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觀社論 GDP6.0時刻,再來談談中國經濟的韌性
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最新的統計數據。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2%。分季度看,從一季度到三季度,增長分別為6.4%、6.2%和6.0%。盡管統計局發言人稱,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可以肯定,穩增長壓力不小。決策層已經要求,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今年初確定的經濟增長指導性目標是6.0%-6.5%,三季度6.0%的增幅已經觸及目標下限。當然一個季度的增幅高低不代表趨勢,但對投資者預期會有影響。中國經濟是否有足夠的韌性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抵御外部沖擊,并釋放出新的增長動能?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發布時,經濟觀察報曾以“中國經濟韌性從何而來”為題發表社論。跟兩個季度之前相比,此時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期待更多。
韌性是一個借用的物理學概念。簡單說來,韌性越強,面對壓力吸收能力越強,彈性空間也大。當我們談及中國經濟韌性的時候,通常會概括為廣闊的消費市場、龐大的消費人群——特別是正在崛起的中產人群、完整的產業鏈和門類齊全的產業體系,當然還有遠未結束的城鎮化進程。
這樣說沒有錯,不過這肯定不是答案的全部。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從來都是現實的存在,但在被改革開放的“魔法棒”激活之前,它展示給世界的并非持續迭代的消費能力和挫而愈強的創業創富活力。因而,當我們討論中國經濟韌性的時候,更聚焦于如何激活那些內生的動能,激發可能被壓抑的激情。
拿城鎮化來說吧。國家統計局發言人表示,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拉動刺激經濟的手段,這是對各級政府能否堅守“房住不炒”定位的肯定回應。過去多年,正是一些地方以房地產為抓手盲目造城,將城鎮化導向歧途。即使如此,沒有人否認城鎮化仍將釋放巨大的增長空間。事實上,善待那些懷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走進城市的農村人和異鄉人,推進以人為本的城鎮化,原本就意味著對生產力的解放。
改變正在發生。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對超大特大城市戶籍的說法從7年前的“嚴格控制”調整為“大幅增加落戶規模”,戶籍堡壘終于松動。當我們寄望更多之時,很容易發現,不僅是戶籍政策,從房地產、汽車到求學、就業等各個領域,都依然存在不少抑制正常需求實現的行政管制。
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稱,今年四季度經濟保持平穩趨勢是有保證的,這是信心的體現。即使如此,考慮到到目前實體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外部環境還具有不確定性,從決策層面考量,我們仍需要增強底線思維。這意味著對可能發生的更壞的情況做好準備,同時努力爭取更好的結果。
進一步地說,這種準備,短期包括各種宏觀調控政策組合,目標是“穩住”增長,與此同時,則要強力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力促國內已經出臺的各項改革方案的落地和深化。這是無可回避的持久戰。增強中國經濟的韌性別無他途。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