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車庫自燃 車主后怕:再晚半小時我就在車里了
每經記者 黃辛旭 每經編輯 鄭直
特斯拉又燃燒了!
4月21日晚,上海徐匯區某小區一輛Model S發生燃燒。幸運的是此次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拉上了旁邊的奧迪和雷克薩斯“陪葬”,小區高層住戶也被疏散。
“電動車起火只是一種現象,重點是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電池外部短路,導致熱量急劇上升引起燃燒,更為嚴重的是電池內部短路,電解液燃燒導致的燃燒。”國家863電動車重大專項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動力電池本身比較復雜,目前該輛特斯拉燃燒事件背后的原因仍難以定性。
但是伴隨著數起電動車燃燒事故,消費者對于電動車的安全性能又產生了質疑。
特斯拉車主后怕
根據流出的地下車庫監控錄像,4月21日晚8時許,在上海某地下車庫,一輛特斯拉Model S先冒出白煙,進而起火燃燒。
根據徐匯消防官方微博,該地下車庫發生火災后,徐匯支隊立即調派15輛消防車到場處置。消防力量于20時39分到場,火災于21時18分熄滅。現場為獨立地下二層車庫,層面積約1300平方米。起火部位在地下一層,有特斯拉、奧迪、雷克薩斯三輛轎車發生燃燒。現場無人員傷亡,目前,火災原因和財產損失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之中。
4月22日上午,特斯拉方面作出回應稱:“在得知這起發生在上海的事故后,昨晚我們第一時間派出團隊趕往現場。我們正在積極聯絡相關部門并配合核實情況。根據目前的信息顯示,沒有人員傷亡。”
事發后濃煙一度飄散至小區樓道內,有不少居民在家中聞到了焦糊味。
“我從16樓疏散至1樓。”“人生中第一次緊急撤離,小區著火,帶著倆娃兒直接撤到了酒店。地下車庫,特斯拉自燃導致的。”“在家里突然聞到一股濃烈的塑料燒焦味,出門后才發現地下車庫起火了,消防員已經趕到。”一些小區居民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當晚的經歷。
事發時間約為21日當晚8點15分左右。根據車主董先生對《新民晚報》記者的講述,事發時間距離他停車入庫的時間,不過半小時左右。
“如果我晚半小時停車,或者一直在車里,晚走半小時呢?我都不敢往下想……”董先生說,為此他21日晚一夜都沒有合眼,心急如焚。
這條特斯拉Model S自燃的監控視頻在微博上引起了網友熱議。有網友稱停車時從來不敢靠近電動車,還有網友稱該事件斷了自己買特斯拉的念頭。甚至有人貼出惡搞圖片稱特斯拉APP向車主推送消息稱:您的車子正在燃燒。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自燃。
早在1個月前,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廣州市天河區發生自燃,自燃時該車輛沒有充電,也沒有發生碰撞,情況與此次上海特斯拉自燃情況相似。
早在2個月前,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行駛時發生車禍,碰撞后自燃,車主不幸死亡。在事故發生一天后,這輛特斯拉的電池在警方停車場出現多次燃燒。
2017年4月,美國紐約州一名車主駕駛Model S撞到了路邊一塊巨石后開始自燃。2018年6月在洛杉磯,女演員麥肯馬考的丈夫駕駛的特斯拉Model S在行駛中毫無征兆地冒煙起火。
據不完全統計,大部分起火車型為Model S。據了解,特斯拉旗下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是由松下提供的數千個單體18650三元鋰電池組成,雖然其電池管理系統很強大,但電池中的鋰屬于活潑金屬,其穩定性相對于磷酸鐵鋰電池要差得多。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在博客中引用美國消防協會和NHTSA的數據作出回應,稱每年有15萬輛汽車起火,美國人每年行駛約3萬億英里,這相當于每行駛2千萬英里就有1輛汽車起火,而特斯拉在超過1億英里的行駛里程內只發生了1次火災,安全性遠高于傳統燃油車。
“但特斯拉發生的燃燒事件已經有數起,最根本的原因到現在廠商都沒有直面去驗證和公布。究竟是碰撞還是其他原因導致,至今不詳,這不是廠商應有的做法。”王子冬直言。
電動車安全嗎?
除特斯拉之外,國內已有多起電動車自燃事故出現。
2018年8月19日,深圳一輛微型電動面包車在充電過程中起火;8月22日,山東聊城一輛快遞電動貨車著火;8月25日,成都一輛威馬EX5在威馬汽車研究院園區內發生自燃;8月26日,安徽銅陵一輛安凱電動客車在路邊起火;8月28日,一輛正在充電的廂式電動車起火;8月31日,廣州街頭一輛力帆650EV起火;9月6日,合肥一輛奔馳電動汽車起火;10月10日,北京海淀區一輛長安奔奔EV起火。
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在不斷擴大。根據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
在電動車銷量不斷提升的同時,電動車技術和安全問題一次次迎來公眾的審視。
一位不愿具名的電池行業從業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池作為化學體,具有個體差異,燃爆的原因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過一般是電芯本身和電池外部系統組合這兩方面的問題。尤其電池外部系統在組合過程中,可能由于焊接、加工等過程破壞了電池的絕緣性和安全性等。另外,平時在車輛使用過程中,由于進水、碰撞等,也會影響電池的密封性和耐震動沖擊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電池行業從業者還透露,電池能量密度與熱失控效率成正相關的關系。這意味著電池能量密度越高,安全性能的門檻也隨之提高。因此,如何在提升電池密度和續航里程的同時,保證電池和整車的安全性,是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
據了解,為了保證電池的安全,各個動力電池企業對于電池有繁多的安全驗證流程。“電池從研發到驗證的過程是很復雜的,從原材料端的驗證來看需要24~28個月,從電池本身安全及衰減來看,一般需要12~16個月。這個驗證過程是需要非常細致和謹慎的,包括對于電池壽命、低溫、衰減等各個方面的循環測試。”王子冬稱。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爆料稱,由于國家政策將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與補貼掛鉤,不排除有企業為了補貼,在電池技術不完全成熟且缺乏嚴格驗證的情況下,推出高能量密度電池。
同時,上述電池行業從業者也對于使用電動車的消費者給出了建議:“一般,消費者都認為換機油和濾芯這才叫做保養,其實對于電動車而言,日常的檢查也是種保養,漸變的問題也是可以檢查出來的,可以定期進行塵土堵塞檢查、絕緣性能檢測等,來避免事故發生。”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