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一箱難求”卷土重來!蘇伊士運河擁堵致全球貿易一周損失至少60億美元,中歐班列受益增長
一只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在全球掀起了一起風暴。
3月30日,堵住蘇伊士運河長達6天的巨型集裝箱貨船“長賜”號已經脫困,正向北航行至一處錨點,為這條海上大動脈恢復通航鋪平道路。待數百艘排隊等待的船只依次通行后,運河將在四天內恢復至常態運作。
但作為亞歐航線的必經之路,蘇伊士運河堵塞導致的全球貿易沖擊,影響才正要到來。
針對此次蘇伊士運河堵塞所帶來的影響,丹麥“海運情報”咨詢公司預測稱,每天約有30艘重型貨船通過蘇伊士運河,堵塞一天就意味著5.5萬個集裝箱延遲交付。德國保險巨頭安聯集團估算,蘇伊士運河堵塞或令全球貿易每周損失60億至100億美元。
同時,短暫的擁堵,加劇了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集裝箱空箱緊缺的情況,業內人士作出預警,運費大漲、“一箱難求”的局面可能又將卷土重來。
不過,對中國來說,在這場風暴中,得到的并不全是壞消息。
“受蘇伊士運河堵船事件的影響,一些對運輸時效有要求的貨物從海運向中歐班列轉移,班列艙位咨詢及訂艙已大幅增加,去程和回程班列都出現‘爆倉’,尤其是回程班列的訂艙量增加了三成以上。”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部長杜志剛對媒體表示。
由于運河受阻,海運停滯,大量企業將目光放在了中歐班列上。在鄭州國際陸港內,集裝箱貨車排起了長隊,有貨運企業近一周內業務量增長3成。
在市場人士看來,中歐班列的市場認可度逐漸攀升,經過此次事件,其可靠性也更加凸顯,未來,會有更多的客戶選擇中歐班列運輸。
不過,陸港公司方面也表示,目前,中歐班列鐵路運輸體系將緩解國際物流運輸的緊張情況,但運輸能力還不能完全取代海運。
中歐班列獲益
3月29日凌晨,來自義烏貨值約3000萬人民幣的服裝、機械、玩具和日用百貨搭乘“蘭州-阿拉山口-莫斯科”中歐班列從蘭州陸港鳴笛啟程;同一天,中鐵聯集鄭州中心站內,運輸車輛和專用吊車來往穿行,滿載貨物的集裝箱正緊張而有序地裝載上中歐班列。
“受蘇伊士運河堵塞影響,近一周內,我們貨物裝箱量增加了30%左右,堆貨場集裝箱增加了100多柜。”上海臺驊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執行副總孔衛東表示。
據鄭州國際陸港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近日,每天僅中歐班列(鄭州)就開行5班,去程2班、回程3班。截至今年3月29日,中歐班列(鄭州)總累計開行4228班,總累計貨值173.03億美元,貨重232.47萬噸;今年前三個月班列運營繁忙,已開行340多班,較去年同期增幅160%以上。
“隨著這兩年班列不斷加密,如今貨物在港時間又縮短了4到5天,時效更快,堆存費等費用更少,可以說隨著中歐班列越開越密、班期越來越穩定,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義烏一家健身器材公司的銷售人員方女士表示。
據介紹,從去年年中開始,海運價格就開始“飛漲”,成本約3000美元/集裝箱,交通時間也翻了一番,在不堵船的情況下,約需40天,受天氣影響嚴重;相比之下,中歐班列時間在18天左右,相對有保障,成本約1萬美元/集裝箱,價格也在可接受范圍內。
此次巴拿馬運河大擁堵,更顯示出中歐班列“鋼鐵駝隊”的可靠性,不僅確保大量物資及時運達,而且風險小,不會遭遇突發性“黑天鵝”。
不過,隨著訂單的飛速增加,中歐班列的運力也開始承受壓力。
歐盟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歐盟最大的商品貿易伙伴,歐洲國家從中國的進口總額增長6%,至3840億歐元(合人民幣2.95萬億元);2021年前兩月,從中國開往歐洲的貨運列車超過2000列,是一年前同一時間的兩倍。
烏魯木齊海關數據顯示,在2021年前兩月,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進出境中歐班列76列,貨運量7.91萬噸,均增長約280%;今年以來義烏中歐班列開行已滿300列,累計運送貨物25058標箱,貨物發送量同比增長373.9%。
“盡管中歐班列不斷增加運力,但仍然不夠。”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影響仍存
對中國的外貿企業來說,有訂單,沒集裝箱,已經成為當前的重要不利因素。而此次巴拿馬運河擁堵,再次加劇了這種緊缺。
“一些拉著空箱子回程的集裝箱船也被堵在路上。”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蘇伊士運河是連接紅海與地中海的交通要道,也是從歐洲到亞洲最短的海上貨運要道, 目前,全球25%集裝箱海運需要通過蘇伊士運河,而亞歐集裝箱海運貿易,100%需要通過這條大動脈。而一旦被“截斷”,貨船就需繞過非洲南端好望角,這不僅增加了貨運時間,而且也提升了貨運成本。
在經濟高度全球化的時代,產業鏈、供應鏈越長,分布地區越廣,被阻斷之后,影響也就越深遠,甚至有可能演變為巨大的“斷裂帶”。
不過,巴拿馬運河近年來越來越堵,也是有目共睹。去年11月,就有媒體報道,由于排隊的船太多,原本一天就能走完的巴拿馬運河,要排隊等上9天才能通過。
也因此,對國際貨運而言,穩定連接歐亞大陸貨運的中歐班列優勢明顯。當前,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中歐班列積極拓展陸港未來發展新通道,擴大國際經貿“朋友圈”。
據中國國鐵集團統計,2020年,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24萬列、運送113.5萬標箱,分別同比增長50%、56%,綜合重箱率達98.4%,年度開行量首次突破1萬列,單月開行均穩定在1000列以上。
2021年,中歐班列依舊保持上漲態勢。1月和2月,中國和歐洲城市之間共發送了2213列貨運列車,同比增長96%;貨物交付量同比增長106%。預計3月將繼續增長。這一次的蘇伊士運河危機,也促使一些企業考慮轉向中歐班列。
在中歐班列越跑越多的背后,是開行中歐班列的中國城市不斷壯大。繼重慶后,西安、廣州、長沙、武漢、義烏、烏魯木齊等地相繼作為中歐班列的始發地,搭載諸如服飾、玩具、家電產品或當地特色的產品,源源不斷地運往歐洲。
國鐵集團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國內運行中歐班列的城市已達29個;班列可通達至21個國家的92個城市,較上年同期增加37個,增幅67%。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責任編輯:王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