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開啟財務監管風暴 27家上市藥企均在核查名單
■本報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一場圍繞醫藥企業財務問題的監管風暴正式開啟。
6月4日上午,財政部網站發布消息稱,決定將組織部分監督管理局和地方財政廳(局)開展2019年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其中復星醫藥、恒瑞醫藥、步長制藥等27家A股上市藥企均在此次核查名單之列。
消息一出,醫藥生物板塊指數應聲下跌,開立醫療、宜華健康、同仁堂等個股跌幅靠前,ST康美(維權)繼續跌停。截至當天收盤,醫藥生物指數下跌1.53%,多達18只板塊個股跌幅超過3%以上。
“此次檢查的重點內容包括藥企銷售費用、成本和收入、采購返點、虛開票據。”財政部消息稱。
事實上,今年以來,從業績變臉、股價閃崩到企業財務造假被罰,醫藥行業亂象頻發。
“在實體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一些上市公司為了避免真實的報告財務數據造成的股價下跌,因而試圖在年報財務數據上造假避免引發二級市場巨震。不過隨著監管向嚴,秋后算賬的案例也愈發高增。”北京中醫藥大學法律系醫藥衛生法學副教授鄧勇指出。
而“帶金銷售”的醫藥行業沉疴痼疾,也是此次財政部嚴查的重點之一。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醫藥行業反腐持續加碼的重要標志。
一位接近財政部的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近年來,國家為了支持藥品的研發,給與了醫藥企業許多稅收優惠政策。如果醫藥企業沒有將重心落在研發上,而是本末倒置,用在其他方面,那相關部門排查后發現問題也將是嚴懲不貸的。
全面監管落地
財政部發布的消息顯示,從6月至7月,財政部將組織部分監管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開展醫藥行業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藥企銷售費用、成本和收入、采購返點、虛開票據均是此次檢查的重點內容。
“比如,要查詢銷售費用真實性。銷售費用列支是否有充分依據,是否真實發生;是否存在以咨詢費、會議費、住宿費、交通費等各類發票套取大額現金的現象;是否存在從同一家單位多頻次、大量取得發票的現象,必要時應延伸檢查發票開具單位。會議費列支是否真實,發票內容與會議日程、參會人員、會議地點等要素是否相符;是否存在醫療機構將會議費、辦公費、設備購置費用等轉嫁醫藥企業的現象;是否存在通過專家咨詢費、研發費、宣傳費等方式向醫務人員支付回扣的現象。”財政部消息指出。
此外,成本和收入的真實性也是重點,比如,采購原材料時,是否存在通過空轉發票等方式抬高采購成本的情況;將制造費用分攤至不同藥品時,分攤系數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蓄意抬高生產成本的現象。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次行動是有備而來,痛抓藥企要害,嚴打弄虛作假。
事實上,近期已有多家藥企上報了財政報表,此次檢查力度的加強,是為防止藥企在財政報表上弄虛作假。
財政部方面表示,此次檢查對象的來源,是此前財政部監督評價局會同國家醫療保障局基金監管司,按照“雙隨機、一公開”的要求,共同隨機抽取的77戶醫藥企業檢查名單。
按照劃分,77戶醫藥企業中,15家企業由財政部監管局檢查。其中,長白山、復星醫藥、恒瑞醫藥、上海醫藥、步長制藥、華潤三九、賽諾菲、施貴寶、禮來公司等上市藥企占比六成。而地方財政廳要覆蓋的藥企則多達62家,每個省市財政廳各檢查2家藥企。智飛生物、同仁堂、天士力、力生制藥、華北制藥、亞太藥業、江中藥業等均榜上有名,囊括22家A股公司(含退市*ST長生(維權)),4家新三板公司以及2家H股公司。
展開整頓
據了解,一直以來,醫藥企業“財務問題”始終是監管關注的重點區域,上市藥企財務洗澡、業績變臉以及股價閃崩事件頻發,暴露了行業普遍存在的財務數據注水、虛增藥價收入等問題。
財監(2019)第18號加急文件顯示,醫藥企業核查的重點內容是針對包括醫藥企業和延伸檢查單位的費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實性進行重點核查,其中包括銷售費用列支的依據、是否利用發票套取現金或空轉發票抬高采購成本、虛增營業收入、向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銷售返點等現象進行逐一排查。
康美藥業事件,實際上也揭開了醫藥企業普遍存在的收入虛增、單據造假等財務數據的巨大黑洞。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約有16家上市藥企因銷售費用增長過快,甚至超過營收的增速而收到監管部門的問詢函和監管函,并要求說明銷售費用增長合理性等問題。
數據顯示,作為國藥集團旗下控股公司,國藥一致2017年銷售費用達23億,且近年來呈增長趨勢。其中,2015年到2016年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國藥一致的銷售費用更是爆發式增長,從5.3億猛增至21.9億。而近5年的研發費用卻均未超過1億元,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2016年的銷售費用是同時期研發費用的50倍。2017年國藥一致的銷售費用23億,同時當年沒有研發支出。
公開數據顯示,復星醫藥、步長制藥、華潤三九、恒瑞醫藥幾家重量級藥企的銷售費用/營業收入占比均占據30%以上,而且市場推廣費用的占比普遍達到90%以上。
據財政部地方部門財政專員過去對藥企行業銷售費用的調查顯示,在很多成品藥價格中,醫藥銷售費用的占比都非常高,這些費用多數以會議費、業務宣傳費、學術推廣費等開支進行列出,并將部分款項支付給一些中介服務公司,用于銷售回扣。
比如,步長制藥此前就收到了上交所的問詢函,數據顯示2018年步長制藥銷售費用高達80.36億元,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達到58.81%。銷售費用中的93.15%為“市場、學術推廣及咨詢費”。
“近年來,為了支持藥品的研發,降低患者的費用負擔,完善醫療服務,國家不斷加大稅收政策的支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醫藥行業增值稅優惠政策。相關部門也都落實好藥品的稅收政策,支持制藥產業的發展。但國家的真金白銀是讓企業側重于研發的,并不是給醫藥企業用于銷售回扣、行賄用的。此次財政部的檢查是給企業敲響警鐘,對規范醫藥行業有益。”上述接近財政部的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