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嫡子為何這個時候去美國上市?

平安嫡子為何這個時候去美國上市?
2019年12月04日 08:58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原標題:平安嫡子為何這個時候去美國上市? 來源:虎嗅APP

  2019年12月2日(美東時間),中國平安(601318:SH;2318:HK)旗下金融壹賬通(簡稱“壹賬通”)更新了招股文件。根據時間表,壹賬通將于下周五(12月13日)開始交易,代碼OCFT。

  根據招股文件,壹賬通擬發行3600萬份ADS(美國存托股票),價格區間12美元~14美元(對應市值約50億美元)。

  假設發行價定在上限并通過“超額配售”額外發售540萬ADS,壹賬通IPO最高涉資5.796億美元。

  自2015年12月創辦以來,壹賬通幫助客戶完成交易總額1.8萬億;2019年前三季度,每天處理13.5萬次反欺詐審核,420萬宗信用風險評估,1.3萬件機動車保險理賠。

  截至三季度末,壹賬通擁有3700個金融機構客戶,為中國最大TAAS(Technology-as-a-service)平臺。

  2019年前三季度,壹賬通營收15.5億,同比增長72.3%;Non-IFRS毛利潤7.6億,同比增長89.5%;凈虧損10.5億,2018年同期凈虧損5.8億。

  單就財務數據,壹賬通不值50億美元。但考慮其身份(平安集團實控子公司)、使命(承載平安集團數字化轉型重任、打造面向6萬多家金融機構的開放平臺)、技術儲備(平安集團動用10萬技術人員、投入150多億的成果,用的著的都“拿來”了),按螞蟻金服(估值1600億美元)的零頭估個50億美元,不算過高。

  人算不如天算,壹賬通IPO遭遇的外部環境不太理想。截至目前,2019年上市的29只中概股有12只首日破發,破發率達41%。就算逃脫首日破發,還可能在IPO后一個月內破發。后來成為明星的瑞幸咖啡(NASDAQ:LK),上市第二周收于15.32美元,較發行價低9.9%。

  作為平安集團“嫡子”,壹賬通最在意的不是5億美元融資,而是把握上市時間窗口?!懊绹鲜泄尽边@塊“招牌”可以適度淡化壹賬通的“平安背景”,以更加公開透明的公司治理取信于國內外金融機構。

  壹賬通“蓋樓”

  壹賬通于2015年從平安集團分離,主要業務是面向銀行、保險、投資管理等金融機構提供商業云服務。

  靠譜創業公司的做法是先挖個“深坑”,把“廂式基礎”打好,再一層一層地往上“蓋樓”,即推出產品及服務。

  對承載中國平安集團數字化轉型重任、致力于打造開放平臺的壹賬通來說,這么做遠遠不夠。壹賬通要把整個“規劃區域”的地下結構做好,所有道路、管網、線路布置完畢,才能開始“蓋樓”。

  目前,壹賬通可提供12套“原生云”解決方案和50多個產品。截至2019年9月末,壹賬通有3700多個金融機構客戶,包括所有主要銀行及99%城市商業銀行、46%的保險公司。此外,壹賬通陸續在日本、新加坡、印尼成立分公司,業務范圍拓展到10個國家和地區。

  1)獲客模式

  壹賬通拓展客戶的策略分為采用-加深-整合(Adopt-Deepen-Inegrate)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客戶只采用一兩款簡單產品;第二步逐步深化與客戶的合作,引導客戶購買更多產品和服務;第三步水到渠成,為客戶整合業務流程。

  壹賬通目前3700多家客戶中的絕大部分處于第一、第二階段,因此營收潛力遠遠沒有釋放。

  2019年Q3,壹賬通營收5.85億,同比增長62%。過往四個季度(2018年Q3~2019年Q3),壹賬通總營收20.7億,同比增長86.8%。

  2)客戶來源

  招股文件披露,來自平安集團以外的收入占比在60%一線——

  2017年,來自平安集團及外部用戶的收入分別為2.36億和3.46億,外部收入占比60%;

  2018年分別為5.28億和8.86億,外部收入占比63%;

  2019年前三季度分別為6.77億和8.78億,外部收入占比56%。

  外部用戶分為“高級用戶”和“基礎用戶”。2018年221家高級用戶(2017年為40家)為壹賬通貢獻收入8.86億,戶均392萬。3272家基礎用戶貢獻收入2060萬,戶均6300元。1個高級用戶帶來的收入相當于622家基礎用戶。

  壹賬通的努力方向顯然是引導更多用戶成為高級用戶,同時讓高級用戶支出更多。

  壹賬通使用“擴張率”來衡量可比用戶本財年支出與上財年支出的比值。2017年、2018年,外部用戶“擴張率”分別為800%、224%。也就是說,2018年外部可比用戶在壹賬通的支出增加了224%。

  3)毛利潤率與計費模式

  壹賬通毛利潤率呈階梯式上升:2017年各季度在14.4%~22.8%區間;2018年各季度提升至25.7%~29%區間;2019年前三季達到28.5%~38.6%區間。

  壹賬通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項目是向各家第三方機構(如銀聯、電信運營商)支付的“通道費”。2019年前三季度,此類支出3.51億,占營收成本的53%。這是壹賬通的商業模式決定的——不是以產品交付、技術轉讓獲得一次性收入,而是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賺取傭金。

  與商業模式相呼應,壹賬通的主流結算方式是基于交易額按比例取費。2019年前三季度,采用此模式獲取的收入占總營收的78.4%。

  如果以交付、技術轉讓為主要商業模式,增加收入的路徑相對單一,即增加客戶數量。

  基于交易額賺取傭金,缺點是收到的費用包含需要支付給第三方的通道費,毛利潤率看起來低。但卻能夠一邊發展新用戶,一邊用“采用-加深-整合”的套路挖掘現有客戶的潛力。

  2018年3272家基礎用戶平均每家支出僅6300元,221家高級用戶平均支出達392萬,相差620多倍。但高級用戶平均每家只選擇了3種產品(壹賬通有12套解決方案、50多個產品),沒用過的產品還很多很多。可見基礎用戶、高級用戶的潛力都非常大。

  規模效益尚未發揮

  2017年,5.37億研發費用占營收的92%,2019年前三季度6.41億研發費用占營收的41%,但這個比例仍然偏高。

  2017年市場費用2.08億,2019年前三季度市場費用增至4.72億,占營收的30%。

  行政費用的膨脹與市場費用極為相似:2017年行政費用為2.7億,2019年前三季度為4.52億,占營收的29%。

  2019年前三季度,研發、市場、行政三項費用合計占營收的101%(2017年這個比例為175%)。

  最近4個季度(2018年Q4~2019Q3),經營虧損及經營虧損率均顯著下降。2018年Q4經營虧損5.36億,虧損率105%;2019年Q3,經營虧損3.05億,虧損率52%。

  壹賬通經營虧損的根本原因是營收規模沒有上去。

  天花板有多高

  對某家企業而言,“天花板”可簡單理解為所在行業全年總營收的一個百分比,因為激烈的競爭無處不在,頭部公司難以通吃,再說還有反壟斷法管著呢。

  比如騰訊目前主業互聯網廣告和網絡游戲。2018年互聯網廣告行業總收入3694億,網絡游戲行業總收入2144億,合計5838億。騰訊廣告、游戲收入分別為581億和1619億,占比分別為15.7%和75.5%。如果網絡廣告、網絡游戲行增長率分別為12%和5%,那么到2023年,互聯網廣告和網絡游戲的收入分別為6510億和2736億。假如騰訊網絡廣告市場份額上升到25%、網絡游戲市場保持75%,則騰訊這兩項業務2023年收入為3680億。再假如這兩項業務凈利潤率為25%,則2023年凈利潤為920億,按40倍市盈率,騰訊市值為3.68萬億人民幣,約合4.1萬億港元、比現在高1萬億港元,年均增長率5.8%。

  正是因為網絡廣告、網絡游戲的“天花板”偏低,騰訊一定要努力發展金融科技、云計算等新興業務。

  金融科技天花板有多高?

  2018年中國GDP達73.1萬億元,預計2023年將增至95.7萬億。截至2018年末,中國金融機構總數達6.2萬家,總資產約合46.9萬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達82.8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2%。另據統計,2018年末美國金融機構總資產已達98.2萬億美元,相當于當年GDP的479%。

  盡管經歷近20年的高速增長,中國金融服務滲透率仍與美國有很大差距。截至2018年末,個人借貸/透支服務的滲透率僅為31.6%(美國為77.1%);人均保費支出約為美國的8%~15%;家庭資產絕大部分集中于住房,金融資產占比僅為12%(美國為43%)。

  6.2萬家金融機構中,4500多家銀行類金融機構持有總資產的80%以上(注:銀行類金融機構包括6大國有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134家城市商業銀行、1400家農村商業銀行及3000多家銀行類金融機構)。截至2018年末,銀行總資產達268萬億,預計2023年將增至448萬億。

  在銀行放貸總余額當中,大型企業、個人和中小企業占比分別為56%、20%、24%。提供八成以上就業崗位的中小企業只獲得不到四分之一貸款。據估算2018年末,中小企業資金缺口高達11萬億美元(預計2023年將增到14.2萬億美元)。

  銀行貸款的重心迫切需要向個人及中小企業轉移,但風險評估、貸后管理的效率成為瓶頸。截至2018年末,整個銀行系統共有22.9萬個分支機構、雇員高達430萬。根據對排名前五位的銀行進行調查,34%~39%的人力用于客戶服務,總數約150萬。銀行的效率上不去,服務個人及中小企業就不劃算,出路只有全面數字化轉型。

  6萬多家金融機構中,除了排名靠前的一二十家,缺乏數字化轉型所需的資金、人才和技術。

  保險、資產管理領域數以萬計的機構同樣渴求金融科技為它們插上“翅膀”。如果被“友商”降維打擊,后果不堪設想。

  相對廣告、游戲行業,金融領域的潛在需求是天文數字。Oliver Wyman估算,2018年中國金融機構在技術方面的支出達1522億,這個數字將在2023年達到4008億,年均復合增長率21.4%。

  4000多億只是金融機構的研發投入,排名靠前的100家大概會花掉這筆錢的90%,其它6.2萬家年均投入只有60多萬,遠遠不足以推動數字化轉型。想要不被時代拋棄,出路只有求助于金融科技公司。壹賬通們將采取基于交易額或者資產管理規模的計費模式,分享數萬家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紅利”。

  出身不容選擇

  盡管已經有螞蟻金服、騰訊金融、興業數字金融、恒生電子、神州數碼等實力玩家,但金融科技仍然是片藍海。而且由于行業特性,金融領域溝壑縱橫、壁壘森嚴。比如恒生電子在券商那里“吃得開”,保險公司、銀行未必買賬。#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在廣袤的金融科技市場,有兩種背景的玩家最具競爭力:一是壹賬通、興業數字金融等金融巨頭的“嫡子”;二是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養子”。

  壹賬通們的優勢是身份和背景,對金融業務理解更深,更容易獲得金融機構的信任;螞蟻金服們的優勢是坐擁海量用戶、服務C端的能力出眾且經驗豐富,除了提供IT技術還能幫助金融機構獲客并改善服務,簡單說就是“賦能”。但互聯網巨頭孵化出的金融科技公司缺乏金融背景、參與金融服務的時間短、服務內容相對單一。

  出身不容選擇,重在個人表現。金融科技市場潛力無限,各種背景的玩家都有機會。雖然螞蟻金服領先,但壹賬通、興業數字金融們不可能被“團滅”。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劉玄逸

平安 金融壹賬通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11 甬金股份 603995 22.52
  • 12-10 嘉必優 688089 --
  • 12-05 天邁科技 300807 17.68
  • 12-04 芯源微 688037 26.97
  • 12-04 銳明技術 002970 3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