12%以上)異常快,上一次出現是2014年12月和2015年5月,2010-2013年和2016-2019年都沒有出現過這么快的上漲。2005-2008年出現的次數略多一些,可能是因為那時候A股板塊單一,周期股的權重大,波動較大,2014年12月和2015年5月都是增量資金大幅入場的時候出現的。
2014年的增量資金入場始于2014年7月,開始的上漲速度并不是很快,上漲了一個季度后,從11月底開始,在央行降準降息后,指數突然加速,2014年12月恰恰是2014年上漲速度最快的時候。2015年上半年指數的上漲也存在著不斷加速的特征,到2015年5月速度最快。
(2)上漲快的戰略原因:3000點附近大部分利空已經被消化充分。軍事上有個戰術叫“圍點打援”。圍住一個城鎮的敵人以之為誘餌吸引其他地方的敵人增援,其真正目的是打增援的敵人并達到殲滅援敵的戰役目的。我們認為過去1年多空雙方圍繞3000點上下震蕩,恰恰形成了多頭對空頭的圍點打援。在3000點附近,空頭有多次利空增援,之前去杠桿的后遺癥、不斷出現的中國和美國沖突、百年一遇的全球疫情,這些導致上市公司盈利中樞不斷下降。但這些增援的利空,只是壓制了周期股的估值,并沒有對市場造成致命傷害。由此形成的戰略格局是,點位上,3000點看似多空僵持不下,但是股市的賺錢效應卻持續回升,由此帶來的格局是多頭越打越多,空頭越打越少。
2019年5月-2020年6月,近1年的圍點打援中,大部分可以擔心的利空都已經充分地反應在周期股的估值中了,而消費和科技本身的產業格局較好,是比較難受到宏觀利空沖擊的。
圍點打援一旦取得勝利,將不只是3000的勝利,而是多頭對空頭的戰略級勝利,牛市的格局已經確立。我們認為,除非出現比疫情影響更大的突發利空,否則牛市的格局不會被改變。這一次快速上漲比2019年Q1和2020年2月更強,內在的戰略意義也更強。
(3)上漲快的戰術原因:新增資金很多,而且后續還會更多。最直觀的多頭力量是居民近期新增的資金,5-7月份一般是每年個人投資者開戶和購買基金的淡季。2020年6月的開戶數據已經是比正常的年份強很多了,上一次6月環比這么強還是2014年,考慮到7月份的上漲很快,后續開戶數據和基金發行數據大概率會比之前的數據有更大的攀升。居民資金最大的特點是快和猛,一旦居民資金流入股市,一個季度流入的規模可能就會超過外資1-2年累計總的流入量,我們認為2020年股市往上最大的力量將是居民資金。
(4)短期策略:戰略性勝利已經取得,牛市確立。展望未來一段時間,盈利和流動性在一個季度內都沒有太大的利空,6月社融信貸數據顯示,實體經濟依然非常活躍。股市的上漲將會吸引大量的居民資金進場,這一趨勢要想改變需要極大的外力。監管政策理論上這一次會比2014-2015年的牛市更早出手,期間可能會帶來一些波動,但我們認為,更早出手恰恰意味著力度上可能會是不斷增強,而不是一刀切式的政策。只會改變上漲的速度,不會改變上漲的趨勢。
行業配置建議:過去兩周,周期金融暴漲,風格變化很快,我們認為目前的風格變化依然是補漲,時間范圍在月度以內,更大級別的周期股領漲需要經濟層面看到1-2年的大邏輯。短期來看,我們認為重點依然應該關注消費和科技,金融股中重點關注券商。
2
上周市場變化
上周A股全面上漲,其中創業板50(13.96%)、創業板指(12.83%)和中小板指(10.40%)領漲。申萬一級行業中,國防軍工(18.73%)、商業貿易(16.43%)和計算機(13.40%)領漲。概念股中,在線旅游指數(25.44%)、打板指數(23.19%)、和領漲龍頭指數(20.77%)領漲。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逯文云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