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論: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堅持“房住不炒”

21社論: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堅持“房住不炒”
2021年01月01日 00:34 21世紀經濟報道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堅持“房住不炒”

  2020年12月31日,中國央行與銀保監會發布聯合通知,決定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指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中資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其房地產貸款余額占比及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比應滿足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相應上限。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分檔,第一檔銀行房地產貸款占比、個人住房貸款占比分別為40%、32.5%,第二檔分別為27.5%、20%,第三檔分別為22.5%、17.5%,第四檔分別為17.5%、12.5%,第五檔分別為12.5%、7.5%。

  十八大以來,中央政府提出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并要求“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就是這一要求的產物,有利于完善房地產金融管理長效機制,更好地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文件顯示,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抵御房地產市場波動的能力,防范金融體系對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帶來的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穩健性”。

  早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多次表示,房地產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這是因為在過去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機中,100多次與房地產有關。房地產深度內嵌于經濟體系,而且泡沫很難判斷,因此,一旦形成泡沫且破裂,往往造成災難性的后果。目前,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業貸款的39%,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托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

  中央政府在2016年開始收緊房地產調控政策,受此影響2016年至2019年房地產貸款增速下降12個百分點,新增房地產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但是,2020年為了應對疫情沖擊,貨幣政策靈活寬松,各地也出現放松調控的現象,引發房價上漲預期。根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測算,2020年三季度末宏觀杠桿率已達270.1%,比2019年末上升了24.7個百分點。2020年9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含外資)房地產貸款余額4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余額的28.8%。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3.7萬億元,同比增長15.6%;住房開發貸款余額9.3萬億元,同比增長11.4%。

  數據顯示出房地產杠桿率在快速恢復增長,這是因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商業銀行具有一定的放貸壓力,同時又風險偏好較低,因此,信貸資源流向樓市較多。這必然也會對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產生擠出效應。長期以來,房地產在銀行信貸投放中占比偏高,再加上銀行對國企低風險的偏愛,擠占了大量金融資源。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利于約束商業銀行,避免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同時促進銀行合理制定中長期經營策略,防范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

  此外,需要關注的是,2016年至2020年,居民部門杠桿率上升了22.2個百分點,增幅顯著高于企業和政府部門,貢獻了同期中國宏觀杠桿率總體增幅的52%。如果以“居民債務總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方式進行測算,中國居民部門的債務水平可能更高。這提醒我們房地產市場已經缺乏足夠購買力支撐繼續高增長,同時,家庭部門因地產而不斷攀升的杠桿率也大大影響了社會消費能力,不利于制造業發展,也對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產生影響。

  因此,強化安全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設置相應上限,可以避免商業銀行為了取得利益而存在“大而不倒”的風險盲區,也可以引導市場預期,防止企業和購房者繼續以高杠桿制造泡沫和風險,增強金融體系抵御房地產市場波動的能力。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婷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1 屹通新材 300930 13.11
  • 01-11 中英科技 300936 30.39
  • 01-08 華騏環保 300929 13.87
  • 01-08 盈建科 300935 56.96
  • 01-08 南網能源 003035 1.4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