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生態萌動 企業不惜重金“搶大夫”

互聯網醫院生態萌動 企業不惜重金“搶大夫”
2021年05月17日 02:35 第一財經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互聯網醫院生態萌動 企業不惜重金“搶大夫”

  按照目前的醫療體系,9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公立醫院,尤其是最核心的優質醫生

  作者: 錢童心

  醫生坐診電腦前,房間里不見病人,只有閃爍的屏幕和網線;電腦后面的患者可能身處于千里之外。

  新冠肺炎疫情助推行業轉變傳統模式,越來越多公立醫院加速互聯網布局,互聯網醫院市場變革的序幕也正式拉開。

  全國政協委員朱同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立醫院的互聯網發展仍然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目前的互聯網醫院只能做復診,不能做初診;而且互聯網醫院平臺收費普遍低,專家勞動價值得不到體現。”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信息中心主任黃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互聯網醫療預計將成為公立醫院從傳統單純醫療機構向醫療+健康大生態轉型的一個試金石。”

  互聯網打破醫院“圍墻”

  在國家政策、市場的雙輪驅動下,市場飛速增長。國家衛健委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互聯網醫院數量從119家增長到1100家,全國三級醫院開展預約診療的比例超過50%。全國各地都在新建互聯網醫院,僅海南省就注冊了超過70家互聯網醫院。

  專家警告稱,體量較小的互聯網醫院存在重復建設的問題,投入產出比太差;而且對于一般患者而言,在各個平臺上獲得的醫療服務差別不大。

  “建議政府建平臺,小醫院通過入駐來提供服務。”黃虹提出。

  公立醫院的互聯網醫院正在從1.0版本走向2.0版本。黃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立醫院互聯網醫院1.0版本是破除自家醫院的圍墻,2.0版本將會打通醫院和醫院的數據。”

  “復診不出門,抓藥不排隊”。互聯網醫院通常是以在線復診和常規咨詢為主,集問診、處方、支付及藥物配送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平臺。互聯網醫院不僅可以增加和患者直接的觸點,改善患者對接醫療服務便捷度和體驗,同時還是優化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帶動欠發達地區醫院、社區醫院發展,推進醫院分級診療的重要途徑。

  近期,公立醫院的互聯網建設明顯提速。

  第一財經獲悉,本月起,由上海青浦區人民政府、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共同建設的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正式接診預約患者。據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介紹,互聯網醫院將借助5G網絡等新興技術,穩步推進遠程醫療協同、數據互聯互通,助力城市醫療數字化轉型。

  5月15日,“中日友好醫院互聯網醫院”正式揭牌運行,網上平臺采用多終端兼容形式,醫師可以自由切換手機APP和電腦的接診形式。

  根據發起主體的不同,互聯網醫院可以分為由實體醫院開設和由其他企業主體開設兩種類型。其中,實體醫院開設的互聯網醫院主要是為了拓展診療模式,接納更多患者,平臺上的醫務人員是醫院自有的醫務人員,患者主要是醫院自有患者。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醫療資源、醫療服務質量等方面有線下診療的積累,尤其是三甲醫院開設的互聯網醫院,對患者有很強的吸引力。

  黃虹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醫療實體化依靠的是‘醫生+醫藥+醫工’服務患者的模式,依托公立醫院實體醫院正是為了預防醫療健康空心化的措施和保障。依托互聯網去除醫院自己的圍墻,打造患者和醫院間,醫院和醫院間的新生態,線上復診配藥、線長核酸檢測預約收費、打通醫保交易這些工作都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目前,線上隨訪、線上專科指導、線上健康管理已經列入了各家醫院的日程,并有望在今年落地。

  90%核心醫療資源集中在公立醫院

  對于公立醫院的互聯網醫院如何發展,朱同玉提出幾點建議。他認為,首先互聯網醫院應該有價格的差異化,并且需要醫保的支撐;其次藥品選擇應該更加多樣化;此外建議嘗試放開初診。“初診可以僅作為咨詢,咨詢的需求很大,是剛需,也就是說醫生可以算作實施支援救助的行為,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行醫,因此在法律責任認定方面可區分對待。”朱同玉表示。

  他還建議打破醫生互聯網問診的時間障礙。“互聯網醫院要有充分自由的互動時間,尤其是利用醫生的碎片化時間。”朱同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的互聯網醫院只打破了空間的障礙,時間限制仍然較多,相當于醫院只增加了個互聯網科。”

  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中國數字醫療服務市場預計將從2019年的232億元增長至2030年的739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7%。

  按照目前的醫療體系,9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公立醫院,尤其是最核心的優質醫生。而在公立醫院大舉布局互聯網醫院之后,民營互聯網醫院的市場份額勢必會受到擠壓。

  為了解決互聯網醫院關鍵的醫療資源供應問題,一些互聯網醫療企業正在尋求與線下醫療資源深入打通。

  獲得阿斯利康和高瓴等投資的互聯網醫療平臺慧醫天下CEO陳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整合頭部資源賦能醫生、幫助醫生服務好患者是我們的主要模式。為此我們一方面與阿斯利康團隊一起合作,讓更多醫生了解我們這個全新的平臺,一方面與行業頭部專家密切合作提升專業性。”陳華稱,尚未計算在每個醫生身上花費的具體成本。

  不過他稱,目前在慧醫天下的平臺上,已經擁有4.5萬多位執業醫生,“我們的目標是將50萬醫生吸引到平臺,這可能還需要花3年時間。”

  在“荒原”上開墾

  盡管互聯網醫療行業已經吸引了大量資本與玩家,但陳華仍然表示,自己是“在荒原上開墾的人”。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市場整體來說是一片藍海。中國藥品行業的規模高達2萬億元,僅零售醫藥市場的規模就可能高達6000億元。”

  中國醫療健康市場的潛力巨大,從醫療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就可以看出。根據世衛組織的數據,中國健康醫療支出占GDP的比例大約為6%,而美國的這個數字大約是18%。

  目前,阿里巴巴、京東、騰訊和平安都已經巨資投入互聯網醫療領域,以解決中國線下醫院醫療資源不均的問題。

  新冠疫情暴發以來,線上問診、買藥的需求大幅增長。京東健康(06618.HK)和阿里健康(00241.HK)已經錄得數億元的盈利,兩家公司在醫藥電商、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等領域均有布局,主要的營收來自醫藥電商。

  但平安好醫生(01833.HK)至今尚未盈利,已經連續六年虧損;而根據微醫的招股說明書,2018年至2020年期間,微醫累計虧損79億元,累計凈虧損超20億元。

  從商業模式來看,平安好醫生、微醫等企業主導的互聯網醫院平臺,在資本的助推下整合線下多家實體醫院,同時吸引規模化的醫生注冊入駐。受制于醫生群體的分散化,能夠提供的醫療服務僅限在醫藥電商、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大部分收入也來源于醫療服務。

  “互聯網醫療的規模效應是盈利的核心。”陳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除了那些互聯網巨頭以外,小公司要實現盈利周期很長,因為需要前期很大的投入,而最終盈利的模式無非是三種——賣藥品、賣服務和賣廣告。”

  “人工智能將深刻改變醫療體系。”朱同玉表示,經過脫敏的數據可以把患者的隱私數據轉化為可以流動共享的公共數據,從而打破醫院的邊界,“未來物聯網的應用還將提升醫療服務和管理質量,想象空間巨大”。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桐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5-19 神農集團 605296 56.08
  • 05-19 凱淳股份 301001 25.54
  • 05-18 和輝光電 688538 2.65
  • 05-17 東鵬飲料 605499 46.27
  • 05-17 海程邦達 603836 16.84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