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穩妥”到“穩步” “房地產稅”落地有多遠?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王營,陳惠 北京報道
萬眾矚目的房地產稅再次成為兩會的“關鍵詞”。
3月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作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的報告。栗戰書說,集中力量落實好黨中央確立的重大立法事項,包括審議民法典,制定房地產稅法等。而此前的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健全地方稅體系,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對于房地產稅這一次表述,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從文字語法上來看,是指立法調研、起草等可能性。但也有專家稱,2019年制定房地產稅法的意思,就是年內要拿出法律草案來。
穩步推進
從定義上講,房地產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一切與房地產經濟運行過程有直接關系的稅都屬于房地產稅。但根據專家的分析,列入立法計劃的房地產稅,是一個專有名稱,是房屋持有環節的稅種,略近于原來的“房產稅”,但涵義應有擴大,征收標準更復雜。
作為樓市調控重要的長效機制之一,房地產稅立法一直備受關注。有關房地產稅的提法,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的原文表述是,栗戰書表示,集中力量落實好黨中央確定的重大立法事項,包括審議民法典,制定刑法修正案(十一)、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房地產稅法、出口管制法、社區矯正法、軍民融合發展法、退役軍人保障法、政務處分法,修改證券法、現役軍官法、兵役法、人民武裝警察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生物安全法、長江保護法等立法調研、起草,都要加緊工作,確保如期完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房地產稅的提法是“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房地產稅的提法始于2014年。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表述是“做好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四年之后,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此房地產稅的表述是“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2019年,房地產稅則從“穩妥”變為“穩步”。
關于房地產稅立法過程,2017年12月20日,國家財政部部長肖捷曾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權、分步推進”的原則,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實施。對工商業房地產和個人住房按照評估值征收房地產稅,適當降低建設、交易環節稅費負擔,逐步建立完善的現代房地產稅制度。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次兩會上明確提出,要集中力量落實好黨中央確定的重大立法事項,包括制定房地產稅法等內容。同時明確了立法調研和起草等基本工作,這也為房地產稅法的推進提供了明確的路徑和思路。對于此類房地產稅的立法工作來說,思路和過去是高度一致的,即立法優先再積極進行試點和推廣。所以立法工作也是比較緊迫的,尤其是體現了當前房地產稅法推進中的穩妥、嚴謹等思路。
調控已由短調變為長調
張大偉認為,房地產稅立法已經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述是穩步推進,穩步是指有把握地按一定步驟進行。“穩步”與“穩妥”兩個詞有很大程度不同。這意味著房地產稅正逐漸進入立法程序制定中。但需注意,穩步推進下的房地產稅,還需要一定時間。
戴德梁行北中國區研究部主管魏東也注意到,2018年的兩會報告提出了“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在本次的報告中則改成了“穩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該表述的變化表明2019年房地產稅立法更加明朗了。在2018年9月的全國人大常委會的五年立法規劃中,房地產稅被列入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第一類項目,因此預計房地產稅將不會在短期內推出,但從長遠看房地產稅的推出是大勢所趨。
“從立法的層面看,房地產稅至少要走5個核心環節。第一、立項和立法人員確立,即所謂的組織架構需要搭建,這需要一些既懂財稅又懂房地產的人士加入,同時也需要一些懂得住房制度改革的人加入。第二、調查研究,不排除包括上海和重慶會成為重點調研的對象,同時針對近期的類似公攤面積等熱點問題,也會納入到調研之中,另外也包括國際歷史經驗的研究。第三、發布征求意見稿,估計這個征求意見稿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即會比別的法律更為謹慎。第四、審查。審查的過程,其實就是對房地產稅開征以后的市場影響進行評估,這個評估要結合類似物權法等概念進行。第五、發布。這個過程預計需要一段時間。”嚴躍進說。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房地產稅進程繼續推進是個業內的共識,但房地產稅作為一個重要稅種需要較長的準備期。房地產稅作為未來房地產行業的重要稅種,不但有利于推動“土地財政”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并且可以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房地產稅是長效機制的組成部分,未來稅收制度結合土地制度、住房制度、金融制度等多種長效機制手段將對于房產投資的預期產生較大影響。但這一變化是潛移默化而非一蹴而就的,影響也會更為深遠。”
張大偉表示,很明顯,房地產調控已經發生了明顯質變。各種房地產調控已經從過去的以限為主的短效機制向長效機制轉變。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孫劍嵩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