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吉利汽車折戟科創板 李書福造電動車缺錢了
吉利汽車運作科創板上市一年,結局卻是“虎頭蛇尾”:2020年6月,吉利汽車提出科創板上市計劃,去年9月1日遞交招股書,不到一個月即閃電獲批后,吉利汽車赴科創板上市的進程卻遲遲沒有動靜。直到近9個月后,6月25日吉利汽車宣布撤回科創板IPO申請,“A+H”上市夢暫時落空。
吉利汽車原準備通過科創板上市融資200億元,著力發展新車型和前瞻技術,今年3月成立的智能純電動車品牌極氪汽車無疑是其后續重要落子之一。吉利汽車在取消科創板上市的同時,也宣布將為極氪汽車“探索不同的外部融資方案”。
吉利汽車科創板功敗垂成此前已有預兆。今年3月,彭博即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吉利汽車科創板上市受阻,因為科創板上市委員會質疑吉利汽車是否有足夠高的科技含量。今年4月上交所修訂發布針對科創板上市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后,吉利汽車赴科創板上市的條件已非常勉強。
就在一個月前,沃爾沃董事會宣布重新評估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IPO的可能性,而去年底李書福曾經說登陸科創板后將吉利與沃爾沃合并重組。
折戟科創板新標準
汽車是個極度燒錢的重資產行業,隨著智能化、電動化“軍備競賽”加劇,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在拼命囤錢,各種融資如火如荼。比如,蔚來、小鵬和理想在去年股價大漲之后紛紛選擇增發融資,甚至還在謀劃到香港IPO發行再融一輪。
吉利汽車在港股上市,長期受低估值困擾,最新市值僅有2500億港元,而利潤規模不如吉利汽車的長城汽車在A股上市,市值高達4000億元。因此,借科創板上市實現估值飛躍,是吉利汽車在謀劃“A+H”上市時的野心之一。
作為一家傳統汽車主機廠,吉利汽車赴科創板上市的招股說明書絞盡腦汁包裝科技屬性,比如披露僅專利技術就有9241件,其中包含發明專利2097件。招股書稱,吉利汽車“作為自主品牌乘用車龍頭,產品以節能及新能源汽車為主,形成了高效燃油動力和多元化新能源兩大并行節能減排路線,符合科創板節能環保行業定位”,但事實上,吉利新能源汽車去年僅銷售了6.8萬輛,占公司總銷售量的5.1%。
但這都不是撤回IPO申請的關鍵,一個關鍵的問題是上海科創板的標準提高了。
2021年4月,上交所修訂發布了《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將螞蟻金服這樣的金融科技企業以及房地產等行業拒之門外,同時也大幅提高了科創標準,在《指引》中上交所將第一條修改為支持和鼓勵科創板定位規定的相關行業領域中同時符合下列 4 項指標的企業申報科創板上市:
(1)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 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 6000 萬元以上;(2)研發人員占當年員工總數的比例不低于10%;(3)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 5 項以上;(4)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 20%,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
這個重大變化讓吉利汽車科創板上市的希望變得極為渺茫。
按照新修訂的標準逐項對照來看,吉利汽車的一些指標顯得非常難看。比如,2018-2020年吉利汽車研發成本分別為19億元、30億元、3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3%、4%,均低于5%的標準;2018-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066億元、974億元、921億元,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僅為2.7%。
除此之外,吉利汽車擁有的科技含量也受到質疑。自從軟件定義汽車以來,市場認為電動化、智能化的汽車正在成為下一個流量風口。對于主機廠來說,電池安全性、續航能力、芯片算力、全棧開發能力、操作系統等等都是汽車硬科技的直觀體現。吉利汽車招股書雖然披露了2000多件發明專利,但是列出的核心技術多數是動力總成、底盤等傳統造車技術,與汽車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相關的電子電氣架構披露寥寥。
因此,吉利汽車最終主動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并不太出乎市場預料。
“資金焦渴癥”
上市計劃有變,但吉利汽車的融資還要繼續。
今年,吉利汽車擬開支65億元用于新汽車平臺及車型的研發,以及現有工廠生產設施的擴建升級。另外,吉利汽車與吉利控股集團3月份共同投資20億元成立了極氪智能科技,也急需要融資備戰。
但吉利汽車手頭已經沒有投資未來的余錢了。截止2020年末吉利汽車賬面現金及等價物余額約190億元、應收帳款及票據約250億元,同時流動負債高達近420億元。這意味著,吉利汽車的資金僅夠維持運營,急需外部“輸血”。
2018年及之前數年的資金寬松時期,李書福的吉利系依靠連續并購擴大在汽車產業的布局,尤以成為奔馳母公司戴姆勒第一大股東,使吉利作為國產汽車品牌一時風光無二。
然而,并購對吉利汽車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并未明顯顯現。最近三年,受汽車市場大環境影響、電動車新銳的沖擊,吉利汽車業績持續下滑,去年受疫情沖擊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進一步弱化。2018-2020年,吉利汽車經營現金流凈額分別為139億元、125億元、16億元,而同期年度資本開支則分別為75億元、76億元、70億元。扣除資本開支之后,吉利汽車自由現金流持續下降,特別是2020年為-53億元。
與此同時,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儲備短板也開始暴露,不得不繼續加大對新技術、新品牌的投資,應對電動車新銳的挑戰。但是,此前連續并購已抬升了吉利系的財務杠桿率,使其后續融資受限。
過去兩年,吉利汽車僅在2019年發行5億美元的優先永續債、2020年以配售新股方式融資64億港幣,合計不到百億元,遠遜于蔚來、小鵬、理想等新銳車企同期融資。
吉利汽車想在去年借科創板東風回A股融資200億元,但市場發行環境迅速轉變、科創板審核標準提高,導致吉利汽車的融資計劃受挫,這也給吉利汽車后續的新品牌計劃蒙上了陰影。
早在2020年11月,標準普爾評級公司將吉利汽車及吉利控股集團的企業信貸評級下調至BBB-/負面,理由是吉利控股集團的資本開支相對較高、經濟存有潛在波動性以及子公司吉利汽車IPO時間存在不確定性。現在看來,標普的判斷還是很準。
但吉利汽車持續融資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今年三月,上市公司和吉利控股集團共同出資20億元成立極氪智能科技,由李書福出任極氪董事長、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安聰慧出任CEO,構建由極氪掌握核心算法的智能汽車芯片、軟件系統等生態智能科技產業鏈。極氪汽車被吉利寄予了厚望,但資金壓力也是顯而易見。
最后還有一點疑惑:當初吉利汽車靠“幾何汽車”玩不轉的高端新能源車市場,還是那幫人換個極氪就會成功嗎?
?END?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