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股份創新高背后的投資邏輯

溫氏股份創新高背后的投資邏輯
2019年01月21日 01:29 中國證券報

  溫氏股份創新高背后的投資邏輯

  中國證券報

  “小豬佩奇”近期因一部宣傳片風靡朋友圈,A股里的“小豬”也在投資圈悄然走紅。

  養豬龍頭股——溫氏股份2018年9月以來月線“五連陽”,創上市以來月線最長連陽紀錄。2019年1月14日股價最高上探至28.39元,復權后創近兩年新高。

  不過,1月7日,溫氏股份發布業績預告稱,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95000萬元-420000萬元,同比下降37.79%-41.49%。

  券商人士一致預期相關疫情助推市場產能去化,2019年年中或迎來“豬周期”反轉,這或許成為資金涌入溫氏股份的主要邏輯。資金提前布局的如意算盤能真的“如意”嗎?2019年“豬周期”會如期反轉?

  散戶的煩惱VS大企業的走紅

  “現在豬已經喂養到每頭300斤,不得不賣了,但是價格卻跌得很厲害,只賣4-5元/斤。抄底又抄在了半山腰。”華中地區主產區一位養豬大戶劉女士表示。

  因跨區禁運,現在生豬產區和銷區價格相差很大,劉女士所在的地區又是養豬大縣,價格下跌嚴重。

  “2018年對生豬行業來說是艱難的一年。”據芝華數據研究總監袁松回顧稱,一季度豬價快速下跌,年初還在15元/公斤以上,年后就已跌至盈虧平衡線。5月中旬跌至10元/公斤,不到半年跌去了三分之一。7月,豬價才重回盈虧線。行業經歷4個月虧損期,自繁自養的頭均虧損最高達到300元/頭以上。根據季節性規律,7月重新盈利后,下半年盈利將會持續上升。

  “原以為豬價跌不動要反轉了,結果抄底抄在半山腰,到底啥時是個頭?”江西一位養豬大戶劉女士嘆息說。

  2018年6月,劉女士判斷豬價跌不動了,以前一頭仔豬要價600多元,當時跌到300元-400元,就重新干起養豬的老本行。

  然而,8月以來,國家為控制相關疫情傳播,施行嚴格的生豬及豬肉調運控制。產區生豬無法及時外銷,嚴重供過于求,豬價持續低迷。雖然銷區由于供應不足,肉價大幅上漲,但調運不出去,無異望梅止渴。行業短暫的喘息后,重陷虧損境地。

  “下半年豬價跌得太厲害,一共虧了幾十萬元。”劉女士感慨。

  就在劉女士為豬價下跌犯愁之際,A股卻響起“豬周期即將反轉”的聲音,資金蜂擁涌入溫氏股份、牧原股份等“豬概念股”,使這些股票在市場下跌中逆勢上漲。數據顯示,牧原股份和溫氏股份2018年8月21日以來分別累計上漲54.6%和40.6%,同期滬綜指則下跌3.8%。

  袁松表示,豬概念股股價上行有兩大主要推動因素。一是對2019年豬價行情有較好的預期,市場因此對生豬板塊企業未來盈利增長有較高預期。二是在跨省調運受限制背景下,主要產能布局在南方銷區的行業龍頭——溫氏股份,其盈利有更好的增長空間。

  卓創資訊生豬行業分析師張莉莉表示,元旦過后,國內豬價快速下滑,主產區價格屢創新低,國內生豬限調措施略寬松,相關疫情導致國內生豬存欄減少比例超出業者預期,因此投資者多看好2019年下半年市場,生豬養殖盈利可期,而溫氏股份作為生豬養殖行業龍頭企業,更被業者普遍看好,高預期推漲股價。

  大小養殖企業大撤退

  我國生豬行業呈現較明顯的“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的周期性波動,每一輪“豬周期”持續時長約為3-4年,但本輪豬周期大為拉長,僅下跌周期就歷時30個月。

  據機構統計數據,2006年以來,市場經歷兩輪完整“豬周期”。第一輪是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歷時47個月;第二輪是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歷時46個月。目前所處的第三輪“豬周期”始自2014年5月,于2016年6月到達波峰,之后進入下降周期,截至2018年12月已持續55個月,堪稱史上“最長豬周期”。

  2018年8月以來相關疫情蔓延,在豬價下跌以及疫情影響雙重打擊下,行業產能大幅淘汰。根據芝華數據監測,2018年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降幅超過10%。部分受相關疫情影響嚴重的地區,能繁母豬減少達到30%以上,甚至還出現懷孕母豬被出售屠宰情況。

  “現在是虧得虧死,賺得賺死。銷區價格很高,產區價格很低,這種情況一時半會兒改變不了。只能退出不養了,再說以前說的什么養豬規律現在都不靈了,心里沒有底,先休息一段時間再看看。”劉女士表示。

  除了散戶,大企業也在加速產能去化。“各大生豬企業在東北、華北和華中的布局、投建動作放緩,尤其是疫情嚴重的東北區域,大企業在加快撤退速度。”袁松表示,2018年溫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的生豬出欄量大幅增加,因豬價大幅下跌,各家公司收入增長情況不一。溫氏股份受豬價拖累,銷售收入出現負增長,牧原股份因主要布局在河南地區,全年銷售均價12元/公斤以下。虧損使公司資金壓力巨大。

  溫氏股份年報業績預告稱,2018年公司養豬業務規模繼續增長,公司商品肉豬銷量同比增長17.1%,但受上半年行業周期性低迷及下半年疫情等因素影響,全年商品肉豬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4.42%,商品肉豬盈利水平同比下降。

  張莉莉指出,2019年國內大企業投入較前兩年或明顯減少,目前各上市公司年報尚未完全公布,卓創調研大企業產能投入情況確有減少,主要是因為相關疫情使生豬養殖風險大大提高,企業大規模集中養殖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工作難度增加,加之政策面因素不確定性較大,企業投資趨于理性。

  “豬周期”反轉已聞樓梯響

  “就目前國內政策而言,養殖戶養殖門檻已較高,現有養殖戶不僅僅要做好養殖管理,而且要做好環保、生物安全防控工作,同時對資金鏈要求較高,未來將會有部分整體實力較弱的中小養殖單位遭到淘汰洗牌。”張莉莉表示,受相關疫情影響,國內生豬去產能進一步加快,一定程度上加快生豬價格探底速度。據卓創監測數據及實地調研后預判,在現有政策無較大改變的前提下,“豬周期”或在2019年四五月份迎來反轉。

  袁松也認為,在經歷環保清理后,規模化程度大幅上升的生豬行業,其產能短期內將無法得到出清。“豬周期”將經歷漫長的筑底過程。本輪“豬周期”時間將會超過上一輪周期。但相關疫情使得這一進程改變,行業沒有得到喘息的機會。上半年的虧損已經使養殖戶大量退出,下半年疫情導致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又使得養殖戶被迫退出。接連受傷,使得這些退出的養殖戶很難再重回行業。規模企業因為防疫及資金緊張,被迫收縮規模,削減產能。行業產能出清的進程加快,“豬周期”有望提前見底。預計2019年二三季度,產能下降的影響將逐步顯現。“豬周期”有望迎來反轉。

  在被問及價格波動造成損失的話,有沒有什么保險措施時,劉女士表示:“倒是有保險公司有賣養豬保險,可保因為疫情損失的豬。小豬交保險費5元/頭,大豬交保險費30元/頭,要是染了瘟疫,小豬補30元/頭;大豬300-500元/頭。但是那種價格跌了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沒有這樣的險種。”

  當中國證券報記者告訴劉女士,在玉米大豆等品種上,保險公司與期貨公司合作推出價格險,可以為農產品價格下跌作保險時,劉女士激動道:“是嗎?養豬也有這種價格保險嗎?”

  中國證券報記者向她解釋,由于生豬暫時沒有上市期貨品種,還未能與保險公司合作開展類似的價格保險,劉女士不無遺憾。

  可喜的是,2018年中國證監會已正式批復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生豬期貨立項申請,生豬期貨若能成功上市,則相關的保險品種也有可能落地,為千千萬萬養豬農戶穿越“豬周期”吃下定心丸。

  知道這一消息,劉女士在采訪結束前還叮囑道:“以后有這種價格險你一定要告訴我,這樣以后就能安心養豬了!”

責任編輯:牛鵬飛

溫氏股份 豬周期 生豬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2-13 七彩化學 300758 22.09
  • 01-29 福萊特 601865 --
  • 01-23 恒銘達 002947 --
  • 01-23 西安銀行 600928 --
  • 01-17 華致酒行 300755 16.79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