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500億跨境理財通試點在即:被指“僧多粥少”,銀行競爭激烈
即將落地的“跨境理財通”對于各大銀行而言,無疑是一次業務大考。
5月6日監管部門就《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下稱《細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意味著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逐步接近業務落地階段,國內多家銀行紛紛表示對此業務已經準備就緒。5月21日,五大國有行之一的交通銀行也對外表示,針對跨境理財通業務,交行各項工作穩步推進,蓄勢待發。
“已對照《細則》要求,全面梳理完成各項開辦前準備工作。交行國際化布局在國內銀行業中居于前列,已在 18 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3 家境外分(子)行及代表處,形成覆蓋主要國際金融中心、橫跨五大洲的境外經營網絡布局,為客戶提供境內外、本外幣一體化服務,此次推出跨境理財通的粵港澳大灣區,交行均有分支機構,網點覆蓋和客戶服務能力具備了良好的開辦基礎。”交行相關負責人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而5月24日,作為外資銀行“巨頭”之一的匯豐銀行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總經理李樺倫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即將啟動的“跨境理財通”將進一步深化粵港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匯豐已經在內部成立了包括粵港兩地的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團隊的管理人員,加速推進“跨境理財通”等大灣區互聯互通機制的準備工作。并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進一步投資數字渠道、系統建設,并借鑒此前參與滬港通、深港通以及債券通等的經驗,進一步完善業務流程、額度管理、跨境風險防范以及投資者權益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機制。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監管層對于跨境理財通“南向通”還是“北向通”設置了初期1500億的額度,規模不大,但是銀行機構的都已經做足了“搶客”的準備。
搶占業務機遇
在受訪中,李樺倫表示,大灣區是全球最富裕的城市群之一,市場報告顯示,大灣區內擁有超過600萬元人民幣可投資資產的家庭超過45萬戶,累計可投資資產總額至少達2.7萬億元,對財富管理服務的需求巨大。而繼深港通、滬港通、基金互認等機制推出之后,即將啟動的“跨境理財通”將進一步深化粵港澳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這一機制將極大豐富大灣區的零售投資者的產品選擇,幫助客戶建立更為多元化的資產配置。
而在更多的銀行業尤其是私人銀行部門的人士看來,跨境理財通的開閘,更像是一場“搶奪”高凈值客戶的運動,其意義不僅在于打通內地與港澳之間的資金互通,還在于銀行可以積累更多的高凈值客戶資源。
“按照《細則》的規定,跨境理財通將采用人民幣跨境交易,并采用閉環運作方式,境內資金在閉環的南向交易中不會真正出境,境外資金在北向交易中也不會采用在岸人民幣入境結匯,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客戶的私密性;此外,由于《細則》要求內地代銷銀行和內地合作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注冊法人銀行或設立分支機構,且投資者賬戶開立具有排他性,因此對于中外資銀行尤其是個金部、私行部門而言,這些客戶是獨一無二的。基于這兩點,幾乎所有內地大中型銀行以及外資銀行都鉚足了勁。”5月25日,上海另外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私人銀行部負責人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此前,匯豐就公布調查報告顯示,超過八成大灣區內地投資者表示有可能通過“跨境理財通”機制進行投資;約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對香港市場前景感到樂觀,并有七成受訪者有意進一步在香港配置資產。
交行相關負責人在回答港澳居民如何投資內地理財產品時進一步指出,在北向通的產品服務商,銀行將嚴格遵循《細則》中的規定,以低風險類型的產品為主。即由內地理財公司,包括銀行理財子公司和外方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按照理財業務相關管理辦法發行,并經發行人和內地代銷銀行評定為“一級”至“三級”風險的非保本凈值化理財產品,但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除外;經內地公募基金管理人和內地代銷銀行評定為“R1”至“R3”風險的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
“香港的理財和投資產品更豐富、更多元,在與全球市場聯接的深度和廣度上也更具優勢;而內地經濟穩步發展、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讓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不斷提升。” 李樺倫受訪時指出。
理財市場迎“活水”
記者也了解到,伴隨著資管新規落地對于內地銀行理財市場產品全面從保本型到凈值型的轉變,跨境理財通“北向通”資金的流入,也將為內地銀行理財市場帶來新的“活水”。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今年4月27日發布的中國理財市場2021年一季度報告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國內理財市場規模達到25.03萬億元,同比增長7.02%;全市場新增理財投資者817.15萬個,達到4979.63萬,今年前三個月累計實現理財投資收益2095.83億元;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達到18.28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占比提高23.88個百分點,占比73.03%。
“跨境理財通的問世與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變化其實也是息息相關的,隨著內地銀行理財產品加大向凈值型產品的轉變,跨境理財通的推出正逢其時。如果內地銀行業理財市場仍然像以前以保本型產品為主,那么較高的無風險收益對于銀行本身而言,就面臨比較大的壓力。”上海一家大型券商銀行業分析師孫婷(化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不過,孫婷也表示,1500億的規模對于整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而言,占比仍然比較小,但是影響仍然是人民幣資產國際化更進一步,未來隨著規模擴大,內地與港澳之間人民幣資本項下的流動性會更活躍。
5月21日,交行也表示,交行正積極跟進監管部門在大灣區先行先試跨境理財通計劃,加快開發跨境理財產品,后續交行將積極研判境內外投資環境、客戶需求、產品結構等,不斷優化創新產品及客戶操作體驗,提升交行跨境理財通業務整體競爭力;5月24日,匯豐銀行則稱,作為領先的國際銀行,其在為客戶提供跨境金融服務方面具備豐富經驗,匯豐的數字化服務平臺可支持高效便捷的跨境轉賬、外匯結算等服務。
“例如我們的卓越理財客戶可以通過個人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瀏覽其在海外市場的匯豐賬戶信息,還能在匯豐同名全球關聯賬戶之間快速外幣資金劃轉。相信在跨境理財通正式啟動后,這些服務經驗將有助與我們根據三地監管要求順利開展業務。此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利用數字化渠道獲取金融服務已經成為主流。《細則》規定內地代銷銀行可根據已簽訂‘北向通’業務協議并開立投資戶的港澳投資者的要求,通過線上渠道提供查詢和購買投資產品的服務,相信未來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也將成為我們重要的銷售渠道。在產品方面,《細則》明確了‘北向通’可投資的產品范圍,目前我們在內地提供銷售包括匯豐晉信在內的多家基金的產品,能為北向投資者提供豐富的產品選擇。未來我們也將根據投資者的需求和偏好,與更多機構合作,不斷推出新產品,幫助客戶抓住市場機遇。”李樺倫表示。
責任編輯:陳嘉輝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