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2日電 國新辦12日上午舉行發布會,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會上表示,財政部將持續采取務實管用的措施,研究制定“三保”清單,積極構建長效機制,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會上,有記者問,當前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這“三保”壓力增大,各方面對此也非常關注。請問今年以來財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地方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對此,藍佛安表示,做好基層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工作,是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財政的基本職能。2024年,財政部不斷健全覆蓋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動態監測、應急處置的“三保”管理體系,推動基層“三保”平穩運行。主要有以下四個措施:
一是加強基層“三保”財力保障。2024年中央財政安排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超過10萬億元,并督促地方將財力下沉基層,優先足額安排“三保”經費預算。這里所說的基層,主要是縣一級。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按照“縣級為主、市級幫扶(兜底)、省級兜底、中央激勵”的原則,層層壓實責任,做細“三保”風險應急處置預案。
三是增強庫款保障能力。加強對困難縣區的庫款調度,保障“三保”資金支付需要。
四是加強地方財政運行監測。財政部現在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全國所有的預算單位和基層財政運行都能監測到,庫款是多少,“三保”進度怎么樣,都清清楚楚。按月向各地推送“三保”風險提示,并督促地方及時做好應對處置。
總的看,當前基層“三保”呈現總體平穩、局部偏緊的態勢。根據全國基層財力總量測算,“三保”底線是有保障的。以2023年為例,基層“三保”支出約占可用財力的五成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剛性支出,占可用財力的八成左右。局部地區“三保”壓力增大,主要是受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土地出讓收入下滑以及地方政府債務負擔等影響。
藍佛安指出,下一步,財政部將持續采取務實管用的措施,研究制定“三保”清單,積極構建長效機制,筑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具體有以下五條措施:
一是壓實各方責任。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是本地區“三保”的第一責任主體,要定期研究完善保障措施。各職能部門對本領域“三保”政策落實負主要責任,并與財政部門建立橫向協同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增強地方財力。結合年度預算安排,持續加大中央對地方財力性轉移支付力度。今年利用債務結存限額,向地方下達了4000億元的債務限額,用于補充綜合財力,這對“三保”的保障是有積極意義的。清理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優化轉移支付結構,提高財力性轉移支付比重;同時,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增加地方自主財力。
三是強化庫款調度。持續跟蹤地方收支運行和庫款保障情況,對庫款緊張的地方,中央財政通過提前調度資金等方式予以適當支持。督促省級財政部門加強庫款監測,增強基層庫款保障能力,優先滿足“三保”支出需要。
四是緩解債務壓力。更大力度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較大規模債務限額履行法律程序后會向社會詳細說明,并繼續在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用于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
五是加強動態監測。推動建立覆蓋“三保”全過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監測體系,動態捕捉潛在風險,及時進行預警和提示,做到問題早發現、早處置。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