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道:
原標題:吳曉靈:財政赤字貨幣化之我見
吳曉靈(作者吳曉靈系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
近日劉尚希院長(編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的財政赤字貨幣化的建議引起了議論,我想談談看法。
財政赤字貨幣化在貨幣銀行學中并非新論。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購買國債,就是對財政的支持,也借此吐出基礎貨幣實現信用擴張并創造貨幣。之所以中央銀行不直接購買一級市場的國債,是希望對政府財政有一個市場約束。在非常時期央行也可直接從一級市場買入國債,只要央行的買入量不超出貨幣政策的目標需求,則不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近年來各國央行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除買入國債外還直接買入商業票據和證券,這是金融危機中社會信用傳導機制不暢的無奈之舉,但也不是無限創造貨幣,其買入量以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為限。在未達目標前可聲稱無限買入。從上述理論看,不是財政赤字不能貨幣化,而是看兩個問題:一是貨幣化必須以貨幣政策目標為限才不會對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二是財產政策要有效率才不會傷害經濟。經濟危機時期財政赤字的比率不是不可擴大,此時要在挽救經濟與財政紀律中做權衡。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問題不是不可以擴大財政赤字,也不是不可以央行直接買入國債,而是我們的財政政策是否合適,效率如何。
中國的銀行體系盡管在信貸的公平性上存在問題,但傳導機制是正常的,央行也在通過再貸款對信貸結構進行調整。因而,現在要考慮的問題是:
1)我們的財政政策是直接介入經濟活動為主,還是以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為主;2)當前解決就業問題是加大政府投資或政府補貼投資為主,還是救助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為主;3)財政對困難人群的救助能否精準,減少跑冒滴漏;4)當前情況下用結構性信貸政策與用財政政策調結構哪個相對更有效率。這些問題清楚了,財政赤字自可擴大,手段自可選擇。
責任編輯:蔣曉桐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