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最新全國100強城市排行:上海位居榜首 廣州反超重慶重回GDP第四

揭榜!最新全國100強城市排行:上海位居榜首 廣州反超重慶重回GDP第四
2024年07月08日 11:38 市場資訊

  來源:國民經略

  原標題:揭榜!最新全國100強城市排行

  作者:凱風

  城市競爭,不進則退。

  01

  我國共有330多個地級市、2800多個縣區,百強市堪稱其中的佼佼者。

  隨著各地統計公報陸續對外發布,最新全國GDP百強城市終于揭曉。

  作為大國,我國地域廣闊,資源稟賦不一,區域經濟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存在,既有富可敵省的經濟大市,也有人口不足50萬的普通地市。

  作為第一梯隊的十強城市,總體格局保持不變,南京仍為守門員。

  “十強城市”往往都是省域經濟的佼佼者,代表著各自區域的天花板,要么是直轄市,要么是省會城市或計劃單列市。

  與前一年相比,廣州反超重慶,重回GDP第四城之位;而杭州反超武漢,兩城形成你追我趕之勢。

  南京自從2020年趕超天津,一直都穩居全國第10位,但近年來不僅天津再次發起挑戰,就連寧波、青島也形成追趕之勢。

  作為第二梯隊的萬億城市,從24席擴容到26席,山東煙臺、江蘇常州成功晉級。

  26座萬億城市,仍舊集中于經濟大省,南北差距、東西差距仍舊存在。

  從南北分布來看,南方共有19城入圍,北方僅有7城,分別是北京、天津、青島、鄭州、濟南、西安、煙臺,而山東一省就占了近半壁江山。

  從東西分布來看,東部沿海省份占了3/4左右,中部共有武漢、長沙、鄭州、合肥4地入圍,而西部只有重慶、成都、西安三城,中三角、西三角特征鮮明。

  第三梯隊,50強俱樂部,守門員從山西太原變成福建漳州,再次上演普通地級市反超省會的名場面。

  如果說省會憑借集聚一省的經濟產業及教科文衛資源而得以躋身前列,那么在城市能級上稍遜一籌的普通地級市,更多只能靠自產業突圍。

  50強城市中,接近一半都是普通地級市,這些地市都有一技之長,或者家里有礦,或者不乏主導產業,或者享受到大都市圈的溢出效應。

  第四梯隊,100強城市的守門員,則從福建龍巖變成安徽阜陽,部分城市由于擠水分而被動跌出百強梯隊。

  這是城市競爭最為激烈的區間。在3000億到5000億元之間,“擠”進了50多座城市,彼此之間的差距多則數十億元,少則只有幾億元。

  即使百強之外的城市,與守門員之間的距離也相差不大。這意味著,百強城市的洗牌仍在持續,沒有誰會永久穩固。

  02

  全國百強市,都分布在哪些省份?

  與傳統印象一樣,百強市主要分布在東部地區,中部其次,西部和東北最少。

  從省份分布來看,江蘇、山東、廣東、浙江各有13市、12市、10市、8市躋身百強。

  再加上福建以及京滬,東部7個經濟大省占了半壁江山,更占了萬億俱樂部的2/3以上的席位。

  所以,國家層面反復強調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要完成財政上繳任務,不是沒有道理。

  其中,江蘇是唯一所有地市都躋身TOP100之列的省份,也是唯一一個所有地市GDP都突破4000億元的省份,體現了市域經濟的相對均衡。

  江蘇“十三太保”中,GDP總量最低的連云港,超過了新疆、內蒙古、甘肅等地的省會,放在大多數中西部省份,都能躍居第二或第三位。

  中部地區,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均有5市入圍,而安徽有4市躋身其中,山西只有省會太原一地入選。

  這其中令人意外的是江西。一個有著“環萬億GDP城市”戲稱的阿卡林省,百強市數量竟然超過網紅大省安徽,與其區域經濟相對均衡、省會大而不強的格局不無關系。

  與往年相比,河南百強市數量有所減少,這背后與統計數據終核調整不無關系,部分省份終核GDP遭遇明顯調降,由此跌出百強之列。

  西部地區,各省的百強市普遍不多,四川、內蒙古各自有3城入圍,陜西、云南、貴州都是2城。

  這些地方多數都是“省會+副中心城市”或“省會+資源型城市”的組合。由于強省會林立,地級市要想突圍,必然得有特色產業作為支撐。

  四川是前者,成都與綿陽、宜賓;內蒙古、陜西等地都是后者,呼和浩特與鄂爾多斯、包頭,西安與榆林。

  東北三省,一共只有4市躋身百強包括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正是大名鼎鼎的“東北F4”。

  4座城市都是副省級市,要么是省會要么是計劃單列市。這意味著,東北40多個普通地級市,無一入圍百強之列。

  在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中,東北仍舊是唯一沒有萬億GDP城市的地區,也是百強城市最少的地區。

  東北何以突圍,任重道遠。

  03

  廣東百強市,為何沒有江蘇山東多?

  廣東只有10個百強市,而江蘇、山東分別坐擁13個和11個。

  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經濟總量遙遙領先,卻只有不到一半的地市躋身百強之列。

  這背后,既有區劃因素,也不乏粵東西北與珠三角差距的客觀現實。

  其一,廣東下轄21個地市,區劃之多,與四川并列全國第一,形成了攤薄效應。

  與之對比,江蘇、浙江分別下設13個、11個地市,而同為人口大省的山東與河南各自有16個、17個設區市。

  作為全國人口第一大省,廣東雖然坐擁廣深兩個準2000萬人口大市,但卻存在7個人口不足300萬的小市。(參閱《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回來了》)

  區劃過于分散,自然導致部分地市經濟總量不高。所以,這些年,呼吁汕揭潮三市、珠中江合并的聲音不絕于耳。

  其二,粵東西北與珠三角的經濟差距,是客觀事實,但也是未來廣東經濟增長的空間所在。

  珠三角可謂群星閃耀,一個僅5萬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云集了廣深佛莞四個萬億城市和2萬億工業強市。

  無論是經濟發達程度,還是城市化率、城市群成熟度,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這在《全球最大的“超級城市”,呼之欲出》一文有詳細論述。

  然而,粵東西北卻沒有獨當一面的經濟大市,多個地市人均GDP更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背后的原因有地理因素,也有歷史路徑因素,也與分工不同有關。

  當前,廣東正在力圖扭轉這一局面。

  一方面,廣東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在粵東西北地區打造一批強縣強鎮。

  另一方面,廣東也在提出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探索布局建設“飛地經濟”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各市在珠三角地區設立“反向飛地”,通過財政、產業雙轉移帶動區域發展。

  未來,廣東的萬億城市俱樂部有望繼續擴容,而百強市數量同樣有望繼續擴張。

  04

  哪些省會,未能躋身50強之列?

  根據《中國城市大變局》一書,省會,集一省行政、產業、教育、科技、文化、醫療等資源為一體,歷來都是一省的經濟產業重鎮。

  省會強則全省強。省會在全國城市矩陣中的位次,可以管窺一個省份在全國區域經濟中的位置。

  目前,我國內地共有27個省會/首府,萬億GDP成員不在少數,但也有部分止步于50強之外,不及普通地級市。

  據統計,2023年,共有11個省會/首府名列50強之外:太原、哈爾濱、南寧、貴陽、烏魯木齊、蘭州、呼和浩特、銀川、海口、西寧、拉薩。

  這些省會,多數位于西部地區,由于地理環境、發展空間所限,所在省份本身經濟體量就不大,省會即使能集全省資源于一身,但規模也必然受限。

  有些省會,曾經位居前列,但由于一眾地級市的崛起,而被擠出了50強俱樂部,太原、哈爾濱等都屬此列。

  在東北極為高光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哈爾濱曾是TOP20城市,如今雖然借助網紅城市重新火了一把,但經濟實力早已不同于過去,一直在50強門檻徘徊。

  太原則是前幾年50強俱樂部的守門員,但隨著陜西榆林、內蒙古鄂爾多斯等資源型城市的狂飆突進,被后浪給擠了出去。

  南寧、貴陽、蘭州等地,雖然都是所在省份的經濟第一城,但與濰坊、鹽城、臺州等普通地級市相比,仍有距離。

  所以,這幾年,中西部省份紛紛將“強省會”作為突圍之道,從中部的南昌,到西部的貴陽、南寧、蘭州等地,無不如此。

  作為新晉網紅省份,甘肅甚至喊出了“里里外外都要支持蘭州”的口號,將強省會拔高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的確,發達地區才有談論多中心的資格,欠發達省份離不開強省會。

  05

  哪些城市經濟位次提升最猛?

  過去一年,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分別上升10名、9名,四川宜賓上升9名,成為城市競爭的最大贏家。

  事實上,這不是內蒙古相關地市第一次晉級,加上一路躍升到50強的鄂爾多斯,內蒙古F3過去幾年排名集體狂飆。

  能源經濟的盛宴,是最大助推因素。

  內蒙古是典型的資源型省份,鄂爾多斯原煤產量全國第一,包頭則有“稀土之都”的稱號,就連首府呼和浩特的工業,與能源產業也息息相關。

  與山西等資源型大省不同的是,內蒙古在傳統能源之外,又成了新能源的熱土,帶來第二增長極。

  內蒙古風光水電資源豐富,發展新能源有著先天優勢,而借助新能源布局切入制造產業鏈,也是順理成章。

  數據顯示,2023年,內蒙古新能源全產業鏈增加值增長16.1%,風光氫儲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2762億元,呼包鄂通4個基地占比達到80%,風電裝機量全國第一,而總發電量和外送電量同樣位居全國之首。

  四川宜賓,但短短兩年GDP位次從全國第98位竄升到第86位,成為四川最亮眼的明星。

  宜賓雖然也是老工業基地,但這一次城市晉級依靠的不是資源產業,而是制造業。(參閱《長江第一城,為何這么猛》)

  更關鍵的是,對宜賓經濟拉動最大的不是“一黑一白”的傳統工業,而是以“一藍一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一黑一白,說的是煤炭和白酒,五糧液的威名可謂無人不知;一藍一綠,指的是數字經濟和新能源產業。

  如今,宜賓已擁有白酒、動力電池兩大千億級產業,光伏、數字經濟正在邁向千億級,形成了主導產業、傳統產業和未來產業齊頭并進的新格局。

  宜賓等地經濟的壯大,有助于打破成都一城獨大的格局,為四川培育更多的增長極。

  06

  未來,哪些城市或將脫穎而出?

  在中國城市大變局一書中,我總結了中國未來城市競爭的八大趨勢。

  北上廣深地位穩固、經濟重心持續南移、一省一城、中小城市鶴崗化、陸權復興、大城大圈、搶人白熱化、樓市超級分化。

  從重要時間節點來看,1978年之前,重工業城市一枝獨秀,東北與中西部工業重鎮強者恒強;

  19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釋放出巨大的制度紅利,東部地區乘勢而上,沿海貿易城市一飛沖天;

  2000年之后,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戰略橫空出世,開始重塑區域格局;

  2010年代,大投資大基建集體上馬,消費升級促進內需崛起,中西部強省會突飛猛進;

  2020年代,隨著新型城鎮化步入新階段,城市競爭從傳統的單打獨斗,變成都市圈、城市群之間的較量,大城大圈改寫了區域競爭模式。

  而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區域產業格局。以新能源汽車能為代表的新興支柱產業正在崛起,攪動地方競爭格局。

  所以,在新的變局之下,部分沿海工業強市或將不復以往高光,而內陸強省會有望崛起,而抓住了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城市,或將集體突圍。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江鈺涵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7-15 綠聯科技 301606 --
  • 07-11 科力裝備 301552 --
  • 07-01 喬鋒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鍵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達 603350 20.56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