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企成兩會強音 “競爭中性”解決諸多痛點
董鑫 任小璋
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重視,已遠遠超出以往。
3月6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會上稱,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在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下稱“報告”)中,民營一詞在報告中提及8次,而小微企業則達到了12次。相比之下,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兩個詞匯僅出現3次和5次。
3月6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邀請5位全國政協委員就“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回答記者提問。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對記者表示,民企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發展壯大起來的,黨和政府支持民企的方針政策是明確的、一貫的,也是與時俱進的。
事實上,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11月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以來,各省紛紛舉行民營企業座談會并出臺具有含金量的支持政策,中央部委、高檢、高法等部門進一步落實講話精神,從稅費、信貸、融資等方面,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舉措。
“支持民企,我們重點促進三方面的工作”,何立峰談到,一是大力促進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二是進一步幫助民企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三是進一步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其中,堅持競爭中性原則,被普遍認為是解決民企面臨諸多問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報告強調,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
減稅降費政策落實
支持民企發展,減稅降費無疑是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何立峰表示,今年的減稅降費規模要近2萬億元,這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是空前的。
報告稱,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
多家企業稅務負責人都表示這次減稅力度超過預期,對企業影響很大。一家大型企業稅務總監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增值稅稅率下調對其影響較大,由于涉及增值稅進項稅減少測算減稅額還有點復雜,但估計一年能減稅超過1億元。
除了增值稅減負,今年1月針對小微企業的2000億元減稅降費政策已經出臺實施,個稅超3000億元的減稅政策也已經在今年1月全面實施。
在降費方面,報告要求今年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企業養老保險費率一般是20%,現在降了4個百分點至16%,有相當的力度。由于我國一些小微企業沒有繳納或沒有足額繳納社保費,為了不增加企業實際負擔,報告要求在稅務全面征管社保過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
報告稱,減稅降費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是既公平又有效率的政策。也如何立峰所言,這些減稅降費措施,將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活力。
擊破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面對民企融資“老大難”問題,何立峰表示,進一步幫助民企解決融資問題,一方面要解決民企的流動性問題,另一方面要解決民企中長期投資資金短缺問題。
報告指出,要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今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中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必須有明顯降低——這意味著,緩解民企融資難、融資貴,2019年將進一步加大力度。
“寫進報告,成為一個硬約束的增長指標,這充分說明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既有覆蓋全國的商業網點,同時又能從央行和儲戶手中獲得低成本資金,因此,要求其增加小微貸款比例,既能提高小微企業貸款的可獲得性,又可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
“確實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希望政府可以給予民企融資更好的平臺,把流程縮短一點,以適應行業快速變化的節奏。”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執行委員會常委、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群飛在3月6日的記者會上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北京葉氏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青則建議:金融機構應該增加金融產品,長期貸款而非短期貸款,可以穩定企業信心、把企業做扎實;銀行可以適當地對小微企業進行貸款輔導,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大型國有銀行要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地區使用不同的方法與產品。
競爭中性解決民企諸多痛點
“我聽到有些民企反映,它們要求的其實并不是什么額外的優惠、特殊的照顧,更不是吃偏飯,它們要的是平等發展的條件、公平競爭的環境。”劉世錦表示。
競爭中性原則,是營造公平市場環境的有力武器之一。
報告強調,要下大氣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
央行行長易綱在2018年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發言時表示,為解決中國經濟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中國將考慮以“競爭中性”原則對待國有企業;去年8月召開的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也強調,要抓緊解決當前中小企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堅持基本經濟制度,對國有和民營經濟一視同仁,對大中小企業平等對待。
競爭中性原則在國際上最早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目的在確保公共企業與私人企業平等競爭。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后來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國企與非國企并存的情況下,確保國有企業與政府部門間的聯系不給國有企業帶來額外的競爭優勢。
對于民企進入市場“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等問題,劉世錦提出了三條建議:針對行政性壟斷行業的改革、放寬準入鼓勵競爭等頂層的戰略部署、制度方針,要強調落實;要有好的案例引路,比如聯通混改;要對外開放更要對內開放,特別是對民營企業開放。
“要切實解決形式上平等、實際上不平等的潛規則問題。”劉世錦強調。
“自然壟斷行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作報告時強調。事實上,打造公平、公開的市場環境,對市場另一競爭主體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連維良在3月6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改革是最強大的發展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以增強微觀主體活力為重點,推動相關改革走深走實。
第一財經從國資委獲悉,2013~2017年,民營資本通過各種方式參與中央企業混改,投資金額超過1.1萬億元,省級國有企業引入非公有資本也超過5000億元。
同時,國有企業積極投資入股非國有企業,其中省級國有企業投資參股非公有企業金額超過6000億元。中央企業“壓減”減少的11650戶法人中,超過2000戶的控股權轉讓給了非國有資本。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陳玉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家在多方面給企業創造了一個自由競爭的環境,尊重市場規律。通過良好的市場競爭,讓優秀的企業留下來,讓不優秀的企業退出去,釋放出資源到另外的產業去。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