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獨角獸”
中國證券報
在相關部門積極支持“四新”企業登陸A股的背景下,富士康IPO事項迅速推進,更多的“四新”企業傳出跟進的消息,A股“獨角獸”行情由此躥紅,一批“獨角獸”概念股票受到熱捧。資本市場積極支持“獨角獸”企業融資順應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這將為優秀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助力,也將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標的。不過,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偽“獨角獸”也可能渾水摸魚,投資者仍需擦亮眼睛。
價值發現是股票市場的功能之一。真正有潛力、有前景的優秀公司被投資者挖掘出來,自然是皆大歡喜的好事。不過,市場運行并非總是理性的,“獨角獸”概念火熱之際難免魚龍混雜。在此,有必要厘清“獨角獸”企業的概念。
作為舶來品,“獨角獸”企業這一概念最早在2013年由一家美國風險投資機構提出,指的是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且創立時間較短的公司。
首先,這個概念來自一級市場,而風險投資機構看問題的思路、對行業和企業的把握程度與二級市場投資者存在一定差異,后者對“獨角獸”企業的研判需付出更大心力。
其次,“獨角獸”企業是“稀有物種”。根據上述機構統計,2003-2013年獲得風險投資的逾6萬家美國軟件和互聯網行業的公司中,只有39家公司的估值達到10億美元。如果指望所有“四新”企業都是“獨角獸”,都是未來的BATJ,那么不是投資者眼光出了問題,就是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出了問題。偽“獨角獸”與真“獨角獸”一同站上風口,大風起時可以同領風騷,但風停之后,偽“獨角獸”難免跌落塵埃。
從二級市場的角度來看,目前市場上某些所謂的“獨角獸”概念股只是沾了“獨角獸”企業的光,只是真正“獨角獸”企業的上游或下游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有的概念股雖然參股“獨角獸”企業,但持股比例低,受益并不明顯。這些概念股缺乏基本面支撐,如果短期內股價漲幅過大,未來難免陷入調整。
對于近期“獨角獸”概念的火熱,監管層已有警覺:相關上市公司提示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風險;部分公司收到交易所監管函,需披露公司參股“獨角獸”企業的名稱、估值、參股比例等。
此外,有關部門應當盡快研究明確“獨角獸”企業的認定標準,以正視聽。券商等中介機構應勤勉盡責,理性引導投資者。對于投資者來說,在掘金“獨角獸”企業的同時,也要保留足夠的理智和清醒。(李若愚)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徐彩月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