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小民落馬后中國華融的探底與瘦身
2018年4月17日,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國華融”)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賴小民被查。2018年10月15日,賴小民被“雙開”。近日,中國華融發布賴小民“落馬”后的首份年報,中國華融仍在受“賴小民落馬”余波影響。
年報顯示,中國華融業績大幅下滑,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人民幣15.76億元,同比下降92.8%。華融業績下滑的情況也蔓延到多家華融系上市子公司,華融國際金融控去年虧損15.48億元,華融證券、華融消費金融、華融投資、華融信托凈利潤分別同比降156.5%、88.2%、97%、93.2%。此外,華融信托、華融證券也“踩雷”多家話題公司。
不過,華融新一屆領導班子對賴小民時代的粗放擴張展開反思,多次公開表示,將聚焦不良資產經營主業。年報顯示,其不良資產業務的占比均有所提高,不良資產收入總額占比、稅前利潤占比、資產總額占比分別較2017年攀升6.6%、159.2%、0.7%。
賴小民落馬后,華融集團曾多次召開黨建會議,反思“賴小民流毒危害”,人員變動頻繁。據新京報不完全統計,在賴小民落馬前后,華融系有19名高管的職務發生變動。
探底與瘦身
2018年凈利潤同比下降92.8%,資產規模降8.6%
華融2018年年報顯示,集團凈利潤和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大幅下降。實現凈利潤15.09億元,較上年下降94.3%,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人民幣15.76億元,較上年下降92.8%。
從營收上看,2018年,實現收入總額1072.53億元,較上年下降16.3%,如剔除未實現金融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收入為1173.36億元,較上年下降8.1%。
其中,受資管新規等影響,傭金及手續費收入下降顯著,由2017年的130.39億元下降64.0%至2018年的46.93億元。
傭金及手續費收入下降顯著主要源自資產管理業務、信托業務、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的傭金及手續費收入的減少。2018年,中國華融收縮非主業、無優勢業務,非金融子公司傭金及手續費收入大幅下降,資產管理業務傭金及手續費收入由2017年的86.74億元下降73.4%至2018年的23.03億元;為應對資管新規,表外資產規模減少,信托業務傭金及手續費收入由2017年的20.27億元下降58.4%至2018年的8.44億元;此外,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傭金及手續費收入由2017年的16.84億元減少42.0%至2018年的9.76億元。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中國華融也作了解釋,其表示主要是因為中國華融于2018年度開始實施《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受資本市場波動較大的影響,持有部分金融資產的估值下降較多。此外,中國華融還表示,受集團收縮非主業、無優勢業務以及市場環境和信用風險暴露等影響,集團非金融子公司產生了較大的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應占虧損;受融資規模影響、本期集團利息支出同比大幅增加所致。
而在金樂函數據分析師廖鶴凱看來,中國華融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和2018年金融去杠桿的大環境是分不開的,同期不良資產包供給量加大,而處置速度放緩。
截至2018年末,公司資產規模1.71萬億元,同比下降8.6%,從資產規??矗A融仍是巨無霸,不過2018年,華融退出了海南華信。2018年7月1日,新京報記者自工商資料獲悉,海南華信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海南華信)已完成新一次工商變更,華融瑞通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退出,海南華信重新成為上海華信(中國華信經營主體)的全資企業。工商資料顯示,華融瑞通的背后為華融匯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進一步穿透后為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華融)。
與此同時,中國華融減持了東北制藥。
“踩雷”
華融信托、華融證券“踩雷”多家話題公司
2018年年報顯示,華融多家子公司業績“跳水”。
其中,華融證券受證券市場波動影響,收入總額由2017年的88.117億元下降59.4%至2018年的35.783億元,凈利潤由2017年的15.74億元下降156.5%至2018年的-8.89億元;華融消費金融2017年及2018年度分別實現凈利潤1.05億元及1240萬元,下降88.2%;華融投資2018年年內溢利7249.3萬港元,同比下降73%,公司普通股股東應占溢利925.0萬港元,同比下降97%;此外,華融國際金融控股去年也虧損15.48億元。
2018年,多家信托公司的凈利潤處于下滑,華融信托也不例外,其業績下滑幅度在業內最大。據銀行間市場披露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華融信托2018年全年凈利潤6080.89萬元,較2017年的8.92億元下滑了93.2%。
在業績大幅“跳水”的同時,多項信托計劃“踩雷”。
2018年,隨著嚴監管的進行,融資渠道收緊,債務違約事件頻發,多家公司“踩雷”,華融系未能幸免。
2018年,“中弘退”爆發債務危機,涉及銀行、券商、信托等在內的機構共35家。據中弘退的債務逾期公告顯示,共計有包括華融信托等12家信托公司被卷入其中,涉及的債務余額合計68.41億元。
華融信托還“踩雷”東方金鈺。1月15日東方金鈺發布公告稱,截至2019年1月11日,公司新增16.7億元債務到期未能清償,累計逾期本金已達38.58億元。百瑞信托、中信信托、中鐵信托、華融信托、中海信托等信托公司“踩雷”,逾期債務達11.44億元。
華融證券也被卷入一些知名民企的風波當中,在股票質押項目上頻頻“踩雷”。
今年2月,華融證券發布公告,公布了其所涉及的8項重大訴訟事項,涉及金額超過30億元,其中6項訴訟與該公司的股權質押業務“踩雷”有關,包括神霧、*ST天馬和*ST保千等。
2018年,華融成立資產保全部門。其年報稱:加大風險處置統籌管理,分類施策有效處置風險。重點項目重組和風險處置工作成效顯著,真正實現了國有資產挽損止損。全年計提資產減值損失200.67億元,保持了風險緩釋能力。
人事變動
華融系有19名高管的職務發生變動,賴小民之外另有四高管被批捕
賴小民落馬后,華融集團曾多次召開黨建會議,反思“賴小民流毒危害”。
在人事方面,在賴小民落馬后,華融系人事頻繁調整。其中,三家核心上市公司中國華融、華融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華融投資均已發生人事變動。
在賴小民落馬前后,其三大核心公司之一的華融金控頻繁“換血”。
2018年4月11日,華融金控宣布,賴勁宇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徐勇已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2018年11月1日,華融金控發布公告,王強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主席,白俊杰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及主席;2018年11月16日,華融金控公告,牛少鋒因工作調整已辭任公司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職務。
中國華融也在去年經歷了一系列人事變動。2018年11月27日,中國華融宣布王利華辭去公司執行董事、副總裁等系列職務,另外兩位高管,副總裁熊丘谷和總裁助理楊國兵均當天辭職。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辭任的中國華融三名高管,與賴小民一樣,均來自江西。
同一天(2018年11月27日),華融投資也對外宣布,主席秦嶺因“個人原因”辭任主席及執行董事,于猛已獲委任為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
此外,華融信托、華融資產、華融消費金融在2018年也頻繁“換血”。
2018年8月,華融信托董事長沈易明被免職,而在2018年5月,華融信托原總經理沈易明剛被擬任為董事長。2019年1月9日,華融信托發生法定代表人變更,由周道許變更為龐洪梅;2018年12月7日,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董事會12月7日決議聘任陳延慶為副總裁。
此外,華融系除了賴小民之外,另有四高管被批捕。
2019年1月22日,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發布公告稱,天津檢察機關依法對華融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汪平華、中國華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白天輝、中國華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郭金童、華融貴陽置業有限責任公司原副總經理趙子春等決定逮捕,被捕四人均涉嫌受賄罪。
回歸主業
不良資產業務稅前利潤占比由55.4%增加至2018年的214.6%
在賴小民落馬后,原廣東銀監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占峰被任命為公司執行董事、董事長;原東方資產黨委副書記、監事長李欣被任命為公司執行董事、總裁。華融新一屆領導班子對賴小民時代的粗放擴張展開反思,多次公開表示,中國華融將在業務發展上回歸本源,聚焦不良資產經營主業。
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回歸主業成效初顯。
從中國華融的業務分類看,不良資產經營、金融服務、資產管理和投資三部分呈報財務業績。其中,不良資產經營分部在三個分部中的占比進一步提高,收入總額占比由2017年的53.8%增加6.6個百分點至2018年的60.4%,稅前利潤占比由2017年的55.4%增加159.2個百分點至2018年的214.6%,資產總額占比由2017年的50.4%增加0.7個百分點至2018年的51.1%。
而據2017年中國華融二級資本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2014年度、2015年度和2016年度,不良資產經營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逐年下降,分別為56.1%、53.9%和53.2%,稅前利潤占集團總稅前利潤的比例分別為55.7%、53.7%和52.1%,也是逐年下降趨勢。同期,中國華融的資產管理和投資業務收入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15.9%和22.8%,稅前利潤占集團總稅前利潤的比例分別為11.4%、13.9%和25.2%。
在華融巨變的這一年,同屬于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信達業績也有所下滑,不過業績卻反超華融。
從營收上看,2017年中國信達、中國華融的收入總額分別為1200.35億元、1280.71億元,同比增31.0%、34.5%;2018年,中國信達、中國華融的收入總額分別為1070.26億元、1072.53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0.8%、16.3%。
不過從凈利潤看二者反差明顯。2017年中國信達、中國華融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81.2億元、219.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8%、12.1%;2018年中國信達、中國華融歸屬于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0.36億元、15.76億元,分別同比下降33.6%,92.8%。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實習生 曹雯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