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銀華基金杯”新浪銀行理財師大賽重磅來襲,報名即可領取666元超值好禮,還有機會獲得經濟學家、高校教授等明星評委專業指導,拿萬元獎金,上新浪頭條。【點擊看詳情】
【相關閱讀】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常會 落實降低實際利率水平措施
降準降息在路上!國常會重磅定調,及時普遍降準和定向降準,“六穩”表述也升級!市場聞到利好味道
來源:證券時報網
A股再迎重磅利好!隨著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逆周期調節政策要重新加碼提前應對,全面降準或將很快在本月落地。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精準施策加大力度做好“六穩”工作;確定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的措施,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
本次會議的重中之重,在于從兩大方面著手部署下一步穩增長舉措:
一是把做好“六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梳理強化逆周期調節的六大重點領域關鍵問題精準施策,具體包括穩就業、穩物價、落實減稅降費舉措、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等。
二是為穩基建投資,部署四大新舉措加快發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具體涵蓋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擴大專項債使用范圍、專項債額度向部分地區傾斜、明確專項債作為項目資本金的使用占比上限等。
“六穩”表述升級,圈定六大逆周期調節工具▲▲▲
近期官方的重要會議頻頻傳出決策層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擔憂和對穩增長的重視,“六穩”重新全面回歸宏觀政策調節主基調。
本次國常會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地區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主動作為,把做好“六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圍繞辦好自己的事,用好逆周期調節政策工具,在落實好已出臺政策基礎上,梳理重點領域關鍵問題精準施策。
對比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下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和部署的表述,本次國常會有“升級”的意味。
例如,政治局會議在研判經濟形勢時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風險挑戰,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本次國常會指出“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增強緊迫感”。
在對“六穩”的表述上也有不同,政治局會議只是提出“全面做好’六穩’工作”,但本次國常會則強調“把做好’六穩’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官方近日公布的8月制造業PMI指數較上月繼續回落,顯示經濟表現相對低迷,加之關稅加征、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外需乏力對國內經濟的拖累,我國下半年面臨的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在這種背景下,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以托底經濟的市場預期愈發強烈。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表示,近期我國PMI指標連續四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下,宏觀經濟景氣度堪憂。外需方面,我國進出口增速或將繼續下行。當前內憂外患之下,隨著增長、就業逼近目標底線,宏觀逆周期調節存在托底發力的可能。
而本次國常會對“六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用好逆周期調節政策工具的部署,就是對市場預期的回應。
究竟下一步有哪些重點的逆周期調節政策工具會“祭出”?國常會“圈定”了六大范圍,其中一些政策近期已落地:
1、要多措并舉穩就業,抓緊推進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和運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余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研究進一步增加高職、技校招生規模和技能培訓資金規模。
2、保持物價總體穩定,落實豬肉保供穩價措施,適時啟動對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
3、要切實落實簡政減稅降費措施,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4、要著眼補短板、惠民生、增后勁,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今年限額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要確保9月底前全部發行完畢,10月底前全部撥付到項目上,督促各地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5、堅持實施穩健貨幣政策并適時預調微調,加快落實降低實際利率水平的措施,及時運用普遍降準和定向降準等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資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6、要壓實責任,增強做好“六穩”工作的合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降準大概率在9月中下旬落地▲▲▲
在上述六大逆周期調節工具中,對于貨幣政策的表述引起市場高度關注。業內普遍分析認為,本月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將大概率落地,而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等降息舉措也存在空間。
民生銀行首席宏觀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表示,從“及時”這個詞的表述來看,9月實施降準的概率明顯上升。一方面,從國際和自身歷史情況看,我國存款準備金率的整體水平還是比較高的,降準還有空間和必要;另一方面,盡管用MLF等工具可以為銀行補充流動性,但整體上MLF的成本偏高且只有部分銀行才能獲得,所以需要普遍降準以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
“不過,為了防止資金大水漫灌,還是要把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特別是民企、小微等重點薄弱領域,這就需要與定向降準相結合。”溫彬稱,預計本月央行會實施普遍降準和定向降準相結合,如在全面降準50bp的基礎上,對普惠金融考核達標的銀行再進一步定向降準。
9月是否降息惹關注 17-19日成重要觀察期▲▲▲
根據以往經驗,國常會宣布降準不久之后這個政策就會變為現實,因此本月大概率會宣布降準,最快本月中下旬會落地。降準雖無懸念,但市場更關注的,還是央行是否會在9月降息。
綜合各方觀點看,盡管認為央行本月會下調MLF利率等呼聲更高,但也有觀點認為央行近期沒必要調降MLF利率,兩方爭論的焦點在于為加快落實降低實際利率水平,下調MLF利率究竟是否緊迫。
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稱,對銀行信貸而言,在不下調銀行負債端成本的情況下要求銀行降低LPR報價,意味著要求銀行主動壓低息差,LPR報價下行的空間較為有限。另外,在LPR新報價機制下,MLF與LPR的利差并非恒定不變,月度報價會根據資金成本、市場供求和風險溢價等因素定價。短期內市場供求變化不會大,壓降風險溢價也是緩慢的過程,LPR的變化短期內還要看資金成本的變化。因而,LPR下行的空間仍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開,這需要通過下調MLF利率助力LPR下行,從而達到降低貸款實際利率,刺激實體經濟發展,擴大國內需求的目的。
“在美聯儲9月降息概率加大、摩擦激化、通脹壓力回落后,9月成為央行跟隨美聯儲降息的合適時點。”明明稱。
不過,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從匯率、通脹、經濟增長三方面判斷,當前下調MLF利率的迫切性并不高。如果當前僅僅為了降低貸款利率而下調MLF利率,那么就偏離了運用市場化改革辦法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初衷。
另一方面,LPR報價利差尚具有較大的壓降潛力,因此并不建議立刻降低MLF利率。事實上,在大量銀行貸款暫未參考LPR的客觀背景下,LPR不宜下降過快,避免銀行在切換基準時賦予新貸款過高的初始上浮比例。在LPR報價利差尚未充分壓縮的背景下,當前MLF利率亦不宜下調,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運用市場化改革辦法推動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目的。
究竟9月是否會降息?觀察的窗口期將出現在9月17日-9月19日附近。9月17日將有2650億元MLF到期,屆時央行若續作MLF可觀察利率水平是否有變化。此外,考慮到9月19日美聯儲議息會議上降息概率較大,若美國再次降息,當天可觀察中國的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變動情況。
專項債發力穩基建 四大新舉措惹關注▲▲▲
在本次國常會“圈定”的六大逆周期調節工具中,專項債才是真正的重頭戲。貨幣政策的部署安排都是為了配合財政政策。正如8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金融委第七次會議所明確的,“把財政政策與貨幣金融政策更好地結合起來,金融部門繼續做好支持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相關工作”。
那么,專項債有哪些新的重點政策值得關注?國常會主要部署了以下四方面新內容:
一是根據地方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
嚴格意義上講,這并不是新舉措,只不過本次是官方明確了明年專項債可以提前下發額度。去年12月底,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授權國務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
因此,理論上今年可提前下達2020年的新增地方債限額最高規模為1.85萬億元,但今年四季度能否提前發行明年的地方債尚不確定。華泰證券固收團隊表示,提前下發的額度是否發行尚存不確定性,需要根據實際經濟運行情況、摩擦進展、外部環境變化等綜合考慮,相機抉擇,我們傾向于有必要提前發行專項債。而實際提前發行規模也需要要看各地地方政府的申請意愿和重大項目儲備情況。從去年底的提前下發額度來看,各地差異較大。
二是擴大專項債使用范圍,重點用于鐵路、軌道交通、城市停車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城鄉電網、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等能源項目,農林水利,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等生態環保項目,職業教育和托幼、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水電氣熱等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專項債資金不得用于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置換債務以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
三是將專項債可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明確為符合上述重點投向的重大基礎設施領域。以省為單位,專項債資金用于項目資本金的規模占該省份專項債規模的比例可為20%左右。
四是加強項目管理,防止出現“半拉子”工程。按照“資金跟項目走”的要求,專項債額度向手續完備、前期工作準備充分的項目傾斜,優先考慮發行使用好的地區和今冬明春具備施工條件的地區。各地和有關部門要加強項目儲備,項目必須有收益,要優選經濟社會效益比較明顯、群眾期盼、遲早要干的項目,同時也要防止一哄而上,確保項目建設取得實效。
國常會重點對專項債的部署,目的主要在于穩基建投資,這是穩增長的“利器”。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高瑞東表示,通過提前下達專項債額度,基建逐步回升,經濟企穩可期。去杠桿的大目標決定了長期的政策組合,即擴張的財政政策、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低利率環境。現在已經實現了前兩者,最后一項正在落實的路上,預期下一步有望下調MLF利率。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陳志杰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