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金:一文看懂央行外匯審慎調控工具 來源:中金點睛
5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5%提高到7%。
這一政策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將減少在岸外匯市場的美元供給,并傳達出央行希望人民幣匯率維持雙向波動的意圖。截至2021年4月,金融機構外匯存款余額約為1萬億美元,本次外匯存款準備金的上調約收緊在岸外匯市場的美元流動性供給200億美元、總量并不算大,過去一周在岸人民幣外匯市場日均成交量就在414億美元左右。
歷史上何時上調過?現行外匯存款準備金制度形成于2004年11月 。2005年1月央行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統一調整為3%,為應對2005年7月匯改后升值壓力的逐漸釋放,2006年9月(8月14日宣布)和2007年5月(4月25日宣布)外匯存款準備金分別上調1個百分點;此后,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一直維持在5%不變。
區分“外匯存款準備金”和“外匯風險準備金”。二者都是央行外匯宏觀審慎調控的工具。“外匯存款準備金”與“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相對應,是銀行按照存款一定的比例,向央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當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提升時,在岸外匯流動性就會收緊,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或緩和。“外匯風險準備金”由央行于2015年10月引入,是對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征收的。提升外匯風險準備金,就是增加對遠期售匯的約束,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或因此緩和。歷史上看,外匯風險準備金共調整了4次:
1)2015年8月31日,《關于加強遠期售匯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要求,從2015年10月15日起,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暫定為20%,凍結期為1年,利率暫定為零(背景是人民幣貶值預期)。
2)2017年9月11日(9月8日宣布)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為0(背景是人民幣升值預期)。
3)2018年8月6日(8月4日宣布)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上調為20%(背景是人民幣貶值預期)。
4)2020年10月12日(10月10日宣布)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下調為0(背景是人民幣升值預期)。
近期央行還用過哪些宏觀審慎工具?
1)鼓勵“走出去”,鼓勵中國企業增大對外貸款,減少結匯需求。2021年1月5日,央行和外匯局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系數由0.3上調至0.5,即,將放款人境外放款余額不得超過其所有者權益的30%比例限制上調至50%。
2)調控“流進來”,調控中國銀行和企業海外融資。2021年1月7日,央行和外匯局將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下調至1,降低企業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2020年12月11日央行和外匯局已將金融機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
從歷史上看,歷次緩和升值預期的政策出臺后的一周內(2006年8月、2007年4月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2020年10月下調外匯風險準備金,2021年1月鼓勵走出去、調控流進來政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在0.1-0.4%左右。
責任編輯:郭建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