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勇: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問題根源是人口老齡化

楊志勇: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問題根源是人口老齡化
2019年07月09日 16:53 21世紀經濟報道

  原標題:南財快評:努力加強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

  作者:楊志勇  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2035年養老金結余或將耗盡,這是最近中國社科院的一份研究報告給出的看法。人社部今天回應表示,這個報告對養老金制度理解不正確,目前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4.78萬億,有著較強的保障能力。但是相關主管官員也表示,確實結構性矛盾很突出,地區之間不平衡。今天另據媒體報道,各地正在協調養老金省級統籌的時間表,預期2020年實現養老金的省級統籌的基礎上,完善中央調劑制度,希望由此進一步加強全國統籌。 

  人保部的回應可以說是對公眾的及時釋疑,但是可能的養老金結余耗盡,依舊是一個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回歸到養老保險制度的本源問題,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旨在彌補個人養老和家庭養老的內在缺陷。工業化和城市化之后,由于人口跨區域流動,個人養老和家庭養老的社會基礎不復存在,這也是人保部所謂的結構性問題的所在。這些缺陷不能消除,因此解決問題的方案只能是朝增強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努力。 

  現行養老保險制度是從現收現付制轉軌而來,老人和中人的個人賬戶做實一直面臨挑戰,一些地方養老金支付困難,甚至連個人賬戶資金都被挪用。做實為什么難?做實能不能做到?做小做實沒有意義,做大做實又困難重重。與其死守現行制度,不如加快養老保險制度的轉型,以名義賬戶制確認代之。個人賬戶的意義是給參保者提供養老保障。做實的賬戶和名義賬戶功能完全可以一樣。考慮到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的實際,名義賬戶制更符合中國實際。 

  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問題的根源在于人口老齡化。無論選擇什么樣的具體制度,都是年輕人養老年人,工作的人養不工作的人。未富先老令中國養老保險的難度超過老齡化的西方國家。快速老齡化讓問題解決更為緊迫。劃撥國有股,變現部分政府資產,給養老保險基金更多注資,為全國社保基金提供更多的戰略儲備,都是必須的。延遲退休年齡也應逐步到位,特別是健康狀況改善預期壽命延長,更是讓延遲退休的緊迫性進一步加強。最后,還需要盡快調整人口政策,讓人口結構更加合理,是應對從人口老齡化的根本之策。 

責任編輯:鮑一凡

人口老齡化 養老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10 福光股份 688010 25.22
  • 07-10 樂鑫科技 688018 62.6
  • 07-10 新光光電 688011 38.09
  • 07-10 鉑力特 688333 33
  • 07-09 宏和科技 603256 4.43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