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地基毛
在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中,要說哪家公司投資風格“極致”,廣發基金敢認第二,那恐怕沒有公司敢認第一。
筆者簡單統計了廣發基金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以及平衡混合型基金的行業配置數據,劉格菘、鄭澄然、林英睿、費逸、王瑞冬、吳興武和觀富欽等明星基金經理旗下產品多數第一重倉行業占比超過30%。
A股最大的特點是每年會有一個風口,在過去幾年上述基金經理都曾站上風口創造不俗業績。
而廣發基金也通過包裝這些基金經理實現管理規模迅速膨脹,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廣發基金過度包裝短期業績出眾的基金經理,不顧及市場環境、行業估值和投資者利益,這樣的吃相有些過于不夠體面!
尤其是今年市場惡化,行業配置過于集中的產品普遍表現不佳,最為刺眼的是廣發基金的“門面”劉格菘和鄭澄然多只產品排在倒數位置。
01預演
2017年是“公募牛”的預演,A股難得興起價值投資的熱潮,像東證資管、興全、易方達、富國和中歐都有不錯發展。
當然,這并非是投資者成熟了,而是上一輪熊市始于小盤股“市夢率”破碎,很多投資者還沒從“傷疤效應”中緩過勁來。
再加上監管對市場秩序的整頓,游資、牛散收斂不少,小盤股已經沒有太多炒作空間,因此白馬股受到了更多關注。
2018年比較特殊,貿易摩擦導致滬深300指數全年下跌25%,市場熱情降至冰點。
來源:iFind
廣發基金在這段日子過得比較掙扎,管理規模排在行業第11位,只能依靠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來維持管理規模上的體面。
混合型基金從2017年2季度末的592億元下滑至423億元,規模縮水30%左右。
股票型基金倒是有一些亮點,從178億元上漲至300億元左右,但這主要歸功于明星基金經理余昊。
余昊在2017年發揮出色,廣發基金順勢給他發行了廣發滬港深龍頭和廣發中小盤精選,分別募資80億元和20億元,都是當年的爆款。
來源:iFind
余昊投資美股和港股在國內屬于頂級水平,代表產品廣發滬港深機遇、廣發全球精選股票和廣發全球精選股票美元現匯均有不錯的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
但是,余昊在廣發滬港深龍頭和廣發中小盤精選上的表現有點令人失望。
廣發滬港深龍頭在余昊管理的3年期間累計收益率27.61%,在同類產品中排497/530。
來源:iFind
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低并不是唯一槽點,更值得吐槽的是廣發滬港深龍頭與其同期管理的廣發滬港深新機遇持股相似,但業績相差巨大。
最夸張的是2020年,廣發滬港深龍頭的收益率只有27.41%,而廣發滬港深新機遇的收益率是62.30%!
2021年5月余昊離職,廣發滬港深龍頭由張笑天接管,在隨后不到3年的時間里虧損幅度高達53.77%,其中2021年和2022年分別虧損16.12%和20.40%,今年以來虧損接近30%。
截至目前,廣發滬港深龍頭累計虧損41%,規模只剩下10億元。
余昊發行廣發中小盤精選有些令人意外,他專注的港股和美股市場都是白馬股的天下,廣發中小盤精選名字中的“中小盤”多少有些味不對。
廣發中小盤精選號稱“聚焦兩岸三地市場成長龍頭”,但不知道是不是由于2018年行情過于極端,產品在成立之初立足于防守,持倉主要集中在建材、化工、保險等傳統行業。
據2018年3季報顯示,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海螺水泥、華新水泥、中國建材、昆侖能源、萬華化學和友邦保險,這似乎與成長關系不大。
在隨后的幾個季度,廣發中小盤精選確實開始聚焦具有成長性的龍頭股,而且還選出了不少超級牛股,但可惜頻繁調倉沒能享受到后期收益。
來源:choice
最可惜的是2018年年末的持倉,廣發中小盤精選重倉持有的廣聯達、寧德時代、比亞迪股份、威高股份和科銳國際都是超級大牛股,無奈在隨后一個季度多數被拋售。
倘若余昊選擇躺平不動,說不準又一個神話誕生了。
2019年9月,余昊在管理1年又109天后卸任,任期收益為-3.52%,在同期同類產品中排名468/538。
從某種程度上看,余昊身上發生的故事就像是后面很多“事故”的預演,基金經理稍有成績廣發基金就包裝發行產品,最后落得一地雞毛。
02封神
2019年余昊走下了神壇,與他擦身而過的是一位歷史級炸裂的人物--劉格菘。
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因為有了劉格菘才有了廣發基金今天的行業地位。
來源:iFind
劉格菘在2017年和2018年表現比較平淡,自然也沒能引來市場的關注,管理規模約55億元左右,完全沒有成為后來“900億元大咖”的苗頭。
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廣發中小盤成長A的跌幅基本與滬深300指數持平,并沒有非常夸張。
來源:iFind
廣發中小盤成長A回撤較低的主要原因是,產品行業配置相當均衡且均持有質地優良的龍頭股。
據iFind數據顯示,按照申萬一級分類,2018年年末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雖然超過60%,但第一重倉行業占凈值比只有18.56%。
這種行業分散但重倉持有龍頭的投資方式,都讓人有點投資大師的錯覺。
這樣的投資,劉格菘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時間來到2019年,這是劉格菘封神的一年。
他創造了國內公募基金史上第一次由一位基金經理同時包攬年度榜單前三名的輝煌成就。
其中廣發雙擎升級混合以121.69%的年內總回報奪冠,廣發創新升級和廣發多元新興分別以110.37%和106.58%的收益率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另外廣發中小盤以93.19%的收益率排在第十位。
來源:iFind
劉格菘的業績之所以能如此夸張,主要是重倉布局醫藥和半導體,尤其是下半年有一半的倉位布局在火熱的半導體行業,這讓他連續兩個季度都排在同類產品前十!
說到半導體自然就不得不提那兩個男人,銀河創新成長的鄭巍山和諾安成長的蔡嵩松。
他們與劉格菘一同成名,讓投資者魂牽夢繞又痛不欲生,基民親切稱呼他們為“渣男”。
他們的成名也折射出投資者對于基金的懵懂。基金到底是什么?它跟股票有什么區別?選基金是看K線、看業績還是看策略?很多投資者可能到現在也沒有弄清楚。
來源:iFind
2020年,劉格菘借著芯片和醫藥“余溫”破掉冠軍魔咒,但相對業績已經并不算靠前,2021年劉格菘的產品雖然小幅盈利,但相對排名已經到了后50%。
這兩年屬于更為生猛的趙詣和崔宸龍,他倆憑借近乎全倉布局新能源,相繼拿下兩個自然年冠軍。
2020年,趙詣掌舵的農銀匯理工業4.0收益率高達166.56%。
2021年,崔宸龍掌舵的前海開源公用事業收益率高達119.42%。
給基毛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意氣風發的崔宸龍在專訪時這樣說到:“我對估值容忍度相對比較高,更在乎它的未來發展空間”。
推薦閱讀:
1、談談準冠軍農銀匯理趙詣,虧了3年一朝翻身,投資風格有點“渣”!
2、從專訪看今年“雙料冠軍”崔宸龍:進攻性十足,防御性不佳
3、扛住重倉股腰斬,業績從倒數到年度第一,他經歷了什么?獨家對話崔宸龍:空間比估值靠譜
來源:choice
時過境遷,崔宸龍的產品虧損慘重,職業生涯只有all in新能源上的驚鴻一瞥,不知道現在對估值有沒有更深刻的認識。
在連續兩年表現不佳之后,劉格菘決定效仿后輩做一個更加純粹的人,加大力度押寶新能源。
像劉格菘、崔宸龍和趙詣這種投資策略,高情商的說法是賽道風格,低情商的說法就是“賭徒”。
當然話說回來,在投資過程中,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不確定’,從某種程度上說任何投資都是在賭,但是賭和賭亦有區別。
從歷史數據來看,精選個股的基金經理,他們的產品往往長期業績相對優秀且穩定。
而賽道風格的基金經理,他們的產品偶爾具有爆發性,但業績不具備持續性,而且因為風險集中還會造成產品持有體驗不佳。
底層邏輯也很好理解,押注一個板塊發現錯誤和糾正錯誤的成本過高。
再加上百分比計算方式,最終造成你可以對很多次,但錯一次可能就會吞噬掉此前很多年的努力。
在中國公募20余年的歷史上,這樣的悲劇也上演了無數次。
有意思的是,這一觀點劉格菘本人也是認同的。在發行廣發嚴選三年持有的時候,劉格菘曾這樣表態:
我并不推崇“all in”某個賽道的做法,而是選擇4-5個符合框架標準的行業來構建組合。這樣,既能抓到當年景氣度較高的行業,同時在單一行業出現波動時,組合中的其他資產也能發力,實現組合層面的Alpha,業績更具有持續性。
但是更有意思的是,劉格菘并沒有知行合一,宣傳與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不小的差距。
據iFind數據顯示,他的不少產品在2021年年末配置光伏和汽車的倉位達到50%,2022年年末倉位接近60%,2023年年中則接近70%。
來源:iFind
但由于新能源行業估值過高,再加上市場環境和行業環境迅速惡化,劉格菘越虧越多,越陷越深,旗下的5只產品近2年多數虧損高達50%,排在同類產品的倒數位置。
但是更更有意思的是,劉格菘在非新能源行業重倉股中最為鐘愛國聯股份(維權),但是就在最近這家公司因過去三年的財務數據存在差錯,證監會立案調查了。
03 收割
說來也有意思,劉格菘的奪冠產品廣發雙擎升級混合成立于2018年11月,規模約2.48億元。
雖然2019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相對來說排名較為靠前,但依然無法阻止規模下滑,截至2019年6月末規模僅為0.49億元,徘徊在清盤邊緣。
但是到了三季度,廣發雙擎升級混合通過重倉配置當年火熱的半導體行業,持續排在同類產品前列并最終贏得市場關注。
到了2019年年末,廣發雙擎升級混合規模已經達到了68.73億元,2020年甚至一度接近200億元。
但是自然增長的規模并不能滿足廣發基金的胃口,在2019年末和2020年初,相繼為劉格菘發行了廣發科技創新混合和廣發科技先鋒混合,分別募資10億元和80億元,兩只產品規模隨后迅速膨脹至50億元+和230億元+。
最殘暴的是在2021年8月份,也就是上一輪牛市的末期,廣發基金又給劉格菘發行了一只規模達到150億元的三年期巨無霸產品,將投資者死死地鎖在里面。
來源:wind
在新舊產品規模不斷攀升的情況下,劉格菘的管理規模最高觸及900億元。
那么這些產品后來怎么樣了呢?答案是損失慘重!
來源:choice
據iF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廣發科技先鋒虧損26.57%,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A虧損54.17%!
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成立時規模是150億元,即便在投資者不斷補倉的情況下目前規模也僅剩下80億元,這代表硬生生的給投資者虧了約70億元!
來源:iFind
從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A的持有人結構來看,散戶這次當了冤大頭。
據2021年年報披露,約有18.13萬個人投資者購買了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A,持有份額合計142.29億份。
隨后個人投資者人數由18.13萬人增長至18.78萬人,合計持有份額由142.29億份增長至148.97億份。
而機構持有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A的份額只有可憐的0.49億份。
來源:iFind
從歷史數據來看,機構對劉格菘一直不算太過認可,其管理的產品中機構占比最高的為廣發創新升級混合,2019年奪冠那年機構持有約11.96億份,占比約38.17%,但隨后持續拋售。
來源:iFind
第二個冤大頭可能要算是廣發基金的內部員工。
據2021年年報披露,廣發基金內部員工持有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A的份額僅0.43億份。
絕對值雖然不高,但卻是廣發基金內部員工持有內部產品份額最多的一只權益產品。
來源:iFind
在隨后2年,廣發基金內部員工還在不斷申購廣發行業嚴選三年持有A,從成立時的0.38億份上升至0.71億份。
廣發基金內部員工與投資者共進退的決心是有了,但就是力度不夠。
來源:iFind
還有一個更有趣的數據,2021年至今廣發基金共自購了18次旗下產品,多數購買的是FOF和ETF。
盡管劉格菘是廣發基金的門面擔當,但真要到拿真金白銀捧場的時候,廣發基金自己也退縮了。
來源:choice
劉格菘發行的新產品中也有盈利產品,但諷刺的是盈利產品是劉格菘提前撒手的廣發科技創新混合,截至12月末盈利35%。
來源:iFind
據iFind數據顯示,2020年劉格菘單獨管理廣發科技創新混合只實現收益35.65%,這是他同期管理的所有產品中收益率最低的一只。
來源:iFind
2020年11月,吳遠怡開始協助劉格菘管理廣發科技創新混合,也是在此時產品重倉股與劉格菘其他產品開始分化。
2021年年中,吳遠怡開始獨立管理廣發科技創新混合,重倉股分化又進一步加劇,但廣發科技創新混合全年實現收益52%,劉格菘的產品收益率多數在5%左右。
2022年,廣發科技創新混合雖然小幅跑輸劉格菘的產品,但在今年虧損幅度不到10%,而劉格菘的產品虧損幅度在30%-40%區間。
截至目前,吳遠怡管理廣發科技創新混合已有3年時間,累計收益為3%,而同期劉格菘的產品虧損均在 50%左右!
來源:choice
另外說一嘴,這一地雞毛的局面并非劉格菘第一次碰到。
2015年,劉格菘在融通基金同樣是在高位發行產品,同樣是兩年不到的時間凈值腰斬。
時間已經過去6年,依然有產品沒能爬出劉格菘留下的坑,其中融通新區域新經濟虧損20%。
不過,2017年劉格菘能夠瀟灑離開,跳槽到了更大的平臺廣發基金。
而今日,以劉格菘的聲望,以廣發基金的行業地位,如果劉格菘不把坑填上,那至少在公募行業恐怕沒有太多閃轉騰挪的余地。
04 師徒
劉格菘作為廣發基金副總經理、成長投資部總經理,他的投資理念自然也會影響到年輕人,比如說與他有師徒情誼的鄭澄然。
來源:iFind
很尷尬,劉格菘和鄭澄然師徒倆今年都排在了行業倒數位置。
鄭澄然由于更加純粹,更加聚焦在光伏行業,所以虧損的更多,產品排在股基倒數第一的位置,這也算另一種形式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鄭澄然對自己的評價是,外界會誤認為年輕的基金經理比較樂觀,但其實自己是一個偏保守的理性投資者。
據iFind數據,鄭澄然的代表產品廣發鑫享第一大重倉行業集中度最高達到93%,前十大重倉股集中度最高接近90%,幾乎全部all in在光伏。
對于鄭澄然能有這樣的自我認知,筆者覺得有些匪夷所思,是不是我們所理解的保守和理性,跟他所理解的保守和理性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
如果這可以算保守,那還真想看看鄭澄然眼中激進的產品會有多么“放蕩不羈”。
相較于鄭澄然的自我認知,劉格菘的評價就比較客觀。
“鄭澄然的供需分析框架跟我的框架比較相似。我們賺取的超額收益主要來自產業收益,這是從供需入手把握產業趨勢,在產業趨勢背景下分享優秀公司的成長紅利,這也是基金賺取超額收益最大的Alpha。”
這些行業黑話翻譯過來就是:鄭澄然同學也是一位賽道風格的基金經理,或者說是“賭徒”。
有趣的是,廣發基金將在劉格菘身上的戲碼又在鄭澄然身上復制了一遍。
由于2021年光伏表現不俗,鄭澄然管理的廣發鑫享實現收益35.62%,在同類產品中排名前10%。
廣發基金在2022年連續為鄭澄然發行了3只產品,分別為廣發成長動力三年持有混合、廣發成長新動能和廣發新能源精選三只產品。
在出道僅3年多一點的時間,鄭澄然管理規模已經突破過400億元。
來源:choice
但是鄭澄然也為他的年輕和“保守”付出了代價,大批產品任期虧損超過40%!
來源:choice
今年廣發基金另一位虧損比較嚴重的基金經理是孫迪,他的廣發先進制造今年虧損34.77%,累計虧損32.40%,原因主要是他去年押寶了新能源,今年又押寶電子。
孫迪很有意思,管理3只產品押了3條賽道,除了廣發先進制造還有兩只主題產品,廣發資源優選主要配置了黃金、煤炭和能源,廣發品牌消費主要配置了白酒。
來源:iFind
筆者簡單統計了廣發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以及平衡混合型基金的行業配置數據,發現不少明星基金經理產品第一重倉行業占基金凈值比超過30%。
除了劉格菘、鄭澄然之外,林英睿、費逸、王瑞冬、吳興武和觀富欽等也都喜歡重倉布局某個賽道,而這批賽道型基金經理在今年表現基本與重倉行業表現較為一致。
來源:choice
最為可惜的林英睿,他較為偏愛的交通運輸和有色煤炭相繼發力,產品連續4年實現正收益,廣發基金業努力給他貼上“絕對收益”的標簽。
但是今年交通運輸表現不佳,林英睿多只產品虧損幅度超過20%,排在同類產品倒數位置。
05反噬
廣發基金在大肆營銷、批量發行產品之后賺的盆滿缽滿,但它也正在為自己的貪婪付出代價。
來源:iFind
據wind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廣發基金發行產品分別為32只、40只、66只、37只和42只,其中2020年和2021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火力全開,新發產品數量和募集規模均排在了行業前列!
廣發基金的管理規模由2018年的第11位躍居至目前的第2位,最為風光的時候管理規模超過1.2萬億元,權益產品規模接近5000億元,劉格菘一個人就管理著900億元。
來源:wind
2022年,廣發基金收取的管理費高達73.57億元,在全行業排在第二位,其中劉格菘在管的6只基金產品合計貢獻9.49億元的管理費!
來源:wind
廣發基金的公司凈利潤也水漲船高,2018年-2023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54億元、11.86億元、18.24億元、26.07、21.34億元和12.25億元。
坦白來說,基金公司靠管理費生存是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追求規模擴張無可厚非。
但是隨便拉出一位短期業績出眾的基金經理進行營銷,絲毫不顧及市場環境、行業估值和投資者利益,這樣的吃相有些過于不夠體面!
更何況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判斷市場是否在頂部,行業估值是否透支,這也并非難事!
目前,廣發基金的人氣已經大不如前。據數據顯示,2021年年末廣發基金混合型基金管理規模為3482億元,而截至今年3季度末管理規模已經縮水至2202億元。
其中,劉格菘的管理規模由900億元縮水至不足400億元,鄭澄然的管理規模由400億元縮水至200億元,最悲劇的是孫迪,在規模縮水和卸任產品的雙重影響下,管理規模由400億元縮水至10億元左右。
舊產品被持續贖回,廣發基金的新產品業遠不如以往那樣被人關注。新成立的產品數量增多,但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募資規模與去年相比均出現腰斬。
其中,發行了17只股票型基金,只募集資金64億元,平均每只3.76億元。發行了10只混合型基金,只募集資金54億元,平均每只5.4億元。
06 總結
據了解,劉格菘的品味非常特別,在某次與外界交流中推薦了一本蘇聯流亡美國的作家安·蘭德的暢銷小說《源泉》。
這部小說主要講一位年輕的建筑師洛克成長的故事,洛克因為不愿意對自己的建筑理念做出任何妥協,而過著一種世俗眼中離經叛道的生活,包括但不限于因為不能容忍自己的設計被改動,而炸毀了一座建筑。
投資是一門藝術不假,但基金經理與藝術家有本質區別。
藝術家追求的是純粹的藝術而不是被人理解,即便梵高、畢加索、達芬奇等這樣公認巨匠,他們的很多作品也是小眾的。
但基金經理不同,基金是金融服務業,公募基金產品是普惠型金融產品,所以基金經理實際上服務于許許多多、普普通通的投資者。
基金經理不僅要幫助投資者賺錢,而且還要讓他們舒舒服服的賺錢。
當然了,就行業現狀來說,目前大家面臨的問題更加初級,就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如何幫基金投資者賺錢。
他們似乎更熱衷于、也更擅長于賺投資者的錢,而不是幫投資者在資本市場賺錢。
責任編輯:常福強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