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例會釋放重要信號 寬貨幣告一段落

央行例會釋放重要信號 寬貨幣告一段落
2020年06月30日 05:55 時代周報

  央行例會釋放重要信號 寬貨幣告一段落

  時代周報記者 王心昊 發自廣州

  國內疫情逐漸平穩,貨幣政策“放水”期告一段落。

  6月28日,央行官網發布消息稱,二季度例會已于6月24日召開。此次例會延續了此前一季度例會“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的表述,提出“要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與可持續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貨幣政策要兼顧可持續發展,這可能意味著貨幣政策最為寬松的時期已經過去。

  此番表述也與央行行長易綱此前在陸家嘴論壇上論及的貨幣政策思路保持一致。易綱認為,“疫情應對期間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階段性”。他強調,要注重政策設計激勵相容,防范道德風險,關注政策的“后遺癥”,并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

  自2月份以來,為對沖疫情沖擊,央行頻頻采取“非常之策”以保證流動性充裕。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前5月,用于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超過10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逾2萬億元;社融數據顯示,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9萬億元,同比增長1.48萬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方面,5月M2同比增長11.1%,與上月持平,這也是繼3月末M2增速重回兩位數后,第三個月保持雙位數增速運行。

  但6月中旬以來,政策轉向信號已經出現。

  “經濟邊際回升態勢已基本確立,貨幣方針將從之前的重‘救急紓困’,逐漸轉向重視穩增長、保就業與調結構、防風險之間的平衡。”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當下政策的著力點,在于不搞大水漫灌,不能留下系統性金融風險再度抬頭的后遺癥。

  “寬貨幣”峰值已過

  央行二季度例會指出,堅持總量政策適度,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

  新增“堅持總量政策適度”的表述,意味著下半年,結構性貨幣政策或將擔當大任:2020年上半年,貨幣政策的重點是再貸款,下半年則是踐行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

  6月18日的陸家嘴論壇上,央行行長易綱表示,2020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超過30萬億元,對比1―5月人民幣貸款新增超過10.3萬億元以及社融近17.1萬億元的規模,6―12月,人民幣新增貸款及社融規模分別約為9.7萬億元、12.9萬億元,僅較去年同期分別增加0.9萬億元、0.1萬億元。

  即便年中流動性相對緊張,央行也未實施“放水”,而是“量增價穩、小步快走”:通過多頻次的逆回購向市場凈投放流動性,但每次凈投放規模較小,且保持利率穩定。

  6月29日,央行暫停逆回購操作。但從6月18―28日,央行連續6個工作日進行逆回購投放后,累計操作金額達9000億元,市場利率在半年末仍保持上揚態勢。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方面,6月28日,隔夜Shibor和14天Shibor分別下行44.4個基點和4.7個基點,其余期限的Shibor仍有不同程度上行。

  利率的上行反映央行正在回籠流動性,以至合理水平。

  “從央行高層的表態來看,下半年的社融同比增幅將會大幅度收窄。”珠三角某國有四大行地區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疊加6月15日央行縮量續作MLF以及6月20日新一輪LPR報價按兵不動來看,“寬貨幣”的高峰已然過去。

  “MLF和LPR利率保持不變,央行意在穩定當前市場利率水平,防范金融空轉。”王青對時代周報記者指出,此輪貨幣寬松與2008年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監管層始終對以宏觀杠桿率高企、資金空轉套利等金融風險保持高度關注,著力避免大水漫灌。

  1.5萬億讓利不搞一刀切

  不搞大水漫灌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市場利率、讓利實體經濟,是目前貨幣政策轉向后待解的關鍵一棋。

  6月17日國常會提出,進一步通過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動金融系統全年向各類企業合理讓利1.5萬億元。

  “從公開市場數據看,2019年銀行業盈利約1.99萬億元。今年要讓利1.5萬億元,意味著銀行業要減掉去年總利潤的75%。”上述國有四大行地區負責人指出,要銀行獨力承擔全部讓利并不現實,下半年,負債端存款利率可能會與資產端貸款利率一同下行,“在利差縮小的同時,利率走廊整體可能也會出現明顯下移”。

  “但降低貸款利率依然是金融系統讓利的核心。”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指出,如果全年信貸存量增長13.5%至174萬億元,且年底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下探至2009年Q1的歷史低點4.76%,全年利率將下降68BP,則今年銀行對實體讓利約為1.18萬億元,完成1.5萬億元目標的79%。

  雖然1.5萬億元的讓利總額已經明確,但各銀行之間的分工細則仍需進一步敲定。

  “國常會定調‘合理讓利’就意味著不能搞‘一刀切’,具體讓利方案的制定,要立足于銀行自身的規模和經營狀況。”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體量較大、經營狀況較好的銀行,可讓利的空間相對大些;體量較小、經營狀況差些的銀行,讓利空間相對小些。“合理讓利的關鍵,就是在讓利的同時不影響銀行的可持續經營,讓整個銀行業保持健康狀態。”

  轉向“寬信用”

  一方面是避免流動性過于寬松而導致資金空轉套利,另一方面是勢在必行的1.5萬億元讓利計劃,“既要且要”的政策目標讓央行的操作難度大幅增加。

  央行二季度例會提出,綜合運用并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貨幣政策將致力于增強實體企業融資的可得性,進一步壓降中間環節融資成本。”陳冀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過去幾年,央行已經在定向流動性釋放工具上有所創新,并已經“組裝”完成了從短端回購到中長端MLF(中期借貸便利)、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PSL(抵押補充貸款)以及定向降準為一體的結構性工具箱。

  但在疫情沖擊下,部分工具定向釋放的流動性在經中間傳導“漏損”后,政策支持“精度”降低,未能實現“直達”作用。

  6月1日,央行宣布創設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一個是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另一個是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以增強服務中小微企業政策的針對性和含金量。

  上述國有四大行地區負責人表示,當前國內貨幣政策的“直達”,主要是圍繞1萬億元的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額度,落實好上述兩個新設的貨幣政策工具。“央行創設這兩個工具,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試圖通過自身擴表,推動‘寬信用’。”

  根據國泰君安的估算,通過上述兩個新創設工具,以“再貸款、再貼現”等形式,央行資產端將增加2.24萬億元,對小微企業信用支持則在6.2萬億元規模。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覃肄靈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03 埃夫特 688165 --
  • 07-03 恒譽環保 688309 --
  • 07-02 君實生物 688180 --
  • 07-02 新強聯 300850 --
  • 07-01 云涌科技 688060 44.47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