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6-8月分紅購匯對人民幣造成貶值壓力,全球央行政策分化
作者:胡天姣
北京時間6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4578,較上一工作日上調166點。同期,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開盤為6.4610,下跌超50點,失守6.46關口;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直線走低近40點,為6.4558。
自美聯儲(Federal Reserve, Fed)意外轉鷹以來,受超額準備金與逆回購利率技術性微調影響,在岸人民幣下跌約1%,然而迄今為止,人民幣仍累計上漲1.1%,5月間也已升至201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雖對通脹與加息有所松口,美聯儲仍按兵不動,歐央行與英國央行也緊隨其后,堅持刺激不退縮。然而,面對通脹與資本外流,墨西哥、捷克等新興市場開啟了加息周期。政策分野之下,外加市場充足的美元流動性,及兌匯紅利季來臨,人民幣不可能不受到關注。
市場充斥美元流動性
自6月初始,離岸人民幣整體呈上升趨勢,于上周加速。6月15日,離岸人民幣升破6.40關口,于6月23日曾最高一度觸及6.4947。在岸人民幣在6月22日最高攀至6.4811,并于6月25日實現連續第三個交易日上漲,漲幅高達0.3%。北京時間6月28日,在岸人民幣收報6.4555。
在此前美元指數走弱下,及中美利差影響,海外投資者持續賣出美元,買入人民幣,加速購入中國國內股票與債券的速度。外匯局近期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末,中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為25266億美元,較2020年末增長1258億美元,增幅5%。外債增長主要由境外投資者增持境內人民幣債券等推動。此外,置于全球疫情宏觀大環境下,隨著中國國內工廠復工,中國貿易順差達1701億元,創下新高。
“今年5月,外匯市場出現追漲殺跌現象,人民幣匯率形成了單邊升值預期的苗頭。5月25日到28日,銀行間市場即期詢價成交量日均在470億美元以上,比去年12月的均值高出7.06%。1年期NDF隱含的人民幣匯率預期也出現了0.25%左右的升值預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義舉在研報中指出,“中國人民銀行上調了2個百分點的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凍結了約200億美元外匯流動性,增加了企業將美元兌換為人民幣的成本,減少市場上的美元流動性,遏制人民幣單邊升值的預期。”
即便如此,外匯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中國銀行業外匯存貸款達1.38萬億美元,其中存款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600多億美元,為200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5月末外匯儲備規模為32218億美元,較4月末上升236億美元,升至五年高點。
資金流入的增加,市場充斥大量美元流動性之下,人民幣走勢會否進一步承壓是個問題。
“根據經驗數據,結匯率保持在70%以上時,人民幣存在升值預期”, 李義舉對記者表示,“在每年的6-8月,分紅購匯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的貶值壓力。市場上美元流動性的變化主要取決于商業銀行的結售匯業務規模。人民銀行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會凍結一部分美元流動性,美元流動性數量降低,導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會迅速升值。“
數據顯示,5月結匯率與售匯率均與1-4月月均水平大體相當。其中衡量結匯意愿的結匯率,即客戶向銀行賣出外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收入之比為67%;衡量售匯意愿的售匯率,即客戶從銀行買匯與客戶涉外外匯支出之比為66%。
“中國人民銀行6月初通過上調外匯遠期存款準備金率發出的調整信號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美元兌人民幣一度突破6.49元”,Marc to Market策略師稱,“我們此前預計將人民幣將位于6.47- 6.495間。然而,中國人民銀行設定美元參考匯率的方式似乎表明,其對人民幣的回落感到滿意。”
“美元兌人民幣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周末之前的跌幅略低于0.25%,為本月最長的連跌時間及最大跌幅。若6.50是可能的新區間上端,那么下限還有待確定,但我們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將在6.42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美元的慢速隨機指標及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指標將會下降。”Marc to Market補充。
在分析師眼里,強勁資本流入或將促使中國進一步的資本放開。
“強勁的資本流入為中國實施資本賬戶改革和放松雙向資本流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窗口,”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大中華區宏觀策略師劉立南(Linan Liu)稱,“我預計,通過投資計劃流出的資本將進一步得到放松。”
香港渣打銀行中國宏觀策略主管Becky Liu認為,中國將抓住大量美元流動性的機會,使其跨境流動更加平衡。“未來兩到三年,政策制定者將繼續拓寬資金出境渠道。”
美聯儲松口,全球央行貨幣走勢分化
因就業市場樂觀的前景和通脹數據,美聯儲加快了預期政策收緊步伐,內部共識也已轉向更早的加息時間。18位官員繪制的點陣圖顯示,加息預計將在2023年開始,到2023年底預計至少會有兩次加息。而在今年3月,多數美聯儲官員預計目前的利率將維持到至少2024年。
與此同時,為支持短期融資市場的平穩運行,美聯儲宣布將調整兩種技術性利率,即超額準備金利率與逆回購利率,前者將由0.1%提升至0.15%,后者將調高至0.05%,用以回收市面上的流動性。此外,美聯儲預計其更為偏愛的通脹指數-人消費支出(PCE)通脹-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別為3.4%,2.1%與2.2%。與此前3月預測值相比,均有明顯上漲。
議息會議上的“鷹派”論調促使市場對美聯儲提前加息的預期升溫,疊加兩項利率的“技術性微調”,美元指數繼續走強,最高漲至92.40,但在上周中期跌至200日移動均線交點91.50,目前回落在92下端。
鮑威爾在上周國會作證中重申,雖通脹造成的影響與持續的時間大于美聯儲預期,但物價壓力可能證實為暫時現象,可能在經濟活動重啟熱潮過后恢復正常水平。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表示,經數個月的封城措施以遏制病毒的傳播,春季的供應鏈瓶頸和短缺等,經濟重啟的過程持續是坎坷的道路,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時,通脹率將回落至接近2%,達至美聯儲目標。
不過,即便對通脹暫時與否之爭仍在繼續,通脹數據大大緩減了美聯儲提前加息的市場預期,從而部分抑制美元指數繼續上漲。
5月一系列PCE指數業已于當地時間6月25日出爐,雖漲幅明顯,卻均落在市場預期內。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國內5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年率上升3.9%,升幅合預期;5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3.4%,創1992年4月以來的最大同比增,但也符合此前預期;5月份核心PCE物價指數月率上漲0.5%,市場此前預期值為0.6%。
在李義舉看來,美元指數主要取決于美國經濟的復蘇情況以及美國經濟與歐洲經濟復蘇情況的對比。隨著疫苗的接種,美國經濟將保持恢復態勢,雖然歐洲經濟也也在復蘇,整體來看,美元指數大概率將保持強勢。
受制于各國國情不同,6月以來的全球貨幣政策走勢已然分化。
當地時間6月24日,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一致投票決定將主要貸款利率維持在0.1%的歷史最低水平,大多數人投票決定將資產購買規模維持在目前的8950億英鎊水平。歐央行此前也選擇按兵不動,維持緊急債券購買計劃,其行長拉加德表示美國通脹對歐元區影響有限。
然而,應對通脹壓力與資本外流,已有新興市場國家央行行動,開啟加息周期。匈牙利央行于當地時間6月22日將基準利率上調30個基點至0.9%,捷克央行在隨后一天將該國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至0.5%,同時表示貨幣政策正進入逐步收緊政策的階段。當地時間6月24日,墨西哥央行加息25 個基點至4.25%,為2018 年底以來的首次加息。而巴西央行和俄羅斯央行早在6月16日及6月11日便分別加息75個基點至4.25%與50個基點至5.5%,二者均為今年來第三次加息。
在貨幣政策分化對是否對中國造成影響這一問題上,香港渣打銀行大中華區和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認為,即使在美聯儲縮減量化寬松的早期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可能仍會堅持自己的政策步伐,因為后者開始正常化,人民幣走軟可以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
“我們認為美聯儲的鷹派立場不會影響中國的政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Robin Xing等分析人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相反,考慮到最近的經濟增長受阻,7月份的政治局會議上可能會對收緊政策的立場進行微調。”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 CIB)亞洲研究主管Dariusz Kowalczyk同樣認為,“中國正在走自己的政策道路,中國的增長和通脹情況與美國截然不同。 美聯儲的政策轉變正給全球外匯市場的波動帶來上行壓力,中國人民銀行對此趨勢或將也為歡迎態度。”
“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轉向的預期越來越強,這會為新興市場國家帶來資本流出的壓力”,李義舉補充稱,“但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較好,中美利差保持穩定,國內的資本市場吸引力依舊較強。因此,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或將帶來短期的擾動,人民幣匯率或有貶值壓力,但不會帶來長期劇烈的影響。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依然將根據國內經濟發展的情況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