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受疫情沖擊 歐洲面臨經濟政治雙重困境
來源:金融時報
本報記者項夢曦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打亂了歐洲經濟的發展節奏。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歐元區GDP環比下降3.8%,創下1995年以來最大的季度跌幅。歐盟委員會上月發布的預測顯示,今年歐盟經濟整體將萎縮7.4%,歐元區19國經濟將萎縮7.7%。疫情帶來的生產與需求的大幅縮減是造成一季度歐洲經濟衰退的主因,但冰凍三尺也非一日之寒,新冠肺炎疫情更像是折射歐洲內部問題的一面鏡子。在疫情帶來的巨大挑戰下,該地區長期以來的產業結構失衡以及歐洲一體化內部自身機制缺失被進一步放大,這也反映出了歐洲在經濟、政治上面臨的雙重困境。
經濟困境:產業結構失衡 經濟增長持續放緩
事實上,在經歷了2017年的全球經濟同步復蘇后,歐元區的經濟增速就開始放緩。歐洲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歐元區19國GDP增長2.5%,創下十年來最高增速。隨后的2018年,歐元區整體的GDP實際增速就下滑至1.8%。而2019年歐元區的經濟實際增速只有1.2%,創2013年歐債危機以來的6年最低,而包含英國在內的歐盟28國GDP增速初值也僅為1.4%。
一直以來,歐洲經濟都是典型的出口導向型,并處于全球化分工體系的最頂端,但對于貿易的高度依賴也使得其在緊張的全球貿易局勢下步履維艱。近兩年來,貿易保護主義的陰霾始終籠罩著歐洲大陸,從美國提高鋼鋁進口關稅、空客非法補貼爭端再到歐盟征收數字稅,歐洲與美國之間的摩擦不斷,由此也造成了貿易的下滑。以歐洲的經濟火車頭德國為例,盡管2019年該國的外貿進出口保持增長,但增速與此前幾年相比顯著放緩。數據顯示,經價格調整后,德國2019年出口額和進口額同比分別增長0.9%和1.9%,低于2018年的2.4%和3.4%。
不僅如此,貿易增長的失速,也帶來了制造業的萎縮。在2019年的12個月中,IHS Markit歐元區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連續11個月低于50榮枯線。2019年12月,歐元區制造業PMI為46.3%,第四季度制造業PMI平均為46.4%,與上季度近7年的低點基本持平,凸顯出歐元區制造業持續低迷的現狀。疫情的到來,則為這一問題雪上加霜。疫情和抗疫措施迫使貿易與工業生產停擺,嚴重影響了需求和生產。歐元區制造業PMI在4月已降至33.4,為1997年6月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表明經營狀況出現了嚴重惡化。產量、新訂單、出口銷售和采購活動均以創紀錄的速度下降,而供應方面的限制則前所未有地加劇。本周一公布的最新數據則顯示,歐元區5月制造業PMI終值為39.4。盡管與4月相比,該地區的制造業增長低迷狀況有所緩解,但政府旨在限制公共衛生事件的措施仍在繼續嚴重阻礙制造業的發展。IHS Markit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也表示:“制造業低迷似乎在5月有所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反映了與4月令人震驚的大幅下降相比的結果。然而,增長能否實現真正的增長勢頭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由于社會疏遠措施、高失業率和企業利潤下降,國內和出口市場的需求似乎仍將受到抑制。”
與此同時,歐元區近年來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提升了各國遭受疫情沖擊的風險。此前,服務業的持續健康增長一直都是歐元區的經濟亮點,但疫情來臨讓這一優勢化為劣勢。因政府為阻止疫情蔓延而實施的封鎖,迫使工廠、商店和餐館關閉,娛樂活動被停止,歐元區服務業幾乎全體陷于停滯。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4月服務業PMI終值僅為12,前值11.7,預期11.7。5月歐元區服務業PMI初值則回升至28.7,但這仍與2019年12月52.8的水平相去甚遠。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各國經濟都造成了巨大負面影響,但對于經濟結構失衡高度依賴貿易與服務業的歐洲而言,沖擊尤為嚴重。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萎縮3%,歐元區整體經濟將下滑7.5%。歐盟統計局預計,今年歐元區財政赤字將會達到8.5%。從行業來看,娛樂業、酒店業、旅游業以及航空業將會受到最大沖擊,相關汽車支柱產業也受到不小沖擊。
目前來看,歐洲經濟的復蘇難度不小。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蒂洛尼(Paolo Gentiloni)表示,經濟復蘇可能將在今年下半年“不均衡”地開始。但到2021年年底,歐盟國家的情況或許將比兩個月前疫情還沒有開始肆虐歐洲大陸時更糟。蒂洛尼說,意大利和西班牙是疫情最嚴重的兩個歐洲國家,它們的經濟今年很可能會各自萎縮9%以上。其中,意大利的經濟復蘇將尤其緩慢。根據預測,希臘也將成為歐盟內部經濟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預計今年經濟產出將縮水9.7%。波蘭受影響最小,經濟衰退率為4.5%。
與此同時,歐洲的政策決策者還將面臨失業問題帶來的挑戰。羅蒂洛尼表示,今年歐元區的平均失業率極有可能達到9%,高于上年的6.7%,明年有望回落至8.5%。他還特別提出,在當前狀況下,青年群體首次就業難度將顯著提升。歐洲各國短期面臨著復工復產和防疫的權衡問題,長期則是公共債務迅速上升以及相關產業鏈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田德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歐洲打擊巨大,2020年歐洲經濟大幅度衰退已成定局,2021年經濟的反彈依舊不能彌補今年造成的損失。
政治困境:一體化進退失據 英國脫歐陰霾仍在
除了經濟的大幅下滑外,此次疫情還暴露了歐盟內部機制即一體化存在的深層次問題。進入21世紀,歐洲一體化開始遭遇越來越多的挑戰。特別是2008年以來,歐洲一體化面臨的形勢急轉直下。歐洲一體化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日益緊密的聯盟”,其信念基礎是歐洲國家間的開放合作以及相互依賴能夠為歐洲帶來和平與繁榮,而如今卻與這一目標漸行漸遠。
歐盟成員國多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醫療衛生水平高,公共衛生治理能力較強,在全球衛生安全指數(GHS Index),尤其是傳染病防控能力的排名上名列前茅,原本應該是傳染病防護能力最強的一個地區。但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歐洲整體淪陷,成為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一個地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扈大威表示,歐洲疫情發展到如此嚴重的程度,除了此次大流行病傳染力強、防控難度大、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外,與歐盟在疫情擴散初期的應對不力也有很大關系。
在國際事務方面,歐盟給每一個成員國提供了協商的平臺,通過某種機制達成行為共識。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并非主權國家,其相關權利只有在成員國一致同意下才能行使,這也使得其在初期的緩慢行動廣受歐洲各國民眾詬病。與此同時,為了應對國內疫情,一些成員國采取了限制甚至禁止醫療設備和物資出口以及關閉與其他成員國邊境的措施,這些措施已損及作為歐洲一體化基石的“四大自由流動”。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對意大利的致信中承認,歐盟成員國對處于困難中的意大利的求助請求反應不夠積極,未能體現團結互助的精神。面對如此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歐洲卻出現了歐盟和成員國雙層治理結構,各國抗疫期間各自為戰和歐盟層面協調能力不足是導致歐洲抗疫失利的重要原因。
為挽救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歐洲央行推出了一系列寬松救市措施。目前,歐洲央行選擇加碼資產購買以及一系列量化寬松政策成為主要的政策支持措施。但由部分成員國提出的“新冠債券”發行,卻遭遇層層阻力。能否通過歐元區成員國集體信用發行特別債券,對于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緩解財政壓力、防止經濟衰退至關重要。為此,法國、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葡萄牙、希臘和斯洛文尼亞9國和歐央行,要求發行新冠債券,但遭到了德國和荷蘭等國的堅決抵制。這也體現出歐盟內部的利益分化日益嚴重。
歐洲一體化進程自上世紀50年代開啟,歐盟的規模不斷擴大,成員數量不斷增多,這使其影響力持續擴大,但國家之間的差異也在增加。各國擁有不同的利益,要實現統一的主權讓渡十分困難。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表示,新成員的加入使得歐盟內部原有的利益差異不僅沒有趨同反而更加分化,這突出表現在南歐國家和北歐國家之間。即便是在如此嚴重的疫情考驗下,各成員國仍舊為了自身利益互不相讓,且無法形成相同的利益集團,這再次暴露了歐盟內部的道德風險、南北差距、統一財政的分歧等問題。
近年來,歐洲的政策決策者們正積極醞釀改革,希望在“逆全球化”浪潮下,為歐洲一體化進程注入活力。但這些努力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遭受到了重創。田德文表示,若歐洲一體化解決不了全局性問題,或在解決全局性問題時不能發揮核心作用,那么歐洲老百姓對歐洲一體化的認同就會降得更低,這對未來歐洲一體化建設又蒙上了一層陰影。他認為,這種負面的影響要大于歐盟為抗疫起到的正面作用。
與此同時,作為此前歐洲一體化遭遇的最大挫折——英國脫歐的陰影至今籠罩在歐洲大陸的上方。英國的出走徹底打破了歐洲一體化堅不可摧的“神話”,此后歐盟多個成員國的極右黨派力量上升甚至奪得政權。傳統政局遭顛覆,一體化進程的步伐放緩甚至停滯,歐盟發展方向變得模糊起來。如今,即使雙方已經堅定地邁出了“分手”的第一步,后續的英歐貿易談判仍難有進展。在此前結束的英國與歐盟未來關系第三輪談判中,雙方仍然沒能打破僵局。
當地時間本周二至周五,英國和歐盟將以遠程會議方式,舉行脫歐后關系最后一輪談判,在前三輪談判無功而返的情況下,第四輪會議被視為雙方處理諸多“根本性分歧”的關鍵談判。歐盟首席脫歐談判官巴尼耶(Michel Barnier)提到他對談判前景持“不樂觀”態度。談判的主要癥結點在于所謂的“公平競爭環境”規定。歐盟表示這些規定是必要的,以確保英國不會降低標準,但英國拒絕接受這些規定,因其屬于歐洲法律范疇。此外,雙方在漁業政策以及邊界問題的安排、歐盟在英公民的身份待遇等問題上也存在分歧。眼下留給英歐的談判時間已經不多,英國政府一直強調將在12月按時結束脫歐過渡期,將消除多年來籠罩英國經濟的不確定性。然而,倘若年底英歐無法達成協議,雙方貿易關系將回到世貿組織規則下,關稅及貿易壁壘將大幅上升,給雙方經濟帶來更大沖擊,這也為歐洲政壇帶來了長期的不確定性。
不過,未來并非一片愁云慘霧。歐洲一體化符合全球化潮流,全球化的發展進一步推進了歐洲一體化進程。因此,一體化趨勢不可逆轉。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賈文華表示,成員國利益沖突可能給體制帶來沖擊,但不會導致一體化垮臺。他認為,歐盟需要針對不同國家的狀況,還有歐洲面臨的不同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和現有的能力去逐步解決問題。國與國之間需要建立協商機制,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加強合作。
上海歐洲學會前會長伍貽康教授也認為,疫情對歐洲一體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借助疫情危機,歐盟如能趁勢加強團結、深化內部結構機制改革,在尊重成員國主權基礎上進一步推進歐盟一體化進程,抓準方向,在共識基礎上使一體化向前推進,是有可能的。歐盟歷史證明,一體化往往是在危機中向前推進。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