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配資時代已去 江湖已然不是那個江湖

“全民”配資時代已去 江湖已然不是那個江湖
2019年03月04日 00:03 新浪財經綜合

牛市來了?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21世紀經濟報道

  配資的前世今生:“全民”配資時代已去 江湖已然不是那個江湖

  本報記者 侯瀟怡 深圳報道

  配資江湖

  經歷過2015年股市動蕩的股民,不會忘記一個詞:配資。發端于民間借貸的配資業對于2015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功不可沒”,股民、民間配資業、持牌金融機構乃至整個金融系統記憶慘痛。2019年,行情漸起,配資風又起,不過世異時移,江湖已經不是那年的江湖。(周鵬峰)

  導讀

  “99%的配資業務都死了,99%的配資人都轉行了。”涉及數千億規模的高杠桿配資潮已成為前塵往事,老配資人多已轉行,但隨著牛市預期增強,以年輕人為主要目標受眾的新配資風確有起勢。

  2015年股市劇烈震動之后,配資一行幾乎銷聲匿跡。可近日股市連日翻紅,牛市將至言論不絕于耳,配資也隨之風起,似有復燃之相。

  證監會在2月25日提示場外配資風險,并要求對有關方面加強對交易的全過程監管,表明監管對配資的嚴厲打擊態度不變。但從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采訪情況看,隨著股市翻紅,民間與互聯網配資再度興起,市場對配資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詩用來形容配資行業可以說很恰當了。”一位資深配資行業人士周洋(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樣描述。

  周洋表示,在沒有極端股市波動的情況下,配資可以說是零風險躺著賺錢的業務。利益驅使下,一定會有人逐利入場配資業務,但在周洋看來,短短三年,配資已經換了一個江湖,現在的配資人早已迭代幾遭,那個從民間到機構“全民”配資,可以說有些“血雨腥風”的配資輝煌年代,隨著市場的規范,監管趨嚴,只能是前世回憶,不可重來。

  緣起民間借貸 起勢于機構

  周洋稱,配資這個玩法歷史并不久遠,可考就在2008年前后,江湖都言始于溫州,溫州也曾有“配資資金批發地”之稱,然后才逐漸復制到全國。開始主要也是針對散戶,其本質上就是民間借貸。

  最開始的玩法也很簡單,針對股票的配資杠桿比例最高是1∶5,配資利息不同區域不同規模公司不同,周洋的公司利率為月息5%,利息先結。他稱,利息先結是為了避免有些客戶使用資金不足一個月,結算時有糾紛,索性先結。

  據另一位民間配資人介紹,最初民間配資并不算普及,但隨著股市連續上漲,配資需求越來越大,從業者也越來越多,不少從事民間配資業務的因此賺了第一桶金。

  但該人士也指出,僅靠民間配資,也很難成氣候,量級上就很難對市場形成擾動。企業和機構的需求才是大頭,逐漸有大的資金和金融機構入場,再加上當時流行的恒生Homs系統,批量化操作十分輕松,配資才形成燎原之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中梳理發現,2014-2015年前后,基本形成了券商、信托、私募、銀行多渠道齊入場配資的景象,所撬動的資金量十分驚人,而這其中,最受關注且量級最大的就是信托。

  華南某信托公司人士李明(化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信托參與股票配資的種種衍生形式,都是脫胎于結構化證券信托。信托公司可以通過設立結構化信托為有杠桿配資需求的機構或個人,配套銀行資金,以信托計劃的名義進行二級市場操作。隨著2014年二級市場行情漸暖,為迎合客戶的配資需求,信托公司創新出了下掛多個子單元,子單元分別交易,獨立核算的傘形信托。

  李明稱,后來有市場統計,因為嫁接了信托的系統監控功能、券商的客戶獲取能力、對接銀行的理財資金,2014-2015年間傘形信托業務規模或許達到3000億-4000億的巨量。

  2015年股市波動后,證監會認定傘形信托為違法證券業務,軟件商、券商、配資公司相繼接到巨額罰單,并按要求予以全面清理,傘形信托幾乎絕跡。而原銀監會2016年58號文明確要求控制結構化股票投資信托產品杠桿比例,其中優先級和劣后級資金比例原則上不超過1∶1,最高不超過2∶1,也給信托配資上了緊箍咒。

  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2015年之后,民間配資受到資本市場沖擊退出大半,傘形信托受到清理,但銀行、信托、私募等金融機構仍有眾多金融衍生品參與場外配資。互聯網金融也在這一輪場外配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某私募基金業務人士告訴記者,前兩年私募夾層配資還較為普遍。當時不少公司可以給客戶進行1∶5甚至最高1∶9的杠桿進行股票投資。客戶只需向配資公司繳納操盤金額約10%-20%的交易保證金,就可分配到相應的交易賬戶進行交易,盈利和止損由配資公司監控并與客戶進行結算。

  拆分其交易結構來看,該人士舉例指出,配資公司可以通過自有資金3億,配套2億中間級資金,按照3∶2∶10的比例,撬動銀行10億優先級資金,設立規模15億元的A結構化證券投資產品信托計劃。然后,配資公司通過自身軟件系統或者購買的三方分倉系統中將產品拆分成5份,每份3億,每份按照1∶5的比例配給配資客戶,收取保證金20%(即6000萬),客戶通過簽訂借款協議獲得交易賬戶和密碼,按月結息。這種模式當時在市場上量級也在千億以上。

  此外,還有替代傘形信托的“3∶1∶8”模式,以及結構化信托嵌套單一信托放大杠桿等多種模式,助力股票融資。

  而銀行作為明令禁止投資股票市場和進行股票配資業務的金融機構,事實上在前幾年也有些作風激進的銀行參與此項業務。東南某城商行業務人士告訴記者,在2016-2017年前后該行也為客戶提供不少配資業務,杠桿比例可以達到1∶2,對接的主要是理財資金,借助的也是信托通道。但這一業務隨著監管趨嚴,目前市面上也再難覓影蹤。

  重拳之后星星之火難燎原

  但隨著金融監管的層層加碼,加之2018年資管新規、理財新規的落地,配資業務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信托公司紛紛收緊股票配資業務,一度替代了傘形信托為二級市場加杠桿的3210/318結構化股票配資業務遭遇降溫,雖然也有極少較為激進的機構對存續產品進行延期,或對存量規模進行盤活再利用。但無論是大資管新規中對份額分級的限制,還是對中間級應納入優先級綜合考慮杠桿比例的要求,都將對此類業務的后續發展帶來直接影響。

  “99%的配資業務都死了,99%的配資人都轉行了。”周洋稱。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中獲悉,2018年,配資業務幾乎陷入沉寂,完全淪為地下,不少配資人轉行,原因多出于二:市場低迷沒有業務;監管趨嚴不想承擔風險。從市場實際情況看,繞道監管放大杠桿依然存在,但難成氣候。

  華南某券商業務人士告訴記者,2018年年中曾經小規模出現過一股潮流,即借助滬港通的跨境融資方案,借助香港年化4%左右的低廉融資成本,繞道滬港通再北上參與A股,最高可以實現2.33倍的杠桿。

  但該人士也指出,有私募取道滬港通操縱數只滬市個股,隨即遭到證監會重罰。包括證監會8月份對用資管計劃、私募基金、民間配資等行為接連公告處罰,市場明白監管環境已經徹底改變,絕大部分金融機構不敢頂風作案,星星之火已不足以燎原。

  華北某信托公司業務人士指出,因為信托具有“萬金油”的特性,不管是在投資市場還是后端的融資市場,都給整個信托行業帶來一定的“亂象”。在之前的一輪場外配資潮中,很多配資公司借助信托產品進行融資,信托公司甚至成了配資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也確有信托公司成為向股票配資融資工具或通道。

  但監管機構在近幾年也對信托行業展開了集中整治,加上信托新規落地在即,從信托新規目前透露的方向看,投資前端新規將讓整個信托產品變得“陽光化”,信息披露和投資者界定更加清晰透明。從后端來講,嚴格規范信托產品的投資標的,哪些能投,哪些不能投,投資標的是什么?比例是多少?形成的產品形態適合哪些投資者將會一一列明。這對于信托行業來講是一個利好消息,這也意味著利用信托通道進行配資等違規融資的空間越來越小。

  反思風險教育與配資新風潮

  某知名金融交易系統公司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監管傳遞的信號看,場外配資屬于明令禁止的違法違規行為,主流金融機構與相關交易平臺會在監管指導下合法合規經營。目前市場上關于配資即將卷土重來等的相關輿論可能只是一些民間借貸公司的故意炒作,客觀分析場外配資業務已經不具備大規模發展的條件。

  確實,涉及數千億規模的高杠桿配資潮已成為前塵往事,老配資人多已轉行,但隨著牛市預期增強,以年輕人為主要目標受眾的新配資風確有起勢。

  一位互聯網配資平臺從業者表示,現在這波配資用戶的年齡明顯比以往年輕了,而且杠桿用得更高,這是與過去有些不同的趨勢。對比配資公司APP或公眾號的界面,已經明顯向年輕人風格靠攏。

  而已經退出配資圈的周洋對此則表示擔憂,本就是風險資產的股票還要疊加放大風險的杠桿交易,年輕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明顯屬于弱勢群體,這是值得市場去警惕的。

  “1∶5的杠桿已經屬于很高,賺了錢當然是好的,但賠錢可是先賠自己的本金。在遇到極端波動的情況下,1∶5的杠桿意味著只能承擔兩個跌停,而1∶10的杠桿則意味著只要有一個跌停,就會面臨債務。更令人擔憂的是,現在很多炒股的年輕人,根本不懂股票,只想著以小博大、改變命運,這本質上不是投資,已經是賭博。”周洋直言。

  一位使用過場外期權加杠桿投資的使用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選擇投資之前也猶豫了很久,當時做了一些功課,一方面是調查一下該平臺的資質背景。從工商網站上看到股東中也有國資背景,至少認為平臺是相對靠譜的。另外看到平臺也有平倉線,風險控制,此外還有比較牛的投資顧問給投資建議,還是想以小博大試一試,投了2萬塊錢進去,最高10倍杠桿,選擇了5倍杠桿配了10萬。一開始確實賺了幾個點,但是最終還是虧了本金。

  “就當花錢買個教訓,以后不會選擇這種軟件去投資了。”該使用者語氣似有些故作瀟灑,他告訴記者,在大城市奮斗的年輕人確實有著更大的壓力,單純靠工資收入很難買房,大家都想經營副業或者搞一些投資。身邊的年輕人似乎對于風險投資的接受度更高,有的人確實賺錢了,但是輪到自己確實不知道投資結果是什么。

  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的投資者教育尤其是風險意識有待加強。“前幾天一位客戶找我,說自己1∶3杠桿配資賠了,我以為他要問我如何解套,結果他是希望繼續配資,把之前的虧損找回來,問我有沒有渠道,哭笑不得,我做的收益10%的產品很多客戶都覺得收益太低了,大家都在謀求高回報,甚至高利貸加杠桿去博高回報,很多專業操盤者都不敢這樣去做。所謂的投資者教育,也是希望投資者能夠明白,選擇了高風險,至少一定要有能力承擔這種風險,也要做好血本無歸的準備。”

  記者采訪中獲悉,開展場外個股期權業務的正規機構只有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以及期貨公司的風險管理子公司,且自然人投資者不能參與上述機構提供的場外期權業務。市場上自行開設的互聯網場外期權平臺或線下平臺,面向自然人投資者開展此項業務屬于監管盲區。

  2月25日,證監會北京監管局發布《場外個股期權業務風險警示》,明確指出開展場外個股期權業務的非正規平臺不具備相應的金融業務資質,不受監管部門的監管,資金也不受監控,有些平臺可能涉嫌詐騙,提示投資人警惕。

  (編輯:周鵬峰,郵箱:zhoupf@21jingji.com)

新浪聲明: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配資業務 配資公司 江湖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14 永冠新材 603681 10
  • 03-13 青農商行 002958 3.96
  • 03-12 每日互動 300766 --
  • 03-06 金時科技 002951 --
  • 03-05 上海瀚訊 300762 16.2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