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300萬人澆盆冷水:這種閉著眼睛一天就賺44%的事情,難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一直以來,打新中簽都是一件讓投資者非常高興的事情,因為新股上市首日,基本都是44%的漲幅。
如果打中的新股運氣更好,投資者的收益就更加可觀了。以去年上市的藥明康德為例,首只A股“獨角獸”加上醫藥股的概念,讓公司上市后連續收獲了16個漲停板,一度達到129.91元,而公司發行價僅為每股21.6元!也就是說,截至開板前每中一簽藥明康德新股(1000股),即可獲利10.83萬元,而投資者的投入為2.16萬元,收益率超過了500%!。
藥明康德上市后股價表現(數據來源:Wind)
而投資者近1個月能夠打中一個新股,收益也非常可觀,開板前賣出,收益從2400元到54000元不等。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
這些新股能夠在上市后漲幅驚人,源于A股發行時的23倍市盈率監管指標,這些新股等于是被壓低了價格進行發行,再加上流通盤小,股價容易被資金拉出驚人的漲幅。
不過,隨著科創板新股定價規則的改變,“打中新股一定賺錢”的神話即將破滅。就在7月8日晚,又有9家科創板企業確定了發行價格,其中中微公司發行后市盈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70倍。
科創板即將上市的股票估值較A股已上市公司偏高,也被市場中不少人發現。7月9日,一些與科創板股票業務相近、財務數據接近的股票紛紛大漲,其中三超新材,聯合光電、輝煌科技、岱勒新材均漲停。
這一次,每經小編就要給參與科創板打新的近300萬投資者澆一盆冷水。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近300萬人參與科創板打新
近期投資者參與科創板打新的熱情極高,從前四只已經完成申購的股票情況來看,6月27日申購的第一股華興源創,參與網上申購的投資者為275.63萬戶;到了7月3日申購的第四股杭可科技,參與網上發行申購的戶數達到286.64萬戶。也就是說,在短短6天時間內,科創板打新投資者增加了超過10萬人。
23倍市盈率上限,是當前A股發行(除科創板外)的估值“天花板”,也是拉開一二級市場間價差的“鋼絲繩”。而從近期已確定發行價格的科創板公司估值看,除了已在港股上市的中國通號外,發行前的扣非市盈率均在23倍以上。
與A股市場以往的新股發行市盈率相比,科創板新股的發行市盈率顯然高出不少。同時,與行業平均市盈率相比,科創板新股的估值吸引力也并不明顯。
以中微公司為例,其發行價格對應的市盈率為:發行前153.68倍、發行后170.75倍,高居已公布發行價的科創板企業之首。
中國通號的港股市盈率為13倍,在科創板發行的市盈率為18倍。
當然,這些公司也不乏亮點:
如中微公司,自主研發的刻蝕設備打破國際領先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壟斷,被視為冉冉升起的國際半導體裝備“新星”。
中國通號是保障我國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的核心企業,全球范圍內最大的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提供商。
A股打新不再穩賺不賠
近年來,A股市場的打新中簽幾乎就是穩賺不賠,由此也被市場認為是“無風險”的。那科創板打新還能延續“新股不敗”神話嗎?
據中國證券報,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過去打新賺的錢,主要是因為新股發行市盈率不超過23倍,而偏低的發行市盈率往往會提升新股上市后的上漲空間。從定價看,科創板發行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如果大家都看好這家公司,那么高預期就會體現在它的發行價中。這樣,資金炒作的空間就小了。
上述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從資金端看,之前是過億的投資者參與新股投資,現在只限機構和合格個人投資者參加交易,非理性成分會小很多。
海通證券則表示,考慮到科創板企業上市后5日交易不設漲跌幅限制,預計其價格向價值回歸的速度和效率將快于當年的創業板。據海通證券統計,創業板首批上市公司上市首日的平均打新中簽收益在100%以上,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個股的走勢出現明顯分化,部分跌至負收益。
中信證券也認為,雖然在不平衡的供需關系下,預計科創板新股上市首日會被炒作沖高。但考慮到科創板新股上市后的“可賣出方”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因此科創板次新股持續被爆炒的可能性遠低于其他次新股。
業內人士:市場化才是科創板成功的關鍵
圖片來源:攝圖網(圖文無關)
有別于存量市場,“市場化方式”決定發行價格和規模,成為科創板的顯著特點之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市場對于科創板新股發行市盈率偏高的議論,以及對于“超募”的質疑。
為了更有效地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優化配置功能,科創板構建了市場化的詢價定價機制。在保證市場流動性的情況下,新股發行數量由發行人決定,發行價格則是機構投資者在網下報價時,基于自身對投資標的價值判斷作出的選擇。經過了高價剔除、發行價不高于長期資金報價均值的對比過程,最終的報價及募集資金總額均由市場決定。
還是以發行后市盈率達到170倍的中微公司為例,公司計劃募集資金10億元,最終卻募集了15.5億元。每經小編注意到,中微公司線下路演時非常火爆,引來了不少機構的關注。就目前發行報告來看,公司170倍的市盈率符合大部分機構的預期。
據第一財經,有一位華南地區的大型券商人士表示,中微公司只是個例,“老實說,大多數人并不能接受100倍以上的市盈率,但是如果企業處于一個爆發期的前夜,且未來有爆發性的增長空間,那這個估值才較為合理。相反,如果企業已經進入了穩定成長期,那這樣的企業,通常市盈率也就在40左右。”
據新華網,“在市場化定價機制下,‘超募’實際上是個偽命題。因為這種‘不一致’是投資者的需求,更是市場的選擇。”產融浙鑫財富首席經濟學家周榮華說,出現這種歐美、香港等成熟市場常見的現象,恰恰表明構建市場化發行承銷制度是科創板建設的現實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以信披為核心,而非以盈利為導向。充分披露募集資金的應用情況,才應該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事實上,法律法規對于募集資金的使用與管理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上市公司以閑置募集資金暫時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應當經上市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獨立董事、監事會、保薦機構發表明確同意意見;用于永久補充流動資金或者歸還銀行貸款的,每12個月內累計使用金額不得超過超募資金總額的30%,且應當承諾在補充流動資金后的12個月內不進行高風險投資以及為他人提供財務資助。
多位業內人士則表示,對于處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創板企業而言,采用簡單的固定市盈率估值法來衡量其募投金額并不科學。放開市盈率“天花板”限制,綜合各種估值方法進行市場化定價,才是科創板成功的關鍵所在。
而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市場化定價后,與現有IPO定價機制有本質區別,企業高估值發行的現象可能會增多。開板初期市場供求不平衡,加之新的交易機制需要適應,不排除出現短期炒作、漲跌幅較大的情形。在試點初期,科創板的制度創新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有一個逐步磨合的過程,這也可能引發一些市場風險。證監會在對制度設計時,已經盡最大可能予以評估完善,并做好相應預案。將堅持邊試點、邊總結、邊完善的原則,持續優化各項制度安排。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陳志杰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