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愈發波動的“北向資金”:究竟誰在買賣?

揭秘愈發波動的“北向資金”:究竟誰在買賣?
2020年07月28日 03:48 第一財經

  揭秘愈發波動的“北向資金”: 究竟誰在買賣?

  作者: 周艾琳

  [ 當前,北向資金持有A股的市值為2900億美元,占流通總市值的9%(2017年初僅為1%),接近國內公募基金的比例。 ]

  [ 從配置板塊來看,若以美元計算,北上資金持有的87%的股票都是A股大盤股,消費則是持有比例最高的板塊。 ]

  盡管北向資金或外資并非行情主力,但其變化不容忽視,而且6月以來,北向資金的波動也不斷加劇,動輒出現超百億元人民幣的進出。

  當前,北向資金持有A股的市值為2900億美元,占流通總市值的9%(2017年初僅為1%),接近國內公募基金的比例,這也意味著國際機構投資者對10萬億美元規模的A股市場影響加大。關鍵在于,這些資金背后的投資者來自哪里?其風格偏好如何?未來又將如何變化?

  美資占主導、被動主動二八開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就曾報道,北上資金中涵蓋的機構類型眾多,外資包括靈活的對沖基金、偏長線的公募基金等等,也同樣包括一些注冊在香港的中資機構或更趨于投機的個人。

  如果進一步對資金的具體地區分布數據進行分析則會發現,盡管貿易摩擦持續,但美國仍是最大的北上資金來源,其次是中國香港和英國。大部分布局A股的養老金、主權基金則來自挪威、加拿大、荷蘭和新加坡。

  記者也了解到,美國的市場化基金將遵循信義原則,并不可能因為政治因素而放棄投資中國,尋找收益仍是最主要的目標。此外,不乏來自歐洲和中東的主權資金在增配A股。

  就風格來看,北向資金中約20%為被動指數型基金,其余約80%為主動型基金。瑞信中國股票策略師黃翔日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被動資金主要跟隨MSCI、富時羅素對A股擴大納入的節奏加倉,主動資金行動可慢可快。之所以近期資金愈發波動,也與國際指數機構暫停納入有關。

  但不可否認,隨著納入比例越來越大,這已經帶動了主動資金研究和布局A股的興趣。“現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中國指數都包含了A股,意味著這些基金的業績參照基準中也包含了A股,因此A股就不再是一門‘選修課’,而是‘必修課’。”瑞銀資管中國區股票主管施斌此前對記者稱。

  美國聯博集團中國股票投資組合經理林樺堂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同于國內的基金,海外布局A股的資金有很多是長期的全球組合性基金或保險性基金,它們偏向從更策略性的長期投資角度來看A股。從過去5~10年,如果把A股加入投資組合,其實能夠降低組合風險、增加回報,因此A股對長期海外投資者是很有吸引力的。”今年迄今,A股漲幅全球第一。根據路孚特數據,無論以人民幣還是美元計價,中國在岸股市漲幅領跑全球,丹麥股市則位居第二,強勁反彈的美股實則僅逼近年初點位。

  由大盤股下沉、行業輪動加速

  從配置板塊來看,若以美元計算,北上資金持有的87%的股票都是A股大盤股,消費則是持有比例最高的板塊。但隨著了解的深入,板塊的配置也正在不斷下沉、行業更趨多元。

  根據通聯數據,滬深港通資金對于滬市主板的配置占到54.76%,深市主板18.9%,深市創業板占10.7%,而深市中小板占15.63%;行業配置比例由高到低依次為——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家用電器、非銀金融、電子、銀行、電氣設備、計算機、機械設備、交通運輸、化工等。

  “大盤股占整個A股總市值的75%。國外投資者更熟悉大盤股,正如離岸與A股相關的ETF的規模也集中在大盤股。”黃翔表稱,除了潛在的“熟悉度”偏差,大盤股往往比小盤股有更好的質量和更便宜的估值,因此當外資采用基于因子的方法進行分析時,大盤股更可能被頻繁地選擇。

  但這種情況在逐步變化。2019年富時羅素是第一個宣布納入創業板的國際指數公司,當時共有1097只A股入選,其中包括422只中盤股、376只小盤股以及7只微盤股。

  “近年來,外資對A股的興趣越來越大,從起初只配知名大藍籌,到現在開始覆蓋到二線股票,調研水平和公司覆蓋度都在攀升。對一家外資機構而言,就算只將整體組合中的A股增加到5個,可能其需要覆蓋的公司就要達50個,即需涵蓋相關公司的上下游。”他稱。

  就行業來看,北向資金歷來更喜歡消費類股票。但過去一個月,金融類股獲得的資金凈流入最多,主要受投資者對多元金融類股和保險股的興趣推動,輪動也在加速。

  近期北向資金的“投機性”看似增強,其實這不僅因為疫情下在家辦公的趨勢導致投機性資金換手加速,也因為A股估值修復到了一個合理水平后,市場觀點開始分化。

  上投摩根方面對記者表示,雖然短期數據有所好轉,但經濟大概率是弱復蘇,累計上半年很多經濟指標仍為負數,但多個行業和優質個股估值已難言便宜,因此短期內市場的震蕩調整亦難以避免。

  盡管各界認為三季度景氣較為確定的仍然是內需,而基建、科技以及部分消費品中報確定性高,“但也要看估值,有些可能已經完全反映在股價里了,因此建議獲利了結前周期的板塊,并且加大對后周期和處于復蘇周期的企業的布局。例如,適度下調了對房地產、IT、醫療保健、可選消費和通信行業的配比,并增加了公用事業、材料、金融(保險)、必選消費和能源的配比。”黃翔表示。

  林樺堂則表示:“在一個極端價差的市場上,價值類股票在A股市場上出現了一個跟2015年末相近甚至超過2015年末的程度,我們認為接下來可能價值類的機會又出現了。”

  貿易摩擦并非影響外資配置的唯一因素

  不可否認,上周五A股的大幅調整與貿易摩擦有關,但這并非主導機構配置A股的唯一因素。

  “貿易摩擦增加了市場短期不確定性,這是我們對中國市場前景的最大擔憂之一。但我們也強調,近期中國資本市場的積極改革是中長期的催化劑,也包括提高保險公司的股權配置上限,以及上證指數、科創板指數的創新指數編制。”摩根士丹利中國股票策略師王瀅告訴記者。

  某歐洲大型資管公司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全球流動性擴張,資金并不會因為單一因素而“因噎廢食”,因此最近資金更傾向于采取“彈珠交易”模式,即當全球貿易形勢好轉時,資金買入、市場上漲、風險情緒好轉;而當事態轉差時,股市則再度下挫、防御性策略更占優勢。

  隨著中報季的臨近,業績仍是各界最為關注的因素。摩根士丹利認為,根據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預告來看,二季度盈利相較一季度的紀錄低點有了實質性的反彈,盈利拐點的可見度較高,隨著消費逐步回升,盈利將逐步趨于正常化。

  截至目前,已有1711家A股公司發布了二季度業績預告,占上市公司總數的40%以上,占A股總市值的28%。其中,大盤股盈利小幅攀升(0.6%),小盤股則虧損較多(-7.7%)。就行業層面而言,電信、醫療設備和服務、半導體的預喜率最高,而可選消費(消費者服務和零售業)、媒體和娛樂以及交通運輸的預虧率最高。

  對于多數外資而言,短期刺激經濟的受益者,加上長期結構性的贏家,是現在A股上最好的機會。目前,據記者了解,例如聯博已經減少了對中國出口類股票的布局,自3月開始已經完全往中國內需方向來配置,“中間分兩塊——如果刺激政策繼續發生,我們會加大受益于刺激政策且估值被嚴重低估的板塊,例如水泥或建筑機械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但同時我們也布局了結構性改革標的,比如說數據中心、電動汽車、電池、5G等。”林樺堂稱。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楊亞龍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30 先惠技術 688155 --
  • 07-29 華豐股份 605100 39.43
  • 07-29 億華通 688339 76.65
  • 07-29 敏芯股份 688286 62.67
  • 07-29 天正電氣 605066 10.0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