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流動性充裕 銀行同業業務規模激增
受到嚴監管的銀行同業業務,過去幾年基本都處在規模壓縮狀態,但去年到今年一季度,同業資產出現明顯的增長態勢。業內人士認為,市場流動性充裕及優質資產可遇不可求是同業業務規模激增的重要原因。
上海證券報記者整理Choice數據發現,半數以上的上市銀行,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去年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規模激增。浦發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同比增速分別為1171.35%、1016.23%、537.78%、162.72%。
今年一季度,換成區域性銀行接過“接力棒”,特別是不少城商行的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規模同樣激增。Choice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城商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增長占據A股上市銀行前五,其中,成都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蘇州銀行、無錫銀行這一資產規模環比增速分別為1574.41%、591.82%、320.79%、256.74%、236.32%。
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是指兩家金融機構之間按照協議約定先買入金融資產,再按約定價格于到期日將該項金融資產返售的資金融通行為。該業務與同業拆借、同業借款等均被歸為同業業務。
對于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規模出現快速增加,部分上市銀行給出了解釋。平安銀行和浦發銀行均解釋為買入返售債券規模增加;中信銀行和光大銀行則解釋為買入返售證券增加。
實際上,同業資產端的同業存款也出現不同程度增長,成都銀行、浙商銀行、青島銀行的同業存款同比增速都超過90%。
同業業務是銀行流動性管理工具,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深受中小銀行青睞,不少中小銀行就是依靠同業業務實現規模擴張。但是,同業業務中也出現了大量套利、資金表外空轉等亂象,滋生諸多金融風險。
2014年,監管部門先后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127號文)和《關于規范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治理的通知》(140號文),對同業業務進行規范和整治,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此后,同業業務市場迎來拐點,同業資產、同業負債雙雙進入“縮量”時代,資金空轉、套利現象得到遏制,同業業務鏈條也就此被拆解。
Choice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9年,上市銀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業務整體規模下降了42.72%。曾經的“同業之王”興業銀行,在此期間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更是縮減6747.73億元,大幅下降94.67% 。
2019年,監管部門再度收緊同業業務,將同業資產、同業負債與一級資本掛鉤,并根據評級來確認最低監管標準值。
在嚴監管背景下,為何2020年和今年一季度,股份行和區域性銀行同業業務再次“冒頭”?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出現激增,甚至超過2017年的規模,會不會是資金再度空轉?
除了2019年基數較低的原因之外,多位銀行人士表示,主要是去年以來的市場流動性較為寬裕。
同業業務與資金價格密切相關。去年,受疫情影響,在“貨幣總量適度,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目標下,央行累計推出9萬多億元的貨幣政策支持措施。在這樣的背景下,從銀行間拆借利率(Shibor)來看,去年全年資金價格都比較低,平均為2.66%。
盡管部分銀行同業業務規模出現高增長,但一家上市銀行計財辦人士告訴記者,這是銀行根據資金頭寸情況,所做的策略性安排。
受疫情影響,銀行難以找到優質資產也是重要原因。“今年異地非標資產投資規模受限,地產行業投資規模也受到限制,資產總規模又不能下降,只能選擇投這些資產。”一家城商行資管部門人士說。
這樣的情況下,對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也形成挑戰。一家上市股份行的首席財務官表示,負債太多,資產不好配置。在他看來,今年一季度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出現激增,原因應該是3月末銀行存款爭奪戰很激烈,而短期激增的存款由于流失較快,無法做長期配置,只能被動配置在買入返售金融資產上,這至少比存放在央行備付金賬戶的收益要高些。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