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康喜 東莞報道
日前,廣東省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廣東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下稱《方案》),聚焦解決生物醫藥產業卡點、堵點、難點,圍繞創新機制、提升產品、集聚產業、營造環境等,并重點在具體產業方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鏈條配套上,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38項重點任務和舉措。
在廣東省內,廣州、深圳、珠海、中山四地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已走在前列。《方案》發布后,東莞、佛山等城市,該如何圍繞重點任務打造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
在此次政策發布會上, 東莞市副市長黎軍表示,目前東莞形成了以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為核心引擎,以智慧醫療與大健康服務為發展支撐的生物醫藥產業支持體系。2024年,東莞還準備了“空間+基金+政策”大禮包,全方位保障項目落地需求。
業內人士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東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關鍵難題還是人才、資金不足。未來,東莞明確要圍繞創新藥和高端仿制藥、體外診斷、醫學影像、核醫學等細分賽道發力,人才引進和資金支持是核心手段。
“夾在廣深兩地中間的東莞,無論是政策利好還是人才供給,都無法與兩地形成競爭態勢。此外,生物醫藥各領域都需要臨床試驗,東莞醫療資源的短缺以及產業配套的不足,也限制了該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些都是需要東莞首先解決的問題。”眾生藥業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譚珍友表示。
打造特色化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對比長三角區域,當前廣東在生物醫藥產業上仍然存在產業規模不大、龍頭企業偏少、研發實力有待提升、對創新藥研發支持不夠等問題。
此次《方案》提出,廣東要將2023年營業收入達到6638億元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力爭到2027年規模超萬億元。要實現這一目標,僅僅依靠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發力,顯然無法更快越過萬億級門檻。
作為“雙萬”城市,東莞在今年“一號文”中提出,要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壯大,力爭2027年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營收規模達到400億元,并組建總規模約21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基金,覆蓋生物醫藥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
曾憑借“流感神藥”奧司他韋半年大賣41億元的廣東東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東莞生物醫藥產業版圖上的重點企業。上半年,子公司東陽光長江藥業慢性病線實現顯著增長,有5款胰島素產品中標集中帶量采購,在研的SGLT-2抑制劑榮格列凈已提交新藥上市申請。但長期巨額的研發資金投入,依然是擺在企業面前最大的難題。
東陽光藥業相關負責人邢少龍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截至目前,從省到市發布的一系列政策,都為東陽光在資金方面提供了不少扶持。但相較于動輒幾億元的研發資金,當前東莞針對單個企業創新藥研發和注冊最高獎勵的3300萬元,對企業而言,依舊無法形成長期“資金陪伴”。
“現階段,大多數生物醫藥企業受到國家集采和行業競爭激烈的影響,利潤漸漸下滑,因此企業自主搞研發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譚珍友表示,在廣州,一個創新藥項目如果做到臨床三期,會直接支持項目總資金的40%,但東莞暫時沒有相關政策。如眾生藥業某新冠創新藥研發費用達6億元,臨床費用達3億多元,如果企業本身利潤不高,則難以支撐。
資金以外,產業配套也是難題。邢少龍提到,創新藥的研發,首先依賴于醫藥企業,同時還需藥物檢測、醫藥設備等諸多配套公司,以及可供臨床試驗的醫院等環節,涉及的鏈條非常多。
當前,東莞在全部鏈條上相對廣州或長三角相關城市還是弱很多。因此,東陽光目前會將諸多項目拿到全國各地尋找合作單位。“如果在廣州,就可以完成研發后直接在當地醫院做臨床試驗。”邢少龍表示。
采訪中,諸多東莞生物醫藥企業也均提到產業鏈配套難題,而這也是東莞在招引生物醫藥企業上存在的短板。除資金、政策獎勵支持外,生物醫藥企業其實更需要產業集聚帶來的配套效應。
廣東醫科大學創新研究院院長丁喜生就認為,東莞面臨著生物醫藥產業第三方服務資源分散的問題,應當整合相關資源。“比如,將大學擁有的高價值設備、專業人才及獨特設施轉化為公共服務平臺,為行業內的企業和研究機構提供共享服務,從而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促進生物醫藥產業的整體發展。”丁喜生說。
要實現產業集聚化發展,除加大力度引進龍頭企業、高端研發機構和重大產業項目的同時,產業園區也是核心載體。
此次《方案》提到,廣東將促進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科學城生物產業基地、東莞松山湖生物基地等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做大做強做優做精,形成10個以上特色鮮明、規模效益顯著、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在業內人士看來,東莞要實現2027年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營收規模達到400億元目標,推動松山湖生物基地持續擴容,圍繞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等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同時加大政策、資金和創新藥械全鏈條支持,推動創新藥械在東莞快速產業化,是東莞生物醫藥突圍的重點路徑。
深耕細分賽道形成差異化競爭
生物醫藥是一個高度專業化和多元化的領域,在任何細分領域的重大突圍,都將成就一個區域的生物經濟。此次《方案》中,廣東提出,下一步將加快布局新領域新賽道,在基因技術、細胞治療、AI+生物制藥、合成生物學、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領域率先突破,形成一批在細分領域具有競爭優勢的重點企業。
事實上,東莞在生物醫藥細分領域的探索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如依托華為、OPPO、vivo為龍頭的先進制造產業鏈優勢,東莞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發展初成體系,圍繞醫學影像、智能穿戴、體外診斷、介植入耗材等細分領域,初步形成了產業鏈條,成功入選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第二批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地區,國內自主研發的首臺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臨床裝置、全省首座硼中子俘獲治療中心落成使用。
此外,依托松山湖科學城,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了從源頭創新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在醫藥制造領域、高端醫療器械領域、智慧醫療與大健康等領域都集聚了不少國內優質企業。
而為推進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規模持續發展壯大,東莞也表示,將圍繞創新藥和高端仿制藥、體外診斷、醫學影像、高端植介入器械等重點產業,大力發展核醫學、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等新興賽道。
如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博邁醫療近年來年復合增長率超50%,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血管介入球囊導管本土生產企業,所生產的球囊導管系列產品在多個國家的市場占有率都位居前三,已在全球取得了超過數百張三類產品注冊證。
生物醫藥作為新興產業,正逐步向創新驅動轉型,新藥研發、出海授權、醫療設備創新等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對于廣東而言,其能夠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于人才。與此同時,在任何一個細分賽道中,對科研領軍型人才、技術人才、服務人才等的需求都十分巨大。
譚珍友表示,目前東莞很多生物醫藥企業都是將產品落在東莞,但人才隊伍在廣深兩地,這對東莞而言,并不能助其生物醫藥產業形成核心競爭力。
這并不代表東莞全無優勢。如在腫瘤治療領域被譽為“第五療法”的BNCT上,基于東莞獨特的優勢,已經集聚了一眾生物醫學工程博士。
8月22日,中國散裂中子源在醫療領域產生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BNCT迎來新進展,粵港澳大灣區東莞市硼中子俘獲治療(BNCT)研究中心正式動工,未來將成為國際前沿抗癌技術的重要基地,成為東莞市乃至我國的BNCT技術研究提供集中化科研落腳點。落成后,將吸引一大批腫瘤治療領域的高端人才集聚。
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東莞生物醫藥產業要向細分領域突圍,首先要提升人才吸引力,尤其是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東莞可利用《方案》政策利好,加速匯聚一批國內外高水平科研、生產、營銷、服務型人才,建設完善生物醫藥專家智庫。并充分依托重大科學裝置和創新平臺,引進頂尖人才來東莞工作,這樣才能為東莞生物醫藥產業的長期發展奠定核心基礎。”譚珍友說。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