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人生規(guī)劃的六點建議
如果你是一只鳥,天空就是你的家;只要擁有理想,并且能夠看清現(xiàn)實,那么早晚有一天會長出翅膀。
克服惰性,學會自我控制
每個人天生具有惰性。不管任何目標,若想實現(xiàn),都需要去奮斗、去努力。
這就需要你花時間和精力,先去排除一些自己本來喜歡做,但可以不做的事情,進而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目標。
比如,一個人想跑馬拉松,剛開始跑的時候會覺得特別累,特別想放棄。但要是每天都跑一段,逐漸增加難度,慢慢地就會形成習慣。
所以,很多跑慣了馬拉松的人,不讓他跑的話他會特別難受,身上的每一塊肌肉、每一塊骨頭、每一個神經(jīng),都會呼喚他繼續(xù)去跑馬拉松。
克服惰性其實也是自律、自我控制的一種表現(xiàn)。
因為實現(xiàn)目標是要花時間、花精力的,但在同一段時間內(nèi),你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事情需要花時間和精力。
比如,你設(shè)定了一個當天讀完一本書的目標,結(jié)果下午有朋友來找你打牌,晚上又有朋友叫你喝酒。結(jié)果,一打牌、一喝酒,你就完成不了今天定下的目標了。
這就是缺乏自控能力,意味著你對自己定下的目標進行了自我銷毀。如果這樣的事情老發(fā)生,你的階段性目標完不成,就意味著人生大目標也完不成。
所以,自控能力對我們是很重要的。
除了控制自己不去做某件事,自我控制更深層的含義是不要讓自己陷入被控制的狀態(tài)。
人是很容易被其他東西控制的,比如坐在電視機跟前不愿意動,即便不是自己喜歡看的節(jié)目;比如玩一個游戲,即便手酸了、眼睛累了,游戲也一次次退出,但還忍不住重新登錄,很多人就這樣被手機“控制”了。
疫情期間,很多人都連續(xù)好多天待在家里了,無數(shù)人犯了“手機控”的毛病:有事沒事總要打開手機看一看,把手機放下不到10分鐘就要再拿起來,看看有什么新的消息,一天拿起放下手機不下100次,儼然變成了“手機控”。
這就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即專注力下降。你要是每過幾分鐘就看一下手機,專注力就很容易被分散。你也會變得煩躁,內(nèi)心感到很多不確定,這種感覺就是被控制的狀態(tài)。
我希望大家能夠不被控制,能夠主動掌握自己的人生命運,主動去思考什么東西對我們最重要。
人生一旦進入主動狀態(tài),就會變得很美好。
在自我控制方面,我們還需要了解一個經(jīng)濟學術(shù)語,即沉沒成本。
比如一部電影,你看了10分鐘,覺得不好看,可仍不退出來,為什么?因為你會想花了50元到了電影院,路上還花了一個小時,還是看完吧。結(jié)果兩個小時又過去了,又浪費兩個小時。
所以當發(fā)現(xiàn)人生中有沉沒成本、不合算的時候,要迅速止損,不要堅持,否則你的人生就被控制了。
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千萬不要讓別人占據(jù)你太多的時間。要自己主動掌控一些局面,把自己的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比如我原來老去應酬吃飯,因為我比較喜歡跟人聚會,每次聚會一聊就是幾個小時,而且聊到最后也沒有什么新鮮事,都是重復的,沒有什么進步,更加要命的是要喝酒,一喝酒就常常把自己喝糊涂了。
這就讓自己陷入了一種完全失控的狀態(tài)。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了,喝酒應酬變得比較少了,再重要的聚會也最多是一個半小時,不超過兩個小時。
用讀書來積累知識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多讀書、讀好書,人類知識最精華的載體就是圖書。
我們跟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人士對話的途徑,也是讀書,畢竟能面對面跟智者、圣人、科學家對話的機會寥寥,但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他們的著作來跟他們對話。
實現(xiàn)家庭的希望、個人的成長,靠的是讀書,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靠人才,而人才的建設(shè)與積累更是離不開讀書。
很多人認為猶太人很聰明,拿到了幾百個諾貝爾獎。在讀書方面,猶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讀書65本,而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國人大概是5本,其中還包括了教科書,所以我們大部分人一年讀的書,也就是兩、三本,甚至都不到。
一定要讓書籍變成你真正的朋友,讀完書知識就屬于你,既能夠幫助你成長,又能夠慰藉你的心靈。
以我為例,讀書是我的日常功課。我一年翻閱的書應該有一、二百本,認真看的有四、五十本,讀兩遍的至少有兩、三本。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真的想要取得進步的話,一年翻閱30本書是一個人追求向上的狀態(tài),沒有放棄自己的最起碼的標準。
其次,我建議大家與那些喜歡讀書的朋友多交往,因為喜歡讀書的朋友,既能夠給你帶來友情,又能夠分享他讀書的信息。
我記得我在大學的時候,就特別幸運,交了一些喜歡讀書的朋友。20世紀 80 年代,大學讀書氛圍比較濃厚,而北京大學的讀書氛圍更加濃厚。我的不少同學就來自書香門第。
關(guān)于讀書,我覺得一定要去讀那些讓你進步更快的書。
武俠小說、科幻小說、言情小說,你去讀的話當然沒有問題。但是我覺得要想讓自己進步更快,應該多讀一些關(guān)于人類歷史、哲學、科技的讀物。
讀歷史書,你能夠洞察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讀思想性的書,你能夠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智慧;讀科技類的書,你能夠知道世界科技的發(fā)展方向。
總而言之,讀書是要有所選擇的,讀重要的書和好書,比讀書本身更重要。
即便遇到挫折,也能夠奮起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面臨一個必修課——挫折。
人這一輩子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管你處于什么樣的社會地位,不管你擁有多少資源,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面對挫折,我有兩點建議。
第一點是除了自己能夠拯救自己,世界上幾乎沒有其他人能夠救得了你。
不管你是情緒低落,還是遭遇挫折和失敗,又或者是失望,甚至是絕望,只有你能讓自己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繼續(xù)前行。
第二點是要學會與人生的不如意相處,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說與疾病相處。我在十幾年前就得了腰椎間盤突出,常常會腰酸、腰疼,有時候突然一咳嗽腰都直不起來了,非常難受。
如果我一天到晚為這個煩惱的話,那就麻煩了——剛開始我也很煩惱,但是后來就學會了與它相處,反正它在那兒,不能因為這個影響我的情緒和大腦,否則的話別的事情就沒法干了。
生活中的挫敗、挫折以及瑣碎事,無不是如此。
這些不如意很多是沒有辦法的,是你不得不承受的。所以你要先學會接納,只有接納了才能消化,消化了才能夠奮起。
也就是說,面對挫折和挫敗,我們認了,壓在我們肩上的負擔,我們認了,在此基礎(chǔ)上去找解決方案和出路,我們才能真正地走出困境。
不要自己挖坑自己跳
當然,還有些挫折和失敗本來是不應該發(fā)生的,可能是我們自找的。我想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自找麻煩,否則最后的人生負擔就會很重。
新東方很多管理者對我有一個評價:俞敏洪是一個喜歡自己挖坑自己跳進去,再慢慢從坑里爬出來,最后還充滿成就感的人。
我覺得這個說法還挺形象的。因為我有的時候喜歡制造麻煩,現(xiàn)在回顧過去,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很多不應該犯的錯誤,就是因為喜歡自己挖坑往里跳。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像我一樣。這種經(jīng)歷,其實并不會讓你的人生更進一步。
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作“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我覺得這句話并不適合所有人。
因為失敗對于很多人來說不是成功之母,只對那些勇敢者、反思者才有意義——對于那些勇敢地從失敗中承認自己的錯誤,最后能夠更上一層樓的人而言,失敗才是成功之母。
所以如果人總是低層次地重復自己的失敗,這一次失敗了,下一次又失敗了……不斷失敗,那是不會有任何進步的。
這種失敗是低層次的,很有可能是你的個性、眼界、眼光、胸懷問題,導致了挫敗。
如果你不反思,還是一再地去嘗試同樣的東西,那還是會失敗,沒有長進,原地打轉(zhuǎn),到不了你想要到的遠方。
另外,我們需要記住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理想。因為理想是我們牽引力的來源。
如果你的理想是登上山頂,那你絕對不會因為在半山腰摔了一跤就不再往上爬了。
但是如果你沒有理想,那么摔了一跤,就會覺得這一跤可能是你人生跨不過去的坎兒,可能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所以那些有理想的人、有遠大志向和胸懷的人,一般來說不太容易壓抑,因為他們心中有面向未來的激情,能夠說服自己,眼前遇到的失敗和困難只是對自己的考驗而已。
這有點像孟子說的“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如果遇到了困難、失敗,你告訴自己這是老天為了讓自己未來做一件大事而對自己的考驗,那么眼前的失敗就給你造成不了多大的壓力。
所以只要活著就好。活著,失敗必將過去,挫折必將過去,成功也會來到。
所以,一定要讓理想牽引你。等到邁過去這個坎兒,即使它曾經(jīng)看起來像喜馬拉雅山一樣高不可攀,但翻過去以后,你也會覺得,它只不過是腳下的一個土疙瘩而已。
錯誤和失敗也是有區(qū)別的,有低級的錯誤和失敗,也有高大上的錯誤和失敗。
我覺得我們要避免在低境界、低層次的錯誤上不斷重復,并在此基礎(chǔ)上,不斷刷新自己,這樣才有意義——通過錯誤和失敗不斷提升自己。
和光同塵,知己深交
和光同塵出自老子的《道德經(jīng)》,意思是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處世態(tài)度,是我個人喜歡的與人打交道的原則: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友好相處、不計較、不攀比、不在意、不得罪人。
在跟身邊人相處時,不管這個人的想法是否和你一樣,不管這個人的個性是什么樣的,跟自己合不合得來,只要人品上沒有大問題,你都要與他好好相處。
不要自以為思想高尚就特立獨行,不要因別人犯了錯誤就不依不饒,不斷地對別人進行指責,這樣做完全沒有必要。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一件事情,就是要友好地避開小人和惡人。
小人和惡人可能是給你帶來很多傷害的人,比如不斷在背后說你的壞話,搞陰謀、扎刀子,跟你糾纏不清,但又不觸及法律,不會受到法律制裁的人。
對于這樣的人,你要有能力分辨,并且友好地避開。因為你拿他們沒辦法,他們卻可以把你整得很慘。
除了和光同塵以外,我交朋友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原則——知己深交。
人這一輩子總要有幾個好友,否則太孤獨了,對于我們來說,除了通常意義上的對人好,更重要的是在生命中要有幾個好朋友,無話不說、無事不談。
因為人總有些放在心中的事情,也總有想不開的事情。如果你跟誰都不交往,跟誰都不能談,到最后可能會把自己封閉起來。
而如果你有幾個知己好友,能夠喝酒聊天,能夠無所不談,把心里的事情都宣泄出來,就十分有利于心理健康。
當然了,在尋找這樣的知己好友的道路上,你可能也會有遇人不淑、看走眼的時候。
有時候你沒看清楚對方,跟他無話不說,最后被出賣了,這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但是即使這樣,你也要相信自己能找到好朋友,因為總有人是不出賣你的,是值得深交的。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shù),你真心對朋友好,朋友也會真心對你好的。
找好友還涉及你找朋友的眼光,你需要反復思考,見人識人,這也是自己能力的提升。
此外,我們在與朋友相處的時候,有兩種狀態(tài)。
一種狀態(tài)是你主動把控局面,盡可能主動地對朋友好,主動招待朋友,主動安排一些朋友之間的活動,加深大家的友誼,而不是老被動地等待朋友來找你。
朋友相處是雙向的,有時候他不一定來找你,但你也不能因為朋友不找你,或者把你忘了,就對別人有意見,覺得人家是存心的。事實可能不是這樣的。生活、人生,總要主動一點。
第二個狀態(tài)是學會心安理得地追隨,追隨我們喜歡的朋友,追隨水平比我們高的人。
不管是追隨還是引領(lǐng),都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說一定要平等交往,互相之間一定不要有某種強加的關(guān)系,這是交朋友的基本原則。
在此基礎(chǔ)上,追隨比自己層次高的朋友。這里的層次高不是說要高很多,而是說比自己高就行。
可能有的人覺得自己水平低,交不到好朋友,因為沒有人愿意跟自己交往。
沒關(guān)系,我在前邊說過,與其去不斷追逐駿馬,不如把自己變成一片豐美的草地,這樣駿馬自然會來吃草。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不斷地豐富自己,這也是前面我為什么反復講要讀書、要努力、要珍惜時間。
我在一些創(chuàng)業(yè)者聚會的場合,發(fā)現(xiàn)有些創(chuàng)業(yè)者哪個會議都參加,到哪個地方都去跟別人照相,那有什么用?
人家根本就不在意你。要讓別人在意自己,就要先把自己變成一棵參天大樹,這樣別人很遠就能看到你。
靠近你,你能給他人提供一片陰涼;活著的時候是一棵綠色的大樹,死了以后依然是棟梁之材。
這是我認為的做人、交朋友的一個重要原則。
做一個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
為什么要做一個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人?
因為理想主義意味著對美好生活的不放棄,意味著自身的渴望從來沒有遠離過你。
那什么叫理想主義?
是眼光永遠看向未來,看到未來的生活場景,有意愿、有動力勇敢地去追求未來;是不愿意同流合污,不愿被庸俗所淹沒,想走出當下的狀態(tài),擺脫當下平庸的生活,去追尋更好的生活狀態(tài);是不管道路多么艱險、多么漫長,依然愿意風雨兼程走向遠方。
總而言之,我覺得理想主義是一團內(nèi)心燃燒的火焰。這團火焰可以照亮自己的方向和前行的道路,直到遠方。
理想主義之于我們很重要,但也要結(jié)合現(xiàn)實。脫離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是很害人的,可能會把現(xiàn)實搞得亂七八糟。
我們舉一個歷史上的例子。西漢末年,王莽篡奪漢朝政權(quán)建立新朝。王莽是個極端的理想主義者,他奉行儒家思想,建立新朝后,就要求所有人都復古,行周朝禮儀,甚至把整個國家的金融體系都破壞掉了,結(jié)果天下大亂,他所建立的新朝也很快被推翻了。
所以,脫離現(xiàn)實的理想主義是會害人的。
在這里,我想請大家記住一句話,理想主義不是理想化。理想化不是理想,而是追求根本不現(xiàn)實的東西。
比如現(xiàn)在很多年輕人婚姻失敗,部分原因就是把婚姻生活太理想化了,可現(xiàn)實總是被瑣碎的事情填滿,不像想象的那么美好,最后無法忍耐,導致婚姻失敗。
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大小,量力而行,持續(xù)努力,從小的理想開始,去改變自己的現(xiàn)實,這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如果你是一只鳥,天空就是你的家;只要擁有理想,并且能夠看清現(xiàn)實,那么早晚有一天會長出翅膀。
責任編輯:鄧健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jīng)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guān)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