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中國90萬億元GDP的全球意義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張敬偉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多項經濟數據,初步核算,去年我國GDP90.0309萬億元,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按平均匯率折算,經濟總量達到13.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6%,實現了6.5%左右的預期發展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三季度增長6.5%,四季度增長6.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4734億元,比上年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66001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469575億元,增長7.6%。
每年初,各省市區要公布GDP,各城市也要公布GDP,這些城市間的GDP排名,也會成為各大論壇和“吧”里的熱點話題,甚至會爭得不可開交。對于GDP,中國上下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理解和認識。有段時間,地方政績考核陷入GDP崇拜魔咒甚至不乏GDP注水,普通人對中國GDP超歐洲國家和日本充滿自豪。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政府層面也不再追求唯GDP論,民眾對于GDP的認識也逐步理性,開始從總量到人均以及結合收入、消費、存款、就業等多重指標來看一國一地的發展質量。
但是,2018年的中國GDP具有特殊意義。一方面,這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下取得的綜合國力成績單。這一改革的核心是給中國經濟去疴,不再追求高速增長,因此90萬億元的GDP內涵更好、質量更高。90萬億元的GDP穩居全球第二,也凸顯中國進一步夯實了自身綜合實力的基礎。另一方面,2018年全球經濟形勢面臨嚴峻挑戰,中國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內外變局。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日趨深化,各項改革尚未完全釋放紅利,而且面臨著各種社會民生難題。更重要的是,中美貿易摩擦幾乎貫穿全年,也對中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
從人民幣匯率走勢看,中美貿易摩擦疊加美聯儲加息的溢出效應,人民幣在2018年第三季度之前“跌跌不休”,幾近跌入“7”的鐵底。但是伴隨著美聯儲步入耐心加息以及中美12月初達成貿易共識,人民幣匯率開始止跌回升。因此,中美兩強博弈,對中國經濟增長和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極大。因此,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今年經濟工作的定調是“穩中有進”,因此穩增長應成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主調。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全球其他經濟體也并不樂觀。在此情勢下,中國90萬億元的GDP和6.6%的經濟增長速度,尤為不易。尤其后者,在GDP基數如此巨大的情況下,維持6.6%的中高速增長區間,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可謂一枝獨秀。再看貿易,中國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305050億元,比上年增長9.7%;貿易總量首次超過30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中國維持了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的位置。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和單邊主義陰霾下,中國貿易給出的成績單也堪稱優秀。
近年來,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引擎,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貢獻有目共睹。因此,中國經濟增長如何,世界總是給予更多關注。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90萬億元的GDP和6.6%的增速,無疑帶給全球希望和信心。
中國經濟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長,就像其他發達經濟體一樣,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到低速增長,是普遍規律。但可預期的是,新的一年中國經濟依然可以保持在中高速增長區間內。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鋒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