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宋薇萍 溫婷
“投資中國”自貿試驗區專場推介、外資企業圓桌會……隨著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正式啟幕,一系列投資、采購活動接踵而來,“投資中國”品牌不斷被擦亮,讓中國大市場成為全球創新活動的“強磁場”。
11月6日,意大利中小企業產業園將在第七屆進博會臨港展示區舉行揭牌儀式。該產業園將落地臨港,打造雙向合作典范,為臨港的制度創新和產業騰飛續寫新篇章。上海證券報記者獲悉,核心啟動區聚焦民用航空、汽車、高端裝備、輕工業等四個產業方向,打造集制造、研發、服務、展示、貿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載體。
作為首屆進博會的成果,臨港新片區成立五年間已從“一滴水”成長為“一片海”,成為進博會上耀眼的“臨港方陣”。今年,臨港展示區攜手68家外資企業再次參展,路安達展出明星產品Iris激光雷達、Greenlyzer(氫淶科技)展出全球首臺工業級超大AEM膜電解槽產品……今天的臨港,新質生產力涌動。
讓世界共享中國發展新機遇,進博會持續釋放開放紅利。越來越多全球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從展品變成商品,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不斷釋放,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長期向好的光明前景。
虹橋國際經濟論壇研究中心負責人曲維璽表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進博會等已成為中國開放的“亮眼名片”。進博會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為全球提供的一個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的國際合作平臺。七年來,進博會依托著國內大市場優勢,發揮了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的平臺功能,對加快構建國內新發展格局與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是暢通全球經貿。前六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超4200億美元,促進了“買全球、賣全球、惠全球”。
二是促進投資合作。僅第六屆進博會就有154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與,匯聚近30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
三是聚集創新資源。眾多代表未來產業的創新產品和技術在進博會上亮相,為參展企業提供學習和借鑒機會。
四是促進人文交流。進博會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廣成效持續提升,同時積極展示全球藝術精品。
在業內看來,六年來,進博會在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消費升級和產業轉型等多個領域的溢出效應逐步釋放和顯現。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論壇秘書處組織專家團隊發布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指數報告科學地記錄了這一變化。報告顯示,第一屆進博會溢出效應指數總得分為26.74分,第二屆進博會增長至32.75分,一直到第六屆進博會達到72.00分。這一成績深刻彰顯了中國市場蘊含的強大潛能與優勢,顯示進博會不僅有效激活了國內經濟的內生動力,更為全球經濟復蘇注入了強勁的信心與動力,是全球經濟回暖的重要催化劑。
安永大中華區業務主管合伙人畢舜杰表示:“進博會為全球企業提供了進入中國市場的絕佳機遇,其強大的磁力吸引著國內外先進技術、產品向內匯集,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復蘇和發展的強大引擎。今年以來,國內資本市場回暖,經濟活力復蘇。在企業景氣度顯著提升的背景下,進博會借助平臺優勢為產業生態發展搭建合作之橋,幫助跨國企業更好地在中國市場走深走實,助力中國企業培育外貿新動能,共同推動內外貿深度融合。”
目前,中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速形成。截至2023年10月,中國已與29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2個自由貿易協定。自貿伙伴覆蓋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歐洲和非洲。中國服務貿易規模位居世界前列,2023年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9331.2億美元。
制度型開放碩果累累。中國不斷拓寬開放領域,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2017年至2024年,全國版《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由最初的93項減少為現在的29項,縮減了2/3以上。其中,制造業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不斷向全國復制推廣。
接下來,中國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推動電信、教育、文化、醫療等領域有序擴大開放;瞄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以進博會為橋,中國將凝聚更多開放共識、形成更大開放合力,助力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責任編輯:江鈺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