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言長三角都市圈:單個還是多個中心城市組成?

專家建言長三角都市圈:單個還是多個中心城市組成?
2019年07月17日 03:28 第一財經日報

  長三角的都市圈: 單個還是多個中心城市組成?

  陳雯

  [201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了發揮上海龍頭帶動的核心作用,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其中原屬于南京都市圈的蕪湖和馬鞍山,也要求與合肥實現同城化發展,并以此為紐帶促進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融合發展。]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當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熱議話題。雖然學界提出城市連綿區、聯合統計區、城市帶、全球城市區域、城市群、都市圈等相似概念,但最廣為接受的還是城市群和都市圈。

  通過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提升國際競爭力,成為各國抵御發展不確定性的重要途徑。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規劃提出城市群是中國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也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基本單元。

  什么是都市圈

  都市圈是嵌套在城市群內的以較大中心城市吸引輻射周邊城市形成的城市連綿區域,范圍比城市群小。此外,國內比較多地談到都市區的概念,多指一個城市建成區向周邊鄉村地域拓展形成的城鎮化空間,范圍比都市圈小。可以說,若干都市區連綿組成都市圈,若干都市圈有機形成城市群。

  城市群是從單個城市拓展為若干個城市組成的更有利于要素流動和資源高效配置的特定區域,即在一定空間范圍內自然人文環境整體性強、城鎮化工業化水平高、自組織生成的“一群城市”,在政府現代空間治理與規劃指引下,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網絡連通性,促進經濟分工密切聯系,成為一體化水平較高的“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發展規劃中關于長三角的城市群范圍的界定,運用了地理人文要素聯系(如交通可達、資本聯系、方言范圍、文化承繼)的分析方法,結合主體功能定位判斷(限制開發區域盡可能不在其中),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一市三省”遴選出26個城市。

  都市圈多以一個有影響力的城市為中心,自然山水相連、人緣相親、語言相通,中心城市更易于輻射帶動周圍城市,形成更為緊密的經濟社會聯系。與城市群一體化相比,都市圈更接近于同城化的通勤生活圈。長三角的都市圈城市統籌分工、緊密合作、全面對接、共建共享,率先推進同城化發展,促進產業科技協同創新、基礎設施網絡共享、民生福祉同步提升、文化事業共同繁榮,可以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最具顯示度,也更具合作可行性的先行示范區。

  長三角都市圈建設的幾個問題

  2016年《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了發揮上海龍頭帶動的核心作用,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的同城化發展。其中原屬于南京都市圈的蕪湖和馬鞍山,也要求與合肥實現同城化發展,并以此為紐帶促進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融合發展。

  同時,上海“十三五”發展規劃和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出建設上海大都市圈,使得長三角的都市圈出現了較多交融發展態勢,需要重新梳理都市圈空間格局。2018年,國家發改委出臺的《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規律、順勢而為,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統籌謀劃、地方負責,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對照已有規劃和指導意見,長三角城市群內的都市圈建設有幾個問題仍值得進一步討論:

  第一,上海與鄰近城市共同圈一個更為緊密的都市圈,會不會影響上海成為更大區域范圍的中心?上海作為全球城市、全國經濟中心乃是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在不同尺度上應發揮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全球尺度上,適應和建立國際運行規則,帶領全國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在全國尺度上,發揮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以及科創中心作用,服務華東地區及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發展大局;在長三角尺度上,著力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促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在上海大都市圈范圍內,更著力解決上海自身優化發展和帶動周邊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構建上海大都市圈,一方面出于上海向周邊地區疏散人口(特別是老齡人口)、勞動密集產業及非中心功能需求;另一方面更希望通過都市圈建設,探索跨界合作運營、飛地經濟發展等協調機制,將上海發展勢能和城市運營規則率先向周邊地區擴散,以點帶面,以一個高點帶動一片高原的隆起,為長三角城市群的高質量發展率先探路,并起到強有力的支撐。

  第二,都市圈是一個中心城市引領還是多個中心城市組成?從理論上很難論證多個中心城市不能成為都市圈,荷蘭蘭斯塔德地區就是由一群中小城市組成的城市密集區,也具有較好的分工協作關系和較強的競爭力。但從我國長三角都市圈發展現實來看,多個中心城市的都市圈往往推進效果并不理想,不如一個中心城市為首的都市圈更易形成共識和凝聚力。

  如蘇錫常都市圈,三個城市建成區幾乎連綿,在基礎設施共建、公共服務共享、生態環境共保等方面有較大一體化工作推進需求,但是三個城市的發展條件和水平相當,產業方向比較類似,長期以來競爭大于合作是不爭的事實,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蘇錫常已呈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態勢。南京都市圈跨省共建較早,已經頗具共識,以南京為中心,商業金融、教育醫療服務、科創乃至宜居功能輻射蘇皖城市,共同發展態勢明顯。有專家提出建設寧合(南京—合肥)都市圈,因難以達成共識而不能成立。

  第三,都市圈規模宜大還是宜小?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指導意見提出,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而事實上,如果考慮實際的交通擁堵和公交換乘等情況,從上海市中心出發的1小時通勤范圍可能還出不了上海市區。因此,都市圈的范圍不宜過大,并仍需要通過交通管理改善往來時間,進而真正達到通勤要求,而后再考慮逐步擴展都市圈的范圍。都市圈空間范圍應該按照市場規律,基于已有的密切聯系和合作實際,順勢而為,不必被行政界線阻隔。

  現有的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都是跨省域的都市圈,也是發展形態比較成熟、中心城市作用顯著、內部聯系比較密切的都市圈。相比之下,杭州和合肥的兩個都市圈發育還不夠成熟。浙江省一直提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都市區,其中杭州都市區包括杭嘉湖紹四市,同蘇錫常都市圈類似,嘉興、湖州、紹興也都在上海大都市圈范圍內,那么杭州到底是獨立成圈,還是推進滬杭一體化,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仍值得進一步研究。合肥目前仍處于集聚發展階段,對周邊城市輻射帶動比較有限,有可能圈入合肥帶動范圍的蚌埠和淮南兩市尚不在長三角城市群范圍內,而且蚌埠反而對加入南京都市圈表現出較高的熱情。

  總而言之,以超大和特大中心城市引領都市圈同城化打造發展高原,多個高原協調聯動帶起城市群,是更高質量一體化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長三角一體化決策咨詢專家、中央民盟生態環境委員會成員、蘇科創新戰略研究院理事長)

責任編輯:張寧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24 神馬電力 603530 5.94
  • 07-18 蘇州銀行 002966 7.86
  • 07-18 國聯股份 603613 15.13
  • 07-17 景津環保 603279 13.56
  • 07-17 科瑞技術 002957 15.1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